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的时候,沙俄在欧洲的地位并不高,只是一个小公国。占不了欧洲的便宜,于是沙俄把目光投向了东方的中国。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朝的统治之下。1632年,也就是崇祯五年,沙俄将势力范围扩大到勒拿河流域,建立雅库茨克城。

1643年,沙俄正式南下。他们越过外兴安岭,进入了中国领土。当时明朝和清朝正处于战争状态,所以没有人关心沙俄在黑龙江流域犯下的暴行。

到康熙皇帝上台时,沙俄军队已先后占领了中国的耀明、夜叉等地区,并以此为根据地,继续南下骚扰东北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康熙通过三步制定战略计划。

康熙不是那种拍着头就打架的皇帝。他很聪明。一开始我和三藩处于战争状态,花了8年时间才解决问题,所以我没有时间去控制沙皇俄罗斯。

三藩冷静下来后,康熙立刻想起了东北的局势。东北在哪里?那是清朝的发祥地,康熙当然不会允许沙皇俄罗斯在那里肆意妄为。1682年,康熙亲自赶赴关东,主要是视察黑龙江流域的情况。此后,康熙做出了以下四点战略部署。

一是封闭边境,加强侦察。康熙抵达边境后,立即命令彭春、郎坦率领100多名战士横渡黑龙江。表面上是去打猎,实际上是想看看夜叉地区在沙俄占领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因为沙俄占领雅克萨后,他们不仅在当地修建了大量的建筑,而且布置了很多防御工事。他们想在这里扎根,这是清廷无法控制的。

同时,康熙安排当地民众也参与监视敌情的任务,收集第一手资料。在贸易方面,康熙命令蒙古车臣汗断绝与沙俄的贸易。

以前车臣汗和沙俄的关系还不错,经常和他做生意,所以沙俄并没有寻找其他的合作伙伴。康熙此举无异于切断沙俄在东方的贸易路线。

第二,在黑龙江建城,设黑龙江将军。清政府对东北的管辖,其实主要集中在盛京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沉阳地区。黑龙江地区虽然有驻军,但规模和战斗力都不够,这给了沙俄可乘之机。

这一次康熙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以前,只有盛京一个将军,肯定是不够的。为此,康熙下令在黑龙江地区建立新城,并设立黑龙江将军一职。

萨布苏作为熟悉该地区的实力派将军,被康熙任命为黑龙江首任将军。他带领部下及家属扎根当地农田,壮大当地经济实力。只有在前线有了强大的基础,康熙才有足够的底气去对抗沙俄。

第三,增加沿途停靠站数量。战争中,消息是最重要的,消息传递的速度完全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负。但黑龙江到盛京的距离太远,康熙从盛京指挥黑龙江战事难度很大。

为此,康熙在瑷珲至吉林之间总共增加了19个驿站。这样一来,前线向盛京传递消息的时间就大大缩短了。

四是建造船舶,缩短粮食运输时间。孔明北伐为何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食物。其实蜀国的粮食很多,只是运输起来太麻烦了。为此,他利用水路将粮食运到岐山前线,也算是相当辛苦了。

其实,自古以来最适合运输粮食的方式就是水运。因为粮草的陆路运输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劳动力又需要在路上吃饭,所以粮草的消耗量非常大。

二十一年,开朗率兵直赴黑龙江,迎接罗刹局势,并赐予皇帝皮衣、弓箭。又奏郎坦,命将军宁古塔巴亥、副统帅萨布苏在黑龙江、呼马尔筑木城,调兵力一千五百人驻扎燕国。又命尚书伊桑阿前往宁古塔督造战船。找到满洲红旗副首都司令员彭春正。---《清史稿》

康熙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为此,他想利用松花江、黑龙江作为水运线,将粮草运往前线。于是他下令百姓开始建造船只,以方便粮草的运输。

这四项准备工作完成后,清军与沙俄的对峙也算是待业了。那么战争进展顺利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战争经历了三个相对较长的阶段。

准备攻克夜叉后,康熙皇帝为夜叉进行了先礼后兵、水陆进军、围城求援的三场战斗。可以说,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

第一阶段,先礼后兵。中国历来是一个礼仪之邦。如果你能做到,你就永远不会先做,但如果你做到了,你就不会害怕任何人。在处理雅克萨的沙俄军钱时,康熙自然想表达这样的态度。

