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圆首的秘书

7月31日,第17届FIRST青年电影展在西宁闭幕。秦天导演的《但愿人长久》获得最佳剧情长片,《漫漫长日》导演王子川获得最佳导演。

本届竞赛单元评委会由著名导演、演员陈冲领衔,杜杰、沈暘、陶经、姚晨、邹静之组成。在早前的竞赛评委见面会上,陈冲向创作者们表示,“必须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电影是什么,今天的电影是什么,因为它一直在演变,有技术上的各种突破和威胁……没有伟大的作品是从轻松愉快中来的。”

早前,纪录片方面,秦潇越执导的影片《巢》获得最佳纪录长片;FRAME 单元则由阿烂执导的《这个女人》摘得年度影像;王国帆执导的《父亲的独白》获年度超短片。

全部获奖名单如下:

主竞赛单元

最佳剧情长片:《但愿人长久》 导演:秦天

最佳导演奖:《漫漫长日》 导演:王子川

评委会大奖:《银河写手》 导演:单丹丹 李阔

最佳纪录长片:《巢》 导演:秦潇越

最佳演员:《富都青年》 吴慷仁

艺术探索奖:《漫漫长日》美术:杜光宇

最佳编剧:《银河写手》 单丹丹 李阔 高群

一种立场:《去马厂》 导演:南鑫

真人短片特别提及:《蚂蚁》导演:魏德安

最佳真人短片:《一个散步的夜晚》 导演:舒辉

最佳动画短片:《完美之城:最勇敢的小孩》 导演:周圣葳

FIRST FRAME单元

年度影像:《这个女人》阿烂

特别提及:《但愿人长久》秦天

短帧荐选:《自由永》曹一诺

01

女性议题受青睐,故事难免“撞车”

今年电影展竞赛单元剧情片的第一大主题仍然是女性,这表明近年来创作者对女性的关注持续增加。不过,每个创作者选择的道路不尽相同。

一条是技法比较娴熟的艺术电影之路,创作者从自己的生命经验出发,创造出比较鲜活的女性形象,运用风格化的手段加以呈现。从笔者角度看,今年竞赛单元剧情片最好的三部影片都在讲述女性生活和命运,其中包括陈小雨的《乘船而去》张帆的《苍山》,二者从题材到空间到整个故事的发展几乎是正面撞车,给人感觉像是姊妹篇,但又都有不俗的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乘船而去》海报

两部电影都讲述了在上海务工的女性在母亲生病之后回家探望的故事,也生发出家庭当中其他的一些人物和问题,这里所说的家庭既包括小的核心家庭,也包括大的传统家族。随着亲人的离世,核心女性角色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最终她们在亲情的召唤和大城市心酸生活的推动之下回到故乡。

相比较起来,《乘船而去》有着更加复杂的人物设置和情节铺排,人物有着充足的前史,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一点点展露在观众眼前,无半点生硬之感;女主角面临着实实在在的“女人四十”式的困境,与丈夫、儿子、母亲和弟弟之间的矛盾都在逐渐加大。

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重新了解对方,重新回归到已经趋于解体的家庭之中,不仅获得了关系上的和解,也重新认识了故土:那里有熟悉的生活节奏,有大城市提供不了的、金钱以外的情感寄托,简而言之,是一个“逆城市化”趋势下的亲情构筑起来的小小乌托邦。

与《乘船而去》和《苍山》略有不同,秦天执导的《但愿人长久》用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寄托了更多关于女性命运的历史、社会批判,随着剧情一点点铺陈,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一点点显现出来: 在男性成员几乎完全缺席的家庭里,只有三代五名女性相互纠缠,而在宿怨逐渐化解之后,几个人开始和解与相互扶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愿人长久》海报

对她们来说,在一个男性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社会当中,生存的压力也许有所转移,但始终没有减少; 她们所要面对的问题始终在于如何摆脱相互倾轧的局面,而如果说上一代人出于种种原因无法做到,这一代人则竭尽全力地为其他弱小者提供庇护——这意味着某种历史的转向,也意味着某种观念上的转变,其中或许存在着某种走出历史循环的可能。

影片也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女性在大城市中站稳脚跟的路径: 当然,不是依靠自己,而是依靠千千万万拥有相似经历的女性。

