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动力编辑部有一个特点,具体来说,虽然我们是一帮臭打游戏的,但是却很难攒出一个游戏局。

这一方面来自于编辑部大伙各自的喜好区别,另一方面...在我们认真地讨论了一次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对竞技游戏的接受程度存在一些差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讲个笑话,上次我们攒出三个人以上的局,是在遥远的《Among Us》里

就像最近,《街霸6》在办公室里只有小圈子还在玩;《无畏契约》国服上线半个月,也已经只能叫到三两个人开黑。

这些游戏火起来的时候,大家都有一种热爱竞技的错觉,但事实上,有些人带着痛苦的竞技回忆摸爬滚打,有些人则在吃肉局里嘴脸尽显,大家的心态都有些差别,最终表现出来的其实就是,要不要继续打

所以出于好奇,我把办公室老几位关于竞技的心态收集了一下,不知道你能不能从中找到类似的心流,也欢迎各位在评论区讨论。

阿毛:佛系竞技保你血压平稳

也不是不打,格斗游戏还是打的,5分钟一轮,打起来像健身一样出汗很解压。

其它电竞确实打得少了,一方面和上面原因相反,打到一定分段队友对胜负的渴望远超玩本身,精力好的话确实有比随便玩玩更纯粹的乐趣,否则就是加压,打完上头对骂,再为了赢一把怼一个晚上过去会有种怀疑人生的感觉。

第二就是学习成本,每次更新要重新上手真怪累的,尤其自己喜欢的几个角色被重做了,大概也就比赛前后上游戏看看的乐趣了。

第三就是以前开黑的朋友都有自己的事情做,竞技游戏还是得有朋友组一套的班子才更有乐趣。而这对我来说成本有点高了。

第四比较特殊就是部分游戏自己有问题,网络一坨翔各种报错进不去。点名批评EA,那鬼《FIFA23》不是我不想玩,是他真不让我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易碎:生而为菜狗,我很抱歉

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惧怕任何游戏的排位/天梯模式,因为我害怕因为自己的菜影响到队友。

这种“输了都是因为我”的阴影一直伴随着我,我几乎规避所有强竞技的游戏模式。

但现在市面上太多游戏强调竞技了,在玩这些游戏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想赢,你会发现很多热门竞技游戏都有不算特别高的入门门槛,不如说当萌新的阶段,那个纯粹的、毫无心理负担的新手期才是最快乐的。

但新手期结束后,我就进入了忍不住去计较胜负输赢的状态,实际上我的游戏总时长和经验本身是不足的,过早地在意输赢,其结果就是——

砸外设。

语音频道狂喷。

输比赛后的一系列行为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及赛后长久的“虚无”。

布响玩辣

特别是最近一年我开始接触格斗游戏之后——我最开始玩的是《罪恶装备:奋战》,那大概是现在市面上最好上手的格斗游戏了,我在最开始也玩得很开心,能够清晰地感觉到自己进步的过程,也越来越能够理解格斗游戏的乐趣到底在哪——

非常好游戏,爱来自瓷器(XGP里就有,大伙可以去试试)

直到我开始和办公室的歪悠悠老师切磋。

与其说是切磋,不如说是我去讨打,毕竟歪悠悠老师十几年格斗佬造诣在那,不是我一个萌新能撼动的。

但这个过程还是非常的痛苦,我和歪悠悠老师日常打长盘,一局5分,连战几十局,几百个小分,我能做到一分都拿不到,被打得头都抬不起来,按一个键都是错的,什么都不按也会输。

即使事先树立一个“来讨教”的心理准备,这种持续被虐待成百上千次,把格斗当《黑魂》打的感觉,还是让我破防了。

破防be like:

我试着给自己做心理分析,首先,我并非对自己有错误的认知,认为自己“应该赢”,相反,我对自己的技术水平有较低的预期,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赛前清楚地告诉自己“我很菜”,这样在真的输掉的时候才不至于太难受。

如此一来,我就可以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了——真的就只是我菜,所以输了也是活该。

紧接着是来自内部的折磨,我将这种心流归类为“自我厌恶”的一环,具体来说就是对游戏内行动的自我批判和反思,为什么这里被抓Timing了,为什么没来得及丢墙再走,为什么没有想出对的决策......这实际上是一个正常的反思+修正的过程,但如果输得够多,这些思考就会转化成一种总的负面情绪,让自己打的得越来越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者,是对“练习”和“回报”的怀疑,我们深知这些竞技游戏需要极高的练习量,总的来说练习量的积累和技术的总体进步应当是呈正比的,但过程却未必是同步上升,有时学会一个简单的Trick就可以有很好的体验,有时训练了很久也未必有正反馈,这非常让我苦恼,无法坚定自己“去练习”的决心。

而且“大量的练习”这件事,是不是和我需求乐趣的初衷相违背了呢?

