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问一个问题,请大家认真思考:

努力和天赋哪个更重要?

在中国用于努力的词组非常多,什么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勤学苦练、闻鸡起舞、悬梁刺股…….

似乎只要我们对自己够狠、够努力我们就能拥有一切。

更操蛋的是,有一位天才说过这样的话:

天才就是99%的汗水

加1%的天赋。

所以——

从上学的那一天起,父母就告诉我们“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息”

所以——

从6岁开始,中国大多数孩子就在各种培训班中度过周末、在各种补习教班中度过青少年;

可是——

真的玩命努力,我们就能获得财富,我们就能人生进阶吗?

针对这些问题,我想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再告诉大家正确的认知是什么。

比如城市。

10年前,同样的15万元,在不同的城市会有不同的结果。

如果10年前——

你在深圳、上海、北京任何一座城市购买一套50万的小房子。

首付款只需要10万,剩余40万的贷款每个月按4.9%的利率计算,20年月还款额是2600元。

如果彼时,你的认知稍稍及格,你就会把这房子出租出去,自己租赁更便宜的房子。

那么,15万存款中,10万元付首付款,剩余的5万元和房租一起还房贷,大概能支撑10年左右。

10年之后,这套房子出售的价格已经是买入价格的四倍(最低),也就是200万。

10年时间,你的家庭财富从50万变成了200,家庭财富增值了150万,还白赚了一套房。

但是——

如果你购买的房子在武汉、长沙、青岛、大连等城市,同样地15万存款,首付10万、40万的贷款,也是出租。

10年之后,房子的价值最多翻2至2.3倍,也就是100到130万左右。

那么,

10年时间你的家庭财富大概增加50万到80万。

文章至此,我想问大家:

同样的首付、同样的时间,两种不同的选择,家庭资产增值会相差100万?

同样的人生、同样的买房,为什么两个城市带来的资产溢价会相差100万?

同样996、同样的干饭人,为什么努力打工的收入远不如资产溢价的差额?

我为啥用50万的总房款举例?

因为50万总房款,首付10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不算高门槛。

换句话说——

在彼时,买房门槛等于没有,人人都可以买房。

所以——

再看文章开篇的问题:努力和天赋哪个更重要

我告诉大家:都不重要。

人生进阶除了能像思聪一样投胎改变命运,只有方向正确才能改变命运。

但是——

我们的教育体系,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工作环境,都告诉我们: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似乎,只有努力996,玩命工作这一条路才是大道。

正是这样的文化和教育,让大家以为人生应该努力工作,忽略了买房和搞钱的逻辑关系。

我呢~走过的国家不算多,但也算见过一点点市面:

从亚洲到欧洲,真的没见过像我们这么勤奋、努力的民族。

但是,他们却没有告诉我们:

只有方向正确,才能用同样的时间赚更多的钱;

只有方向正确,才能让家庭资产产生倍增;

只有方向正确,才能自己养老‘

...........

所以——

我要告诉大家,也希望大家记住:方向,永远比努力和天赋重要。

02

7月27日,住建部表态:

低首付可以有、认房不认贷可以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条消息出来后,很多媒体都炸锅了:重磅利好。

这是利好嚒?

对于买房人、对于楼市而言肯定是利好。

但对于混知房产的小伙伴而言,这不应该算什么利好,因为:

7月27日,住建部表态。7月26日,我在混知楼评的号里就预判了这个事情的发生。

原文链接我放到文章底部,大家感兴趣可以拉到底部看看。

不过我们建议大家先看完这篇文章,理解了我要说的意思,再看也不迟。

住建部这个消息出来后,让我意外的不是“救市政策本身”而是“救市主体”。

回顾楼市周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政策收紧都是以住建部为主导的。

比如限购和限贷令。

2010年4月的“新国十条”(《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的出台后,部分城市相继颁布限制家庭购房套数的规定和贷款比例,被称为“限购令”、“限贷令”

比如约谈。

比如2021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约谈银川、徐州、金华、泉州、惠州5个城市,要求: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切实履行城市主体责任,针对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调控和监管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比如……….

