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注定要被英国打压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85年6月9日,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或《中法新约》,标志着中法战争正式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清政府再次丧权辱国,但不得不承认,中法战争也是一场让法国感到耻辱的战争。虽然法国在战后获得了相当大的殖民权利,尤其是越南的宗主权,但是却无法掩盖法军在战场上全败的尴尬局面,所以中法战争是一场中国“输了”的战争没有失败”,法国“没有胜利就获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观近代所有反侵略战争,中法战争是清朝的第一个“胜利”。与意大利以外的其他列强在中国的嚣张相比,法国作为侵略者的表现一言难尽,尤其是与英国相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法国确实不如英国几百年。如今,法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很难与英国相比。

但问题是,法国的背景,即土地面积和人口,确实比英国更突出。为什么它的实际表现相比之下相形见绌呢?夜静历史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无奈的地理环境

法国处处受到英国打压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是岛国而法国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地处大陆边缘的位置让英国始终无法在欧洲地图甚至世界地图上抢到C位,但英国作为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不列颠群岛虽然也遭遇过外来势力的野蛮入侵,比如罗马帝国、维京海盗,甚至今天英国人的主体盎格鲁撒克逊人也是日耳曼人分支。但大多数时候,海洋是一道坚不可摧的天然防线。英吉利海峡虽然浅,但也可以保护不列颠群岛免受欧洲大陆争端的影响,从而保持相对独特的安全环境。英国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重要原因。

海洋在提供安全环境的同时,作为岛国的生存空间,培养了大批天生的航海家,也为岛国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之下,法国西部和南部虽然也靠近大海,在拥有海洋屏障的同时,也享受着海洋资源的恩赐。但问题是,法国其他方向都与欧洲大陆相连,尤其是东部,不仅与欧洲大陆无缝相连,而且缺乏令人畏惧的山脉等天然屏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大航海时代伊始,当英国率先对外扩张时,法国也几乎同时起步,并创造了与英国相媲美的殖民扩张奇迹,甚至形成了野蛮侵略共同体与英国。但在海外加班加点疯狂扩张的同时,法国却始终心怀深重忧虑。欧洲大陆的任何风波,都足以让法国焦灼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英国式的“分而治之”政策在欧洲大陆执着推行了数百年,普鲁士等国家始终难以崛起,但与欧洲大陆相连的地理环境使得法国不可能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海外殖民地的“扩张领土”上,而法国需要相当的精力来防御来自欧洲大陆的威胁,保证本土的安全。

所以结果是:在殖民时期,法国在海外扩张时,由于国内后方的担忧,很难与英国竞争。在国土防御方面,因海外殖民地扩张而导致的“分兵”已显得无能为力。原本应该是“陆海两用”的高分试卷,竟然变成了自给自足的“两不粘”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作为名副其实的西欧大国,其相对较大的幅员决定了法国无法凭借少量的财富安身立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愚蠢的战略选择

如果说客观层面的地理环境仅仅让法国先输一场,那么主观的战略愚蠢就将法国的劣势充分暴露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纵观欧洲数百年的历史,除了1337年至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和1688年至1815年的英法百年战争外,法国基本上获得了上位。英法之间的对抗其他时候也有交手,但也是一次又一次。令人窒息的战略选择,一步步毁掉了法国美好的未来。

首先,在4次英荷战争期间,法国要么因为与荷兰的领土争端而在战争中袖手旁观,要么与英国合作进攻荷兰。“车夫”对英国的制约和威胁,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更是失控,尤其是在北美大陆。节节败退的法国不得不退到路易斯安那地区。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法国终于认识到“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开始同情并大力支持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理论上讲,法国最好的选择就是支持弱小的美国,然后“坐山观虎斗”,从而达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终于可以当调解裁判,收了很多调解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与英国的死仇很快就盖过了法国的判断,所以在美国还在犹豫甚至撤退的时候,法国军队就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出击,用实际行动支持了美国的诞生。国际共产主义精神。

