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言

人生要爬两座山。第一座山是关于“自我(ego)”的,你希望自己越来越成功、越来越厉害,要实现自我,获得幸福;第二座山,却是关于别人的,是关于“失去自我”的:你为了别人,或者为了某个使命,而宁可失去自我。

这种比喻对比了两种不同的道德观。第一座山是个人主义者的世界观,把自我的欲望看得最重要。第二座山是关系主义者的世界观,把关系、承诺,和心与灵的渴望看得最重要。

当今社会的不信任感不断上升,对他人一无所知的程度和疏离感也不断上升。这不是一个健全的社会。唯有往我们内心的深处走,找到源源不绝的关怀能力,然后向他人做出承诺,将这份关怀散播出去,才能获得幸福。

这个世界正处于过渡时期。

个人主义道德生态已经崩坏,使人感到孤独与无所依靠。许多人的直觉反应是诉诸演化本能:回归部落。

假如整个社会用“回归部落”来因应过度的“我可以自由做自己”趋势,那么二十一世纪将会成为冲突与暴力横行的时代,并且使得二十世纪的动荡显得相当小儿科。

我们可以用其他方式找到归属感,以及找到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健全的社会可以有另一种样貌那个解方就是关系主义唯有往我们内心的深处走,找到源源不绝的关怀能力,然后向他人做出承诺,将这份关怀散播出去。

在这份宣言里,我试着证明当下盛行的过动个人主义是行不通的,并试着证明关系主义是更好的生活方式。

01

承诺定义了你是什么人

关系主义者并不试图靠意志力主宰人生,他并不想操控自己的人生,为人生做策略性规划。他愿意为别人腾出时间。他敞开心胸,以便听见召唤并回应之。

他自问:我此生的责任是什么?当一个人找到了人生的崇高召唤,那种感觉并不像是拥有掌控权,而像是放下掌控权。最有创造力的行动,往往是回应召唤的行动。

召唤通常以爱的形式现身。某个人爱上了自己的孩子、丈夫、邻里、召唤,或是信仰的神。那份爱会使人想要做出允诺,对某个人说,我会永远爱你。我会永远服侍你,供你差遣。生命是做出允诺的所在。

召唤也可能以需求的形式现身。社会上有某些不公义的事、某些社会犯的错需要修正。某个人承担起这个责任,允诺要为公义而战,要修正错误。

当召唤被听见,有人做出了允诺,承诺就成立了。关系主义者做出的承诺,定义了他的人生。他做出的承诺和他的实践承诺的方式,定义了他人生的品质与满足感。

承诺是从爱出发做出的允诺。承诺是不期待可回报的允诺(虽然丰盛的回报会自然涌现)。做出承诺的关系是双向的允诺。你全心全意的把自己交给另一个人,对方也全心全意的把自己交给你。

做出承诺的人会认真看待他的承诺。他从事的不是职业,而是志业。他的婚姻不是合约式婚姻(我能得到什么好处?),而是盟约式婚姻(我为你生、也为你死)。

他不高谈阔论,而是臣服于信念。他不只居住于某个地方,他会协助那个地方形成社群。此外,他不是向一个抽象的“社群”概念做出承诺,而是向某个特定的社群、某个特定的人、某个特定的信念做出承诺:以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为据点。

当一个人投入与实践的承诺附带的日常责任,他同时将自己整合成一个前后一贯的整体。承诺会决定一个人生命中的时时刻刻要做什么事一个做出承诺的人他所做的事会有一贯性

他为他所爱的人从事的日常服务,造就了他的品格。谦逊的接受他人的馈赠,并承认自己对他人的依赖,造就了他的品格。合约可以为你带来益处,但是承诺会转化你整个人。

关系主义者将可以深化承诺、建立关系和提升尊严的行动,视为优先要务:给予、说故事、跳舞、唱歌、共同的计划、聚会、吃饭、仪式、有深度的对话、一同祷告、宽恕、创造美感、遭遇悲伤和威协时互相安慰、为公众利益共同努力。

做出承诺的人生必然会遇到一些共同的挣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如,我们往往需要不断努力,才能看见他人的完整面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倾向于把他人视为客体、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往往会急着打标签和笼统化。我们往往把人简化成数据,把人视为数据点。

你可以用数据计算苹果的数量。你可以追踪群众的行为。但每个人都拥有某些独特且无可取代的部分,是数据无法的捕捉的。

关系主义者试着把每个人认为一个全人涵盖身体意念灵魂

我们往往需要不断努力,才能达成有意义的沟通。每次的沟通,可以是有深度的对话,也可以是肤浅的对话。关系主义者会设法让沟通变得有深度且纯粹。这一点很难做到,因为我们内在有些东西是难以说出口的。