如果将房地产发展周期拉长至20年,我们会发现:

98%以上的收缩政策,均来自住建部。

也就是说——

在过去20年房地产调控历史中,一直都是地方城市因城施政的放大招,一直都是住建部一统全局的收缩招。

在过往,这是最鲜明的对比。

但是——

时间来到2023年7月份,这次救市的‘主体’已经变成了1+1>2。

变成地方城市和住建部组合发力,这意味着:

新一轮力度更大,范围更广、能量更强的救市要开始了。

如果你关注混知房产超过3个月,应该读过我们的连载文章《第二轮救市开启,楼市拐点来了》预判过这一次大救市的来临。

原文链接我放到这里,大家也不着急点开,等着读完文章,还感兴趣可以点击链接看看:

第二轮救市开启,楼市拐点来了?(上)

第二轮救市开启,楼市拐点来了?(中)

第二轮救市开启,楼市拐点来了?(下)

文章至此,再说回文章开篇的结论:

方向,远比努力重要。

如果大家按照我2023年5月份对于“第二轮就是启动”的预判;

如果大家按照我2022年10月份的预判在年底去市场捡损,现在大家心里应该都是偷着乐的。

因为——

2022年12月结束口罩,2023年1到4月份,楼市小阳春带来了一波筑底反弹;

2023年7月,住建部定调认房不认贷,2023年下半年势必迎来一波成交量反弹

种种迹象表明:

情绪的阀值,势必发生改变

可能有伙伴并不认同:

不是说这是康波周期的收缩期嚒?不是说这轮周期还要到2025年嚒?不是说楼市只会结构性复苏嚒?

…………

我只能说:信号从来不稀缺,稀缺的是感知信号的人。

为什么有人在10年前选择北、上、深买房,为什么有的人奋斗10年依旧两个口袋空空?

因为认知壁垒。

来,我帮大家回忆一下情绪的信号是什么?

2022年是第一轮救市的尾声,全国各地合计出台了1300多条大大小小的政策,房企一个接着一个暴雷,烂尾事件更是倒逼地方城市提出“保交楼”……..

2022年底,是楼市最绝望的时候。

在2022年下半年你去二手房市场买房子,你就是大爷,你可砍价,你可以挑剔、你可以…….

在彼时,房东心里都没有底,你再砍价、再挑剔、再大爷,他们都愿意配合。

可是——

口罩发生了变化,2023年1月到4月楼市小阳春就来了;

住建部就下场表态“首付可以降低、利率可以降低、认房不认贷”了……

市场的情绪又一次被拉升:业主,也会扛价观望的~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

从现在开始,品质较高的二手房议价空间变小了。

因为——

一套房子涨跌一点点,都是几十万上百万的事情,业主看到政策不断溢出,都会想着再等等(缺钱割肉除外)。

好房源,降价更难;不好房源,降价你也不会购买~

情绪的阀值,被政策点燃了。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留意这样一条资讯。

7月13日深圳出台双证政策,还没出一周就有业主将房价由2700万上调至3500万。

现在住建部表态的这么明确表态:

限贷、低首付、低利率都可以调整,市场情绪会进一步发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那么,住建部明确低利率、低首付、认房不认贷之后,对于后市的影响是什么?

来,先看几组数据。(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

深圳——

在2010年启动“认房又认贷”后,深圳全市二手住宅成交量同比下降22%,2011年继续大幅下滑45%;

北京——

同年成交量较上一年的高位降26%,次年继续大幅下滑38%至12万套,不足2009年的一半。

我明确的告诉大家:认房不认贷,肯定会拉高成交量的

按照贝壳研究院的“曾经跌幅”的比例推算,市场成交量拉高7%到25%是可能的。

那么,认房不认贷会彻底扭转下跌趋势嚒?

