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讲两个小故事。

隔壁邻居家小孩,初中三年几乎是叛逆的三年。

所有叛逆青少年会做的事,他一样都没落下。

说,说不得,骂,骂不得;

不能表达关心,不能问发生了什么需要什么帮助吗?问就是“关你啥事?!”。

亲戚邻居都以为,这孩子以后大概就是个“二流子”,没前途没指望了。

不曾想,改变他的是某次去乡下奶奶家玩。

他跟着村里一群坏娃儿四处晃荡,抽烟打架,差点闹出“人命”......

把自己吓坏之余,痛定思痛,终于觉得还是“惟有读书高”。

他重新拾起课本,读了职校,得了大奖,上了本科,还读了在职研究生。

现在他已经是某公司高薪工程师,收入稳定,家庭和睦。

“曲线救国”,实现了个人层面质的飞跃。

有时开玩笑问他有何成功感言,他笑说,人还得自己懂事。

第二个故事,来源于隔壁岛国的一档综艺节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是一档非常有名的综艺,其中有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一个相貌普通,内心自卑的素人女孩连续50天接受来自外界的赞美,然后观察这会对女孩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女孩名叫Kyoka,是一名二十四岁的大四学生。

性格敏感,自卑内向,每天出门都戴着口罩,低头走路,不愿与人交际。

她的自卑源于高中时同学间的玩笑话“你鼻毛露出来