保持谦逊与不急着揭露自我,有时是恰当的做法。为了做到“我和你”的沟通,甚至只是稍微做到,关系主义者会耐心的等待对方慢慢揭露自己脆弱的一面。他会让对方感到安全和受尊重。

有时候,最深的东西会以神话、故事和音乐的形式呈现。当沟通失败或走了样,哲学家穆尼耶说,我失去了我自己。切断与他人的沟通,将会带来疯狂和痛苦。

我们往往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做到实质的给予和获得礼物。我们周遭有无数的人以宽厚和服务为人生宗旨。

穆尼耶说,人类的本质是宽厚。但我们的社会并不教导我们如何实质的给予礼物。学校不强调这件事。大众文化对这件事的认知也很混淆。

我们往往需要不断努力,才能从道德的观点看待人生。讲求务实的职场采取的是功利主义观点,消费主义创造了以物质享受为中心的自我。金钱具有无名的力量,胡同往往把交易的对象当成隐形人。

人需要全副武装,不露出可破绽,才能够应付职场上的竞争和现代的政治生态。要摆脱功利的观点,从道德观点看待日常生活是相当困难的事,也需要永不停歇的努力。

这些努力与挣扎并不是针对其他人。自我和灵魂之间的界线在每个人的心中。多数人会采取嗜工作如命的道德观,以致于没有时间经营人际关系。

有时候基于尊重隐私,而不去好好认识住在附近的邻居多数人会利用科技产品来减少人际摩擦,同时追求最高效率。

然而,人际关系在本质上是黏腻且没有效率的。很多人基本上只关心自己,渴望追求地位。因此,找们必须意识到这些事,努力回归人际关系。

关系主义者的世界观,并不是以善的力量终结恶的力量,向来都是部分真相的相互竞争,自我和社会的不断对话,以及平衡来自各方的拉锯力,试着活出优雅平衡的人生。

关系主义的人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但归根究底,这是一种充满喜乐的人生,因为这种人生洋溢着丰沛的情感,还有道德的喜乐相伴。

02

美好社会是由每个阶层的人

透过关怀打造而成

T·S·艾略特评论道,现代政治活动最大的错觉,就是相信你可以建立一个完美系统,这个系统如此完美,就算系统里的人不是好人也没有关系。

但现实是,民主和经济需要以社会为基础。社会是一个人际关系系统。假如社会这个基础里没有信任,良善、关怀或忠诚,就不复存在,人际关系会瓦解,市场和国家会分崩离析。

假如是非对错没有共同的规范,普遍的依附感不复存在,那么市场和国家里的人会为了争权夺利而互相厮杀。

社会和文化是我们应该优先考量的事而且比政治或市场更重要社会的健全与否,取决于众人是否自愿放弃自私自利的心态。

这个时代的主要问题落在基础的层面,也就是人际关系系统的层面。这个社会的不信任感不断上升,对他人一无所知的程度和疏离感也不断上升。

一个错误的行动会衍生出另一个错误行动。一种敌意升高的举动会引发另一个敌更高的举动。关系主义召唤大家展开转化社会的行动,重建互惠和信任的基础,打造一个戴伊口中“更容易行善的社会”。

社会的构造不是由在上位的领导人打造出来,而是由每个阶层的人,透过无上关怀行动打造而成,由每个人扮演好身为好友、邻居和公民的角色,打造而成。

每当我把另一个人当作物体来对待,我相当于在撕裂社会构造。

每当我把另一个人当作无限深邃的灵魂来对待,我相当于在织造社会构造。

每当我对别人说谎、把刻板印象加诸在他人身上,或是在生理或心理层面伤害他人,我相当于在撕裂社会构造。

每当我如实看见一个人,使他觉得被了解,我相当于在织造社会构造。

每当我无凭无据的指控别人贪腐,我相当于在撕裂社会构造。

每当我以不带恶意的出发点提出异议,我相当于在织造社会构造。

社会构造透过无数个微小的道德行为创造出来,它也可能因为一连串的不道德行为而被摧毁。

个人的转化与社会的转化会同时发生。当你挺身而出为打造社群而努力,你也滋养了自己。

关系主义的终极信念是,所有人在最深的层面是团结在一起的

表面上,我们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的持色。但在最底层,我们都是相同的,最深的敌意也不能将我们的共同点完全抹煞,再大的分裂也无法将我们彻底分割。

人际关系无法快速复制,必须透过耐心和宽容,一点一滴累积起来。但规范是可以推广扩散的。社群里的人经营互相关怀的关系,不断的重复这么做,让所有人看见,久而久之,规范就建立了。

