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了,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和我一样带着孩子在各种补习班中穿梭,忙碌且焦虑,身心疲惫。

昨天忙里偷闲带孩子一起走进电影院,看了部《长安三万里》,近3个小时的片长非常过瘾、一气呵成,孩子和我都看得津津有味。沉浸式观影像是给我们一同放了个“小长假”,被课业压得郁郁寡欢的孩子也得到了解放,散场后欢欣雀跃地和我讨论剧情,开心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知道,《长安三万里》上映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功,无论是观众点赞还是票房一路高涨,总之赞誉之声不绝于耳,所以夸赞的话我就不多说了,主要想跟大家分享一点自己受到的启发,关于当下的教育大环境之下,少年的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家孩子是准高三生,她高二的期终考试还没进行呢,我就已经接到了无数个教辅机构打来的电话,无非是制造焦虑,让孩子“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利用暑假时间把高三的课程学到手,占据先发优势”。

还美其名曰:“家长,分数就是生命啊,一分之差就能决定孩子的命运。时间就是分数,得为我们的孩子打好基础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巨大的分数焦虑和教育内卷将家长和父母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忙碌着也迷茫着,《长安三万里》为我们展示了盛唐时期少年李白和高适的成长,其实未尝不可作为参照,让我们重新思考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孩子。

先看看“诗仙”李白,年少时就以出众的才情名满天下,再加上为人行侠仗义,又家底颇厚,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李白自然是豪气冲天,甚至有些自负,写出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当少年意气和凌云之志遇上现实社会时,是遭到不公且残酷的门第观念的巨大打击,以及随之而来的愤世嫉俗,胸中总觉得郁结。

然而,看过《长安三万里》,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李白毫无疑问是写诗天才,在政治上却顶多算个庸才。从他无法洞悉局势选择依附永王,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才能很难成为优秀的官员,治理一方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告诉我们什么?孩子在“少年阶段”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

古希腊神庙上刻着一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这背后的智慧在东西方是相通的。只有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能力上的优缺点,才能按图索骥,找到爱好和优势。

明明左脑思维更厉害,擅长数理化等逻辑学科,却偏偏硬是报了一堆绘画、音乐和舞蹈的课外班,那不是难为自己吗?同样,明明擅长右脑,绘画、共情力、音乐是特长,却偏偏和别人拼逻辑,那不是找虐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上社会后会发现,决定我们能走得多远的,是我们身上的优势。如果一直揪着自己的短板不放,不仅补不上,反而耽误了真正优势的发展。《长安三万里》把李白的一生忠实且详略得当地展现在大银幕上,是给家长的提醒,也是给孩子的启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安三万里》中的少年高适其实和现在的小朋友们很像,善良、勤奋、有理想,但是又不像李白那样天生耀眼,他们只是咬着牙默默努力,想要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就算不负此生。于是我们看到高适马不停蹄地努力的一生,他用功读书、用力习武、用心写诗、积极入世,从少年到青年到老年,他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安三万里》中,老年高适率军大破吐蕃大军,守卫了大唐国土,也守住了边疆。他先后任淮南节度使、剑南节度使等高官,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完成了他给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练就一身文武艺,报效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高适身上,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体会他面对挫折时的心态,学习他百折不挠的坚韧。人生路从不平坦,现在流行说“社会会教你做人”,但那又如何,谁不是在一次次失败中爬起来继续前行的呢?只要心中有梦,就勇敢去追。

李白与高适的一生虽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活出了自己的价值,《长安三万里》给我们展示的少年成长之路,很值得借鉴。推荐给在这内卷时代中,焦虑的家长和孩子们都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