康熙9月22日,清廷派使者前往夜叉,向当地沙俄军队发出最后通牒,让他们尽快离开夜叉,否则清军将毫不留情。

分师完毕,护卫关豹被遣往黑龙江宣讲:“兵凶险,我以仁治天下,以诚奉献之地。此时,不要”不杀一人,而还故土,宣示我柔远。”---《清史稿》

显然,沙俄既然铁了心要占领这里,他们绝不会轻易被几句话唬住。他们不予理睬,得到消息后甚至派人南下瑷珲进行掠夺,简直无法无天。

在这种情况下,清廷是有名的老师。沙俄占领了自己的领土,被催促后还不肯离开。即便未来走到谈判桌上,清廷还是有底气的。

于是黑龙江将军萨布苏下令,团结黑龙江地区各族人民,消灭雅克萨周围所有沙俄据点。失去据点的沙俄军队只能坚守孤城雅克萨。

第二阶段,水陆推进。夜叉成为孤城后,萨布苏并没有放松,依然与其僵持了一年多。1685年,康熙派彭春率3000人前往瑷珲,企图收复夜叉。

彭纯将这支大军分成陆路和水路两路,分别向夜叉进发。一个半月后,三千大军集结在夜叉城下。

这次清军向沙俄发出最后通牒,但沙俄后卫托尔布津仍然严词拒绝。事实上,双方的实力差距很大。萨河只有450人,而清军有3000多人,而且还有当地民众的支持。

五月,波夜叉大师遣人投降,他不肯。分水陆兵两路,排营出击,红枪前移,城下积俸,示将焚之。罗刹首领埃里克舍向军队乞降,但他赦免了自己的罪行并释放了俘虏。埃里克舍率600余人迁走,毁坏木城,巴什里等45户所属,被洗劫一空。伦、达斡尔的百余户人家被安置在内地。---《清史稿》

彭春无奈,只好分水陆两军进攻夜叉。军队主要进攻城南。在多次炮击下,顽强的沙俄后卫托尔布津无奈举手投降。

不过,此时他的自首还是有条件的。他们必须带着武器装备撤离夜叉,转而逃到尼布楚那里,等待莫斯科的进一步命令。

彭春彻底收复了夜叉,摧毁了沙俄修建的所有城市,将夜叉整座城夷为平地。同时,他还派人在瑷珲地区驻扎,以防发生意外。

第三阶段,围城求援。1685年秋天,也就是康熙在位24年,沙俄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他们一口气派出了600人的大军投奔尼布楚,希望能够夺回雅克萨城。

真是大手笔啊!我真觉得当时沙俄的统治者是在开玩笑。你长途征伐清朝,带了这么多军队。这对自己的战斗力有多少自信?

这些人回到夜叉后,继续恢复这里的城邦建设。康熙皇帝非常生气,后果自然非常严重。他下令派兵2000人前往夜叉,包围孤城。

这次康熙当然留意了。杀死卫兵托尔布津后,康熙决定围城并争取援助。将夜叉城的东、南、北三个方向围起来,西边留出一个缺口。

此时,当沙俄的援军从城西赶来时,清政府利用城西河上的舰队阻击对手,使他们无法救援夜叉。

最终沙俄军队几乎全部战死。826人赶来,只有66人安全生还。经过此战,沙俄终于承认了清朝的战斗力,赶紧派人去谈判边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条约签订时,索额图被沙俄算计。

夜叉战争清朝取得了全面胜利,但这样打下去是不可能的。北方太冷了。一般入秋后,就不适合打仗了。

大家都想躲在屋里取暖。这时,沙俄的使节也来到了清朝。双方开始讨论尼布楚条约地区的边界问题。

城西临河,萨布苏林在城三边挖壕修筑工事,形成长城墙,在河上驻守水师,东西两岸停泊船只。不是冰的时候,截住尼布楚的援军,把船藏起来,在冰的时候流进港口;马友精疲力竭者,将草料分往莫尔根、黑龙江,计划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荷兰朝贡使者致函俄罗斯察罕汗,请派使者画圈,先说明雅克萨之围,同意撤围。---《清史稿》

因为清朝赢得了这场战斗,按理说主动权应该在清朝这边。但问题是,这次谈判的结果,尼布楚还是失落了。以尼布楚为基础,沙俄多年来占领了清朝北部地区。作为谈判者,索额图不可能意识到这一点。

只要尼布楚还在沙俄手里,对方就有机会南下侵犯清朝领土。这只是时间问题。这就是尼布楚的战略重要性。

整个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都是中国领土,但同时失去了对贝加尔湖和尼布楚地区的控制。

此后,中俄两国保持了170年的和平,但我认为条约签订时,索埃图就被对方算计了。沙俄知道尼布楚的重要性,也知道贝加尔湖的美丽,当然不肯放手。

但对于清朝来说,尼布楚,包括贝加尔地区,都是可有可无的鸡肋,导致了索额图的辞职。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点不划算。

总结:外交与军事结合才是制胜之道。

如果单纯依靠武力,即使夜叉恢复了,迟早会再次出现问题。如果你单纯靠外交,只是说说而已,人们根本不会理你。

所以,在平定三藩叛乱后,康熙皇帝决定用外交和军事力量进行镇压,这才让沙俄放弃了雅克萨地区。

首先,清军先敬礼,后出兵,并不断警告雅克萨城内的沙俄军队撤离。他们不听后,清军将雅克萨周围的沙俄据点全部撤出,并对他们进行威胁。其次,在击败夜叉城守军后,康熙再次利用外交手段捍卫了夜叉的主权。这样,沙俄只能选择退出夜叉,承认清廷的控制权。而且,沙俄再次反扑后,康熙毫不留情,再次给予残酷打击。这一次的手段比第一次打击要重很多,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教训。走到谈判桌前,事情就会容易很多。清军收复夜叉是一场代表正义的战争,因此赢得了当地民众的支持。而且康熙皇帝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的决策还是相当到位的,所以在边打边和谈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与沙俄的边境麻烦。

康熙明白,只有尽快解决与沙俄的问题,康熙才有时间腾出双手,消灭所有盘踞在西北的噶尔丹部落。与西北蒙古相比,贝加尔湖地区的重要性自然次之。

参考资料:

《清史稿》

《平定罗刹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