你看景如诗,我看写诗的你亦如诗。7月18日至22日,第八届“著名作家看山西”采风活动走进太原。作家们游汾河、逛古街、登山峰、观遗迹、品醋香,和这座古典与现代相融的城市热情相拥,为这个热情似火的季节带来太多诗情画意。

“为有河的城市做出了榜样”

“很开心、很高兴、很羡慕,真希望在太原多住些日子,每天散散步,在清凉夜风中欣赏美丽的夜景。太原为有河的城市做出了榜样。”华灯初上,霓虹倒映于水面,眼前五彩缤纷,晚风带着丝丝凉意拂面而来,顿觉神清气爽,天津市作协副主席、《潜伏》原著作者龙一信步于汾河景区,面对良辰美景,不禁感慨道:“太原绝对是一个避暑的好去处。”

太原三面环山,一水中分,汾河流经城区段43公里。经过了历年的治理,如今的汾河景区形成了集休闲、健身、旅游、观光于一体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生态系统,并获得“2002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称号奖”“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等荣誉称号。

“我家以前就住在汾河边上,如今返乡,居然找不到儿时的住处,城市变化太大了。”百万畅销书青年作家任诗元本是太原人,十多年前与家人迁居上海。家乡的巨变,让她非常兴奋,每到一处,总会再三欣赏,生怕一时疏忽,与美景擦肩而过。

“烟火气很浓,幸福感很强”

浙江省作协副主席陆春祥与甘肃省文联副主席马步升都与太原有着“老交情”,但因为久不谋面,脑海里多多少少还留存着些旧印象。然而,待小住五六日、畅游十余景后,他们纷纷点赞,认为太原是一座非常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许多建筑的设计理念都很先进,烟火气很浓,幸福感很强。

“城市建设大变样,规划与布局很有思路;生态环境大改善,绿植丰富,有点江南的味道;保护意识大提高,民风淳朴,广大群众对文物的敬畏之心,成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内在推动力。所有这一切,让人眼前一亮。”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廖奔用三句话表达了太原给作家们留下的美好印象。

“曾几何时,这里遍布小煤矿、采石场,粉尘漫天、垃圾遍地,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在太原市‘环境补偿市场化’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张俊平带领千余名工人,用了十几年时间,挖坑种树、安装喷灌系统,终于实现了从千疮百孔、伤痕累累,到如今满目叠翠、层林尽染的绿色转变。目前,这里已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樱花园,并成为太原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听着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解说员的深情介绍,作家们真正感受到了太原变化背后的力量来源,是担当和付出,是百折不挠的精神。

“文化底蕴深厚,旅游禀赋天成”

百步之内,就看到了圣母殿、鱼沼飞梁和献殿三大国宝建筑,这让作家们叹为观止。河北省作协副主席刘建东感慨道:“太原是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站在晋祠古老的庭院里感受更强烈。正是这种文化的积淀和厚重的历史,成为这座城市的灵魂。”

天龙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是北齐皇帝高欢的避暑宫所在地。其东西两峰腰间共有石窟25个,雕像逾5000尊。经过第九窟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剑被该窟佛像的造型及艺术成就所震撼。他当下表示“一定要为天龙山石窟好好地写一篇文章”。

登临太山,徐剑又是一番感慨:“没想到一座小小的山头竟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环境也非常好。来到太山,可以找到一种温暖,找到安宁,找到精神的慰藉。”

“从建筑体量上来说,双塔是两座非常宏伟的塔。”在双塔寺景区,廖奔说:“我登过全国很多地方的塔,虽然那些塔也很有特色、很珍贵,但像太原双塔这样体量的塔,还真不多见,称得上是魅力太原的标志性建筑。”

蒙山大佛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有确切纪年的最早露天摩崖石刻大佛,在走近蒙山大佛后,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周大新发出了与廖奔同样的感慨,他说:“这座大佛出乎我的意料,超乎我的想象。我以前去过很多地方,也见过很多大佛,没想到蒙山大佛的规格这么高大。”

太原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北宋词人沈唐赞曰“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惊叹道:“太原城甚壮丽,二十五睥睨作一楼,神京所不如也。”昔人更有“锦绣太原城”之美誉。受邀采风时还在考虑有啥看的、能写点啥的徐剑,在来到太原之后早出晚归,看景不厌,由衷地说:“太原文化底蕴深厚,旅游禀赋天成。”

被美景所吸引的心情是一样的。站在碑林公园的艺术长廊里,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主任李晓东深情表白:“山西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一生到一次的地方,到这里寻根问祖,到这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以山西人的身份,向全国文学工作者发出诚挚的邀请,欢迎大家启程赴晋,结伴入并。

“文旅融合需要合力推进”

只要聚在一起,无论是在路上或是吃饭时,作家们总是讨论不停,除了说景,更多的话题集中在美不胜收的太原如何能得到更多游客的青睐。

“文化底蕴如此深厚,旅游资源如此丰富,太原应该成为更多人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周大新直言,太原尚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他建议,天龙山网红桥处应该建个观景台,这样既可消除游客下车拍照的安全隐患,也可以打造出一个新景观。天龙山的故事很传奇,应该推出一部舞台剧。总而言之,就是要不断寻求各种有效手段,让文化遗存“活”起来。

走在偌大的太原古县城,任诗元告诉记者,一个成功的景区,总会拿出独特的东西来,希望古县城能结合当地特色,开发出更多具有个性的文创产品。作为一个身在外地的太原人,除了会口口相传家乡的美景外,也将结合自己的工作,为太原文旅推广作出一些贡献。她说:“我们的《大中华寻宝记》山西卷正在创作当中,下半年有可能要来家乡采风,寻找知识点,进行故事情节等设计。目前,《大中华寻宝记》已成为许多人的旅游攻略,我们会努力把太原的魅力尽情展现于山西卷里。”

座谈会上,龙一认真地说:“在做文旅推介时一定要解放思想,大开思路,千万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更别仅仅停留在旅游只是吃住的陈旧观念里。这么多珍贵的资源,可以分门别类拿出来策划,效果会更好。”

在双塔寺景区,徐剑了解到这里的管理涉及园林、旅游、文物等部门后说:“文旅融合需要方方面面来推进,需要政府统一协调,各部门共同推进。”

马步升深有感触地说:“太原的文旅资源既多又好,根本无需夸张,做到白描就可。当今之计,既要做到大力宣传,改变人们固有印象,更要做好现实文章,不要把旅游只当成文物旅游,旅游是个大概念,需要我们用更多的智慧去‘激活’它。”

“著名作家看山西”采风活动至今已举办八届,受邀参加采风活动的作家都是在全国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学名家。锦绣太原青眼看,大笔如椽写文章。太原,带给作家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我们期待作家们笔下的太原,也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精彩。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