于是,美国独立后,法国财政也破产了,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拿破仑帝国的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即便是如日中天的拿破仑帝国,也因为不擅长海战而与英国本土毫无瓜葛。反而是因为1805年特拉法加海战的惨败,让英国更加有了干涉欧洲事务的野心,最终推动了拿破仑帝国的解体。

拿破仑帝国消失后,法国仍然是名副其实的欧洲强国。然而,拿破仑对神圣罗马帝国的颠覆,为普鲁士统一德国奠定了基础,随后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以及欧洲格局的颠覆性变化。

比政局剧变更可怕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让英法两个殖民帝国“不进则退”,美德则成为世界经济新引擎。虽然法国在20世纪末也和其他列强一样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但是根深蒂固的高利贷模式让法国无法进行产业升级,所以法国和英国一样逐渐无法为所欲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法的落后,加剧了新旧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直接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法国作为西线主战场之一,牺牲了整整一代法国人。一个重要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该说,投降虽然可耻,但法国却比英国保留了更多的实力,保留了殖民帝国的最后一丝尊严。法国“审时度势”是为数不多的明智举措之一。

但问题是,战后成功复国的法国却迅速致力于重建殖民帝国。但在第三世界“汹涌”的民族独立浪潮中,法国的失败早已注定。与英国在殖民管理上“以夷制夷”相比,法国更习惯于“自己做事”,所以英国进退自如,收拾行装走后,还能拉着英联邦,继续前行。保持较强的国际影响力。但法国却只能通过反复的劳动和金钱的损失,收获殖民地人民的暴风雨般的仇恨,失去二战期间靠尊严保存下来的全部财富。

战后的法国,与联邦德国联合,推动西欧经济一体化。作为欧盟的核心之一,法国虽然不再受到英国的打压,但却常年在德国的打压下窒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尴尬的大国心态

法国最尴尬的就是放不下“当”,支持不了“站”。

法国之所以不断做出令人窒息的错误选择,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法国过时的大国心态,俗称“傲娇”。

但现实是,除了戴高乐之外,法国真的没有理由嚣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中的光速投降虽然为法国保留了相当的实力,但“节流开支”并不能致富,“开源”才能创收。法国牺牲尊严所保留下来的实力并不足以让法国在战后继续脱颖而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戴高乐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比如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将美国驻军赶出法国等。同时推动同新中国建交,引爆了惊天动地的“外交核爆炸”。

可以说,在戴高乐的努力下,法国是落后了但没有沉没,甚至看起来有卷土重来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问题是戴高乐不可能永远活下去,戴高乐在法国寻求大国地位的冷战时机也不可能是随时随地的。

所以当戴高乐去世后,法国立即陷入了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法国自古以来就傲慢无礼,对其他国家不屑一顾;另一方面,法国没有实力和机会去支撑大国的力量。

因此,法国在高呼“戴高乐主义”、千方百计提升法国影响力的同时,也在进行一系列与其背道而驰的小动作,如“重返北约”、转战与美成玉。

相比之下,英国可以过度弯曲和伸展。自二战后被打回原形,以及1956年第二次苏伊士运河危机后被美苏痛打之后,英国意识到“时代变了”,并做出了一系列承认英国主权的行动。时事英雄,如匍匐在美国的牛仔裤下,再次被美国愚弄残废后,又卑微地请求加入欧洲共同体。2016年,他与美国一拍即合,开始了与欧盟分道扬镳的操作。

所以,在形势日渐衰落的背景下,灵活变通的英国注定会比拼命求面子、苦苦挣扎的法国过上更加悠闲、无拘无束的生活。

现在的法国,因为二战以来第三世界的民族独立浪潮,其海外扩张戛然而止,其霸权也成为了过去式。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关注欧洲争端就是其主业。

但问题是,地处欧洲大陆的法国,注定不如“置身事外”的英国那么积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很多遗漏,请指正。

我是景业时,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