最后,是悬在我玩游戏行为之上的时间成本和社交成本,即使我的本职工作就是游戏编辑——一个与游戏直接打交道的工种——我也需要区分出业余游戏时间,而将这些时间投注在和同事们一起进行未必能获得正反馈的游戏上,这件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更何况是做着常规工作的大家呢?

生活本不易,有限的休息时间,究竟是投注在不一定有正反馈的竞技,还是利用这些时间去做点别的、普世价值观里有意义的事情呢?

如此种种,最终导致了当我面对竞技游戏时,似乎都不约而同地进入了一个“越菜越爱玩,越玩越厌恶”的循环,随着不断循环的单局游戏变化的,是愈发强烈的斗志和随时间流逝的注意力水平,不论是单人还是团队竞技,对“赢”的渴望和对“输”的恐惧始终伴随着我,直到我被自我厌恶压垮,甚至否定自己。

这时候除了破防和放弃,我就再找不到别的情绪出口了。

不过最近我又回去玩《街霸6》了,还挺乐呵的,这个“越菜越爱玩,越玩越厌恶”的循环仍在继续,也许我只是处在这个循环上扬的阶段,破防还在未来等着我。

这么想人还挺贱的。

歪悠悠:打竞技游戏,就是为了揍易碎(

不知道易碎老师有没有写这么一件事,我和易碎老师算是编辑部里经常互相切磋格斗游戏的两个人,然而易碎老师某次被我在《街霸6》里胖揍一顿后就道心破碎,删掉了所有的格斗游戏,打算自此忘掉格斗游戏,让我觉得多少有点愧疚,一方面我在自我反思是不是下手重了点,一方面,其实自己还挺享受揍易碎老师的过程的。

那么为什么我还在打竞技游戏的原因就简单明了了,就是为了揍易碎!(不是)

虽然涉猎过不少竞技游戏类型,但我玩得最多的还是格斗游戏。

我接触格斗游戏的时间非常早,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打《拳皇97》了。

那时主要是被游戏(当时看来)优秀的画面所吸引,尤其是觉得人物燃烧时的特效非常酷炫,所以我对《拳皇97》极为中意。

但显然我不是什么格斗天才,很长一段时间里别说和人对战了,我就连打AI闯关都过不了几关,因此我一直没办法和游戏的最终BOSS交手。

直到有一次,一个人在最终BOSS前败下阵来,这时候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投币续关,因为不管打赢打输,也就剩那么一场战斗游戏就结束了。

然而我却去投了币续了关,理所当然地,初见的我被BOSS毫不讲理的招数给狠狠地揍飞。

嗷!美女烤羊肉!

那时候街机店里周围的嘲笑声我至今都记得,有的笑我在最后一关续关的失智操作,有的笑我续关了还被BOSS血虐。不甘心的我暗下决心,要变得更强。

之后我就弄到了模拟器疯狂训练,实力算不算厉害不知道,反正一命通关是没问题了,打学校里的其它孩子也几乎没输过。

从此之后,玩格斗游戏仿佛就成了我的一个习惯,我会不断地去尝试新的作品,从《月姬格斗》到《罪恶装备》,从《拳皇97》到《街霸6》,甚至是我的每个U盘里都装着一个《东方非想天则》。闲来搓几盘格斗这件事对我来说已经变得如喝水吃饭一般。

在此大力私心推荐《东方非想天则》,虽然是个老游戏,但,真好!

当然除了习惯使然之外,自然也有不少的胜负欲在内。

我经常和人说:“竞技游戏嘛,享受过程最重要,太注重结果会玩得很难受”,话虽不假,却极为违心,说出这些话时通常是在安慰人(包括自我安慰)。

对我来说,玩游戏就是要赢,一切去查找的攻略,一切枯燥的练习,就是为了厚积薄发,在场上打赢对手。而胜利时把对手踩在脚下的喜悦,失败时吞下犹如被羞辱一般的不甘,这样的悲喜交加,或许正是竞技游戏的醍醐味所在,也是支持我不断玩下去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顺带一提,打易碎老师时那么大劲其实是我自己在打游戏时不喜欢放水,这是出于对对手的尊重。同样的,哪个人要是和我打时故意放水,不论最后的输赢,我都会觉得是奇耻大辱)

翠色绣眼鸟:竞技内容让我对一个游戏失去兴趣

我永远忘不掉那个夏天,那是国服FF14水晶冲突(PVP 5V5模式)开放的第一个赛季。

当时的我每天起早贪黑、寝食难安,只为了在第一赛季打到最高段位——水晶。但是有句话说得好:别急、别急,越急、越急,在你赢一场输一场的情况下,冲分就会演变成永无止境的坐牢。