可靠的行为受到欣赏;同理心得到赞扬。残酷的行为遭到惩罚同时被唾弃。和睦的互动成为自然状态。一个新的系统、文化被创造出来,以隐微的方式引导所有人朝某个方向前进。

当你不断重复某些已成为楷模的行为,使规范自然形成,你就创造了一种新型态的力量。生活在道德生态里的人随时随地都在移动,不是朝保有尊严的方向移动,就是朝本能欲望的方向移动。而道德生态是每个人透过日常的决定打造出来的。

重建社会不只是要众人聚集起来,以智性或道德中立的方式集结人群。还需要改变道德文化,改变世人对想像中的美好生活的定义。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份演了一个重要但不完整的角色。

国家可以提供服务,但无法提供关怀。也就是说,国家可以把资源重新分配给穷人,可以设立游民收容所和日照中心。它也可以创造实体平台让人际关系得以建立。但国家无法创造新密的人际关系,并进而开塑健全的人民。

唯有透过常态性的人际接触才能创造健全的人民唯有透过人际关系,我们才能成为邻居、工作者、公民和朋友。

03

人一定会愈活愈好

只要你发现人生真正的目的

一个美好的社会,就像一座浓密的丛林,里面有藤蔓和交错的枝干。有深入地底的根部系统,以及枝干和树叶交织而成的天篷。

猴子在树上嬉戏,蝴蝶在树下飞舞。所有的生物在这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中都有自己的安身之处。这里有美不胜收的多元性、美感和生命力。

仍有美好人生的良善之人在这样的丛林里扎根。美丽的人生意味扎根的人生,有所依附,但生气蓬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好的人生是一种共生的人生全心全意服务他人同时也得到他人全心全意的回报

它是日常的慈爱、温柔的责备、被侮辱后施予的宽容。它是互相关心、建造和探索的冒险。是关键的问题不是“我是谁?”,而是“我属于谁?”

人总会愈活愈好。人生中会出现这样的时刻,只不过有些人早一点、有些人晚一些:你发现了人生的真正目的。

你回顾此生,检视你觉得自己最有生命力、展现了最好的一面的时刻。那些时刻通常是你和其他人为某个理想共同奋斗的时候。那是你展现行动力的时刻。那是你淸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以及该怎么活的时刻。那是自我不再掌控你的时刻。

当你挣脱自我中心的自我对你的束缚,你会得到一股巨大的能量。人生变得更有动力,也充满了更多礼物。那是人生来到转换点的时刻。

当你看见来到这个转换点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拥有坚定不移的内在价值观,以及连死都不怕的奉献精神。

你会看见散发着光芒的大爱,照亮了世界。你会看见他们不只用令人敬佩的伟大方式奉献自己,也不忘施予举手之劳的帮助和善解人意益的体贴。这是这个丛林变得浓密且健康的原因。

当你看见处于这种状态的一群人,你看到的不是个体的集合,而且是一个族群、一个社群、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那里的人互相扶持、使彼此的才能发挥到极致、欣赏彼此的创造力,以及在彼此的款待中安歇。

当你看见来到这个转换点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有能力克服分裂和不信任。不信任是一种反常状态。没有人想在居民互不信任的地方生活,也没有人想要孤伶伶的一个人生活。不信任感来自我们不与他人建立关系。

马丁·路德·金说,爱拥有救赎的力量。爱拥有转化个人与催毁不信任的力量。当你爱某个人,而且让这份爱持续下去,对方一开始或许会把你推开,但最后他一定会屈服于你的关怀所散发的力量。

要疗愈分裂,并不是把不好的部分排除,而是用好的部分将不好的部分包围。如果你能让人与人之间产生最多的良性互动,歧见就会在充满爱的关怀中平息,不好的部分往往会自然消失。

重拾信任之后,所有人都可以放松下来,愉快的享受彼此的陪伴。喜乐就在自我牺牲与服务的尽头。当你奉献自己时,就能找到喜乐。

当你明白这件事,你会发现,喜乐不只是一种感觉而且是道德的一种面貌它是感恩和友好交流和团结的永恒状态

这并不代表你将不再有烦恼或忧虑。人生永远不会成为乌托邦。但自我已经缩减回它原本的大小。

当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温柔的关系、坚定的承诺、纯粹的沟通,当生命的伤口得到理解,错误得到宽恕,人会向彼此臣服,互相融合,然后神秘的火花就会被点燃。爱会在人与人之间凭空涌现,如同纯粹的火焰一般。

作者戴维·布鲁克斯,美国杰出的作家、评论家,《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来源《第二座山:为生命找到意义》,中信出版社,领教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