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作为苏俄建立者和组织缔造者,其在苏俄社会和苏共内部有着无与伦比的声誉和威望。

然而在列宁伟岸身影的背后,他“忠心不二”的弟子斯大林却在军方和苏共内部暗中培植自己的嫡系力量。

在列宁病重之时,斯大林更是在苏联政治体系中巧妙地运用权谋和策略,逐步巩固自己的权力,最终成为苏联的绝对领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列宁对斯大林的赏识与支持

在苏联历史上,斯大林作为列宁的继任者,其崛起离不开列宁的赏识与支持。

列宁认为斯大林对党的组织工作有出色的贡献,并将他称为“担任工作最勤奋、最顽强的同志之一”。

这种公开的表扬让斯大林在党内声望大增,成为一些支持者的倚仗。

不仅如此,斯大林在党内担任着重要职务,这使得他在苏共内部拥有显著的影响力。

在列宁统治时期,斯大林曾担任苏共中央委员会的组织和党务工作。

这一职务让他掌握了对党内干部任免的重要权力,有助于他将自己忠诚的支持者安置到关键职位,渗透党内。

斯大林在党内的地位不断上升。

在1922年的党代表大会上,斯大林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次年成为中央委员。

这一连串的晋升表明,他得到了党内领导层的认可和信任,为他在党内建立起自己的势力铺平道路。

但值得注意的是,列宁在晚年对斯大林的认可和评价逐渐降低。

列宁在1922年和1923年写了两份著名的政治遗嘱,其中提到了对苏共领导人的评价和建议。

这两份遗嘱在后来成为了苏联派系斗争中争议的焦点。

原因就在于列宁在其中对斯大林的批评和力主撤掉其职位的建议。

在这些政治遗嘱中,列宁指出斯大林是一个能干的人,也强调斯大林在党内组织方面的工作能力,但斯大林的行事风格过于粗暴。

列宁批评斯大林在党内对持不同意见者采取过于严厉的手段,这一点后来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

尽管列宁在遗嘱中表明了希望撤换掉斯大林的职务,但当时的斯大林已成气候,病重的列宁更是无力做出改变。

掌握军方重要职位

在斯大林的崛起过程中,他深知掌握军方重要职位对于巩固自己的权力至关重要。

由于苏俄是在炮火和战争中建立和成长的,这让斯大林有机会参与一系列对内和对外战争,他也凭借列宁对他的支持和爱护履任军中要职。

斯大林也没有辜负列宁的期望,在内战期间他展现了出色的军事领导才能。

他在南部战线和高加索战线指挥作战,表现出较强的军事指挥才华。

这些成功的指挥经验让军方内部对他产生了认可和尊重,为他在军方中树立威望奠定了基础。

比如伏罗希洛夫、叶戈罗夫、布琼尼这三位后来成为苏联元帅的知名将领,都成为了斯大林的嫡系爱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军方有了嫡系后,深谙权谋之道的斯大林开始在军方中任命了忠诚于他的将领。

他利用自己在党内的地位,将亲信干部安排到关键的军事职位,确保军方内部有利于他的人掌握实际军事权力。

通过这种方式,他在军方中建立起自己的势力网,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威。

此后,斯大林将政治与军事紧密结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军方的控制。

他着重加强军队的政治教育,确保军队内部忠诚于苏共及其领导人。

同时,他也将军队内部与党的组织相结合,通过党委派人员监督军队,保证了他在军方中的影响力。

这种政治与军事的相结合让斯大林在军方内部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同时也确保了军队对他的忠诚。

于是,斯大林成功地将军队变成了他的支持者。

军方对他的忠诚和支持成为他巩固权力的重要支撑之一。

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军队成为了斯大林的重要后盾,帮助他击败反对派,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

清洗反对派势力

在斯大林的崛起过程中,清洗反对派势力是他运用的另一项关键策略。

通过清洗反对派,他消除了内部威胁,巩固了自己在苏联政治中的地位。

斯大林在1922年创建了国家政治保卫局,后来发展为人民委员会内务总局。

这个秘密警察组织成为他清洗反对派的主要工具。

他通过监控、间谍和秘密拘捕等手段,对潜在的反对派分子进行镇压。

这种对政治异议的打压使得反对派势力在党内减弱,为斯大林建立嫡系势力创造了条件。

在掌权后,斯大林于30年代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审判和清洗行动,被称为“大清洗”或“大恐怖”。

他通过政治审判将一些反对派和异见人士定为“敌人”,借口所谓的“阴谋”、“叛国行为”或“反革命活动”,将他们打压、判处死刑或流放。

这种大规模清洗行动削弱了党内反对派势力,让斯大林更加稳固地掌握了党内的实际权力。

通过意识形态塑造崇拜

在斯大林的崛起过程中,利用意识形态塑造崇拜,将自己打造成无所不能的领袖形象,使苏联民众对他产生崇拜和信仰。

首先,斯大林通过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将自己的形象塑造成英雄和伟人。

他的肖像和宣传画无处不在,出现在报纸、杂志、海报和公共场所。他的个人崇拜甚至扩展到学校和军队,孩子们在学校会背诵斯大林的名言,军队成员则将他视为无所不能的领袖。

这种个人崇拜的宣传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让民众对他产生崇拜和信仰。

其次,斯大林将领袖崇拜融入到苏共的意识形态中。

他将自己塑造成革命的领袖、工人阶级的代表和人民的救世主。他的宣传机器不断强调他的卓越领导才能和智慧,将他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提并论,使其形象与共产主义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种领袖崇拜的意识形态让斯大林在苏联民众心目中成为不可动摇的象征。

此外,斯大林还对教育体系进行了改革,将个人崇拜渗透到教育中。

学校教材和课程都强调斯大林的伟大成就和卓越领导,孩子们被灌输对他的无限崇拜。同时,他还发展了“斯大林主义”的意识形态,将其作为共产主义的衍生品,对社会进行全面渗透和教育,进一步加强对民众的意识形态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大林还利用各种政治运动和集会,进一步加强个人崇拜的效果。

例如,庆祝斯大林生日的“斯大林节”成为全国范围的盛大庆典,人们争相参与,表达对他的崇敬。

他还将个人崇拜融入到政治活动中,例如组织广泛的政治集会,大肆宣扬他的伟大成就和领导能力。

这些政治运动和集会巧妙地加强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让民众对他产生强烈的信仰和依赖。

除了上述手段外,斯大林也对文化和艺术进行控制,宣扬个人崇拜。

文学、电影、音乐和艺术作品都被用来歌颂斯大林的伟大和英勇。他成为了无数作品的主题,这些作品对他的个人崇拜起到了强化和宣传的作用。

这种文化和艺术的宣扬,加深了民众对他的信仰和崇拜。

结语

斯大林在列宁伟岸的身影后,通过掌握军方重要职位、清洗反对派势力、意识形态塑造崇拜等手段,暗中培植了自己的嫡系力量。

他的崛起不仅是个人权谋和智慧的体现,更是苏联政治体系中权力斗争的缩影。

然而,斯大林嫡系的建立也带来了苏联历史上一系列的问题和灾难,最终影响了苏联未来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