有些时候我是很倔强的,不达成某个目标不罢休的那种,而这就正好着了段位机制的道,我被它套的死死的。

说实话冲分的那几天我也一度想要放弃,想要摆烂,亲友也劝我连输的话就先停一会,但我好像跟自己杠上了,越输越想打,总觉得下一把就会赢,赢了之后就觉得接下来会连胜,然而总是事与愿违。

睁眼,是屏幕前的水晶冲突;闭眼,是梦境中的水晶冲突,我的心态已经崩溃了,从最开始的无能狂怒捶桌子,变成了自言自语和自我安慰。

但我真的不甘心就这么放弃了,如果放弃了,这几天的努力又算什么呢,不是更显得自己像个小丑吗?所以我就算爬也要爬上水晶。

好在苍天有眼,天道酬勤,在我即将昏死在屏幕前的时候,一串奇迹般的连胜把我送上了水晶段位。

后来呢?后来我再也没有碰过水晶冲突这个模式,甚至连FF14这个游戏都变得索然无味,不想再玩了。到头来,为了一个看起来很牛逼的称号和资料框,把对一个游戏的热情消耗殆尽,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Kaer:竞技游戏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

竞技游戏嘛……其实我是个完全没有“竞技之心”的人,或者说,已经失去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非常反感竞技游戏这个类别本身。

因为小时候家里的老爷机极其孱弱,所以那时候我获取游戏相关的信息还是依靠看电视节目。从几个游戏电视节目里看点单机游戏流程,是孩童时期一大乐事。

最爱看的是《马力欧银河》

但那些电竞比赛节目,每次看到都能让我一阵反感。就是《魔兽3》《星际》和《Dota1》那些东西,花花绿绿的低材质分辨率画面又难看,视角又怪,何况我一个小屁孩完全看球不懂,你播这些玩意儿到底干嘛?这不是妨碍我看马里奥?byd能不能赶紧打完换节目?

看不明白,画面又丑的要死

所以有小时候这个经验在,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我自然对竞技游戏充满偏见。妈的游戏好玩才是最重要的,关卡设计懂不懂,你们天天在同一个地图里打来打去,你杀我我杀你,有乐子吗?

诶,没想到还真有。

上大学之后,受到几个好Homie的忽悠,我先后接触了《彩六围攻》和《Dota2》,有着大学充裕闲暇时间的支撑,直接进行一个长期的大玩特玩,并且产生了十分奇妙的心态变化。

从一开始把竞技游戏当成派对游戏来玩,无谓输赢,每局整花活都能笑到肚子痛。到后来认识到“天梯排名分”的存在,逐渐开始加重胜负欲,不想输,想赢,想把分越打越高,想把别人踩在脚下,用各种方式击败对手。

那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打翻盘局或碾压局,把对面的班子打到内讧,打散,能为我带来极大的乐趣。

我慢慢开始理解“天天在同一个地图里打来打去,你杀我我杀你”的乐子到底在哪。

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发现自己比别人强带来的那股优越感。

慢慢地我从一个根本不会骂人的人畜无害自闭玩家,学会了打字阴阳,学会了开麦喷人,学会了压力队友,学会了各种以前都不可能说出口的人身攻击。

而且奇妙的是,在竞技游戏里,只有这样才是正常的交流。

再然后呢?再然后我就迎来了自己的“道心破碎”。因为和现实世界一样,其实你并不比别人强。

我在《彩六》排位里冲分时,铂金分段的分数线是3200,而我倾尽全力上过的最高分是3198,仅两分之差,然后就迎来了一系列连败,掉到了黄金分段的底层。

后来的《Dota2》天梯,我打了三年时间,以为自己已经开始读懂了游戏局势,结果单排上分的分数线却巧妙地稳定在了3000分,传奇1,一个可以称之为低分猪的分段。

就到这儿,上不去啦

游戏用这个简简单单的数字告诉我,其实你依然和现实生活一样,在社会里你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在游戏里你也不过是个极其平庸的玩家,操作不行,意识不行,就这样了。

而我在经历一系列的“连败”过后,当然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自己是个菜鸡的事实。

到了现在,我发现自己又“回归”到了曾经的心态,输赢,无所谓,排名分,也无所谓。

但也并没有退坑,因为当初“忽悠”我入坑的好Homie们没有离开,当初我们浪费了所有休息时间打游戏,现在各奔东西之后,每天的下班休息时间,还是能在语音频道里听到熟悉的声音,《Dota2》那现在更新得大的有点烦人的地图,成了我们的“赛博茶话室”,不仅聊游戏内局势,也从个人的柴米油盐聊到社会现象和世界局势,既然没法在烧烤摊相聚,那就在天辉夜魇见面呗。

现在这B地图是真大

所以我现在还是不喜欢竞技游戏,但联机游戏就确实挺喜欢的,普通玩家,普通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