不尽然~

每一轮楼市暴涨,都是刚需加杠杆导致楼市升温,现在认房不认贷更多针对“改善客群”、“抄底客群”等。

显然,这把火加温,但还不够热

只有政策进一步扩大,把曾经的‘三限紧箍咒’统统拿掉,市场才有可能快速实现反弹。

这也意味着:

市场,还有窗口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楼市价格下跌的概率会越来越小,窗口期也会消失……

我没找到最新的图,也懒得自己作图,就用了一张老图,但依旧能说明问题:

楼市,永远都在调控与救市之间左摇右摆

牧羊人牧羊,永远都是在放羊与薅羊毛两个事情上劳作。

其实——

降低首付不重要、降低利率也不重要,是地方城市因城施政,还是住建部定调救市统统不重要,

因为,对于你和你的家庭而言,重要方向只有一个:

在一次次楼市涨跌行情中,在一轮轮周期轮动中,你明白了什么?

如果用两句话概括,你是否明白——

得地利者,财源滚滚

占天时者,好运连连。

什么是地利?

就是围绕土地上各种衍生资产搞钱,这就是中国普通人最正确的方向;

什么是天时?

就是在一次次政策调控中学会资产配置,这就是中国家庭资产倍增的唯一机会;

对于普通人,普通家庭而言,除了出售时间,贩卖劳动力换来银钱外,资产变现、溢价、现金流就像七个小矮人里的白雪公主,永远都是最瞩目的。

更关键的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996努力一辈子换来的银钱,远不如一套房子的溢价多。

那么——

如果你错过了《大衰退》作者辜昭明在券商内部会议上的内容:

「“不要浪费时间在结构性改革上,要将所有精力都放在财政刺激上,以保持经济运转”」

如果说你错过中国经济学家徐高《需要全面纠偏我国债务认识》观点:

还是杠杆要继续加」

如果你错过了上述信号,我希望你没有错过混知房产给出的信号:

「2021年绿票子的信号,拿到今天10%溢价是有的;2022年下半年去捡漏,到今天就等着反弹了;认清2023新的搞钱格局,就会知道家庭资产与现金流、与资产溢价的趋势。

如果你迟钝,你看不清趋势,也搞不懂信号,错过了上述所有内容,那么请认真看完下面的内容:

04

普通人这一生,朝九晚五的996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不可谓不勤奋。

可如果方向错误,只能越努力越贫穷、越努力越尴尬。

所以,请牢牢记住:选择正确的方向远比努力重要一万倍。

尽管很扎心,但我还是要告诉你:

除了大周期和通胀带来的物价普涨,资产普涨的时代已经结束,接下来只有结构性的复苏行情。

是的,不认贷,不限购,也只是部分城市,部分地区结构性的行情复苏,全面普涨不可能重返舞台。

所以——

买房、如何买房,买什么样的房子,已经成为家庭资产配置的技术活。

我见过一些会员,问他们家庭资产情况时,他们很淡定的告诉:

嗯~亏了20万;

嗯~亏了50万;

我想告诉大家: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要像经营企业一样去经营买房这件事,买房亏钱就像企业亏损一样,是要实现“扭亏为盈”的。

买房,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想当然,自住还好,投资类型更要像公司战略发展一样,明白方向、时机、实操的逻辑。

只有这样,才可能在结构性复苏行情中不踩坑,买对保值房产。

咱们国家的教育、家庭文化就是这样,学校会教你数学、会教你英语、但就是没人告诉你该如何选对方向,如何赚钱。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

985/211学历都很高,但却只会996猛加班,不知道财富的底层逻辑和买房搞钱的方向。

甚至认为:只要好好工作就有未来,买房这事不着急~

这就是典型的“羊”思维。

这种思维不仅不能让你看清大势,还让你的家庭财富积累大幅减慢。

文章至此已经4600字了,不写了,最近写文码字明显超量。

最后,说两句:

人生匆匆,毕业走入社会的30年是人生最宝贵的三十年。

所以——

务必选择正确的方向,合理地规划家庭资产、负债、现金流,才能让我们每一个人走得更远,更从容。

提前预判了住建部的政策,具体见下文:深圳救市,哪些政策在来得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