在艺术电影之外,创作者也开辟出一条女性题材的类型片之路。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小海导演的《暴雨过境》寒松筠导演的《穿越魔鬼城》,两部影片都试图通过类型方式塑造坚毅、勇敢的女性形象,虽然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刻板,剧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无论如何,类型化的女性叙写仍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尝试。

02

纪录片水准高线维持,题材受困

今年竞赛纪录片的题材一如既往,主要围绕社会性的边缘群体和哲学性的生死问题展开,比起去年类似《灵与岛》这样的作品,一些形式上比较注重实验性、模糊纪录与虚构界限、加入桌面电影元素的,探讨纪录片本体界限的影片,在本届中完全缺席。

不过,单从质量上说,今年的影片与以往仍基本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巢》剧照

这其中,最出色的包括获得最佳纪录片奖的《巢》和《风起前的蒲公英》。秦潇越执导的《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形象,让人想起去年的《废物故事》,但在这部当中,主人公已经失去了那种天生的幽默感,转而以一种更“平庸”的形象沉入到外部社会和内在精神的最底层——与父母共居一室的他为自己的生活感到苦恼,但又没有任何出口,于是只能靠买书排解自己心中的愤懑和压力,也因此和家人多次发生正面冲突。

主人公熟识的牧师和影片的导演都想要帮助他,但最后发现无能为力。《巢》的复杂性可能在于,它让作为观众的我们一方面深深地同情这个人物,认同他所指认的种种社会问题,但一方面也害怕甚至嫌恶这样的人物,甚至导演本人也只能在看不到进展的情况下放弃拍摄,这带来银幕内外的双重反思,也将影片拉出了单纯控诉社会的范畴。

梁君健执导的《风起前的蒲公英》花费大量时间追踪蒲公英中学的学生,他们常年随民工父母漂泊在外,蒲公英则为他们提供了教育和审美的机会。几年时间过去,他们往往要(自愿或被迫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到底要努力升学,还是追寻自己的梦想? 而如果要追寻梦想,实现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起前的蒲公英》海报

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左右着她/他们稚嫩的心灵和人生的道路,我们不仅能在其中看到农民工子女的心酸,也能透过种种导演故意示人的细节,体认到目前很难改变的阶层现状:有些人一句话就可以彻底绞杀另一些人的命运和前途。银幕带给我们愤怒,但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永远也无法靠想象和坐而论道获得的真相。

针对生与死这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孔维能的《长生》余红苗的《金鸡冠的公鸡》都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前者从本人的疾病出发,将自己与父亲、北京与故乡以诗意的方式连接在一起,重新发现了生命的意义,后者则刻画了一个一方面很爱自己的女儿、另一方面却又对自身问题并不自知、深受整个社会裹挟和干扰的母亲。两部影片都是以家庭和血缘为核心,但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纯粹的生命意义的纪录,一个则是对社会问题的追问。

在另一部纪录片《人间旅途》中,我们看到导演张杰跟随一个脑瘫患者,后者顽强地用脚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尽管一切都是那么艰难。这些角色让我们意识到,当代国人最缺乏的是生而为人的爱与尊严,纪录片的创作者们也像她/他们的主人公一样,拼尽全力保留下最鲜活的生命片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间旅途》剧照

03

喜剧胜在“共鸣”,憾在“安全”

与严肃的纪录片相对的是主竞赛单元中的几部喜剧作品。如果说每年 FIRST 青年电影展的纪录片作品有意冲破某种对刻板人物形象的限制,试图让观众看到、感受到最丰富的人物内心和动机,那么几部喜剧作品则反其道而行之——它们以最典型的人物讲述最典型的故事。

这样的选择必然有它的两面性:一方面,喜剧作品很容易在观众之中产生共鸣,让观众获得非常好的观影体验;另一方面,国产喜剧作品也往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止于安全的“甜点”,缺乏真正的指涉现实生活的力度。

竞赛剧情片里,最出色的喜剧作品当属王子川执导的作品《漫漫长日》,影片讲述一个小学生的一天,虽然节奏上缺乏一定的起伏,但仍然是一部充满童趣的优秀的怪味喜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漫漫长日》海报

身为演员的王子川特别注重在长片首作中完善角色的塑造,狠抓演员的表演,相比于大量新人导演的作品,这一点的确是极其值得称道的。从电影导演的层面上看,将主观世界暴露在客观世界的想法非常好,不过实现起来的效果则是喜忧参半:一些在戏剧舞台上可能成立的元素,进入电影之后好像与真实世界之间产生了一些摩擦,反倒是通过闪回闪前、依靠场面调度完成的场景更具有喜剧感。这可能是剧场出身、电影新人必然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但无论如何,《漫漫长日》依旧是一个有想法、有手段的,非常不错的尝试。

单丹丹和李阔联合执导的《银河写手》对电影行业中的编剧职业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难进行了一次喜剧性的描绘,同时也套上了一层科幻的外壳,给整个故事增添了一层悲壮的、史诗的同时也很荒诞的宿命感。

总体来讲,这部作品还是贵在真诚,它把电影编剧这个职业的心酸和生产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很好地呈现了出来,因此非常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不过两个创作者的创作状态似乎不是特别稳定,全片当中有非常精彩的段落,但也有很潦草的部分,让人期待可以有更精细的打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河写手》海报

南鑫执导的《去马厂》是一则关于男女性别的喜剧,但很显然没有前作《钓鱼》奏效。究其原因,创作者在其自身的创作意图和观众对影片的理解之间并没有依靠电影手法搭建起很好的桥梁,导致二者之间出现了很大程度的错位。

南鑫由《钓鱼》延伸出一条创作之路,比前作更强调“放手”,但从呈现的效果看未免过分松散和随意。事实上,越小的制作也可能越需要把控,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当讽刺性的、喜剧性的角色存在时,摄影机的一举一动,演员的一颦一笑、对白的一字一句甚至语气可能都在左右观众的理解。从这个角度上讲,精准不散漫、真诚不投机,是“灵宝洪常秀”与洪常秀之间真正的差距所在。

04

城市困境突出,物质精神都无归宿

有趣的是,去年竞赛单元剧情片故事发生的一大场域是县以下的乡镇,今年创作者则把枪口集体调转到了城市,尤其是北京和上海这两座特大型城市,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显示出创作者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关照。

如果说乡镇里更多的是精神危机和空心化问题,都市人则更多面临着金钱和情感的困境:这里充斥着机会,但也冷漠无情,如何在这个空间当中找到自己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归宿,成为今年竞赛剧情片的一大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军》剧照

牛牛执导的《军军》早前曾入围平遥影展,并获得了费穆荣誉·评审荣誉,这足以证明影片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中年危机的军军面临很多问题,日常的琐碎占据了全部生活:一面是几乎时时需要他照顾的父亲,另一面是欠钱不还的宠物店,其生活处在一种非常贫乏的境地当中,而且没有什么可见的出口。

虽然如此,军军最大的困境还是道德困境。导演牛牛比较好地调动了达内兄弟的美学手法,在最后时刻将军军无言的矛盾心态通过一系列行动呈现出来。当然,作为一个不够戏剧化的情境,《军军》可能还远远没法实现达内兄弟作品的力度,但无论如何,对城市普通人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绘,已经足以彰显创作者对的人的内心世界的关怀。

同样是关注男性的困境,竞赛剧情片里唯一的非大陆华语影片、来自马来西亚的《富都青年》则将关注点集中在人与外部世界的巨大冲突之上:一对兄弟在马来西亚没有身份证,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处在整个社会的最底层和最边缘,而他们唯一拥有的就是亲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都青年》剧照

影片优点颇多,尤其从制作层面看可以说是整届主竞赛当中的最高水平。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影片剧作的处理比较粗糙,虽然确实走向了对可贵亲情的描绘,哥哥最终也的确实现了对弟弟的救赎,但却是以矛盾转嫁到社工身上为代价的,整个故事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失焦了——最核心的社会问题和身份问题被弃置,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何瑞博执导的《春日狂想》故事的发生地在北京,意图以近乎默片的方式来呈现一对本不相识的男女如何产生感情,并表现出某种压抑的城市氛围当中现代人的孤独。公允地讲,影片纯影像的想法还是比较独到的,也是一个比较有趣且罕见的风格实验,但故事本身则并无太多原创性:它来自《空房间》和《重庆森林》,缺乏一些深入开掘的可能性。

总体而言,今年的FIRST青年电影展让人看到了青年创作者的巨大活力,我们也终于可以在三年疫情之后真正地欢聚西宁。所有这些电影将和暑期档院线电影一道,共同讲述一段被掩藏起来的记忆,而我们即将迎来的,或许也会是一个触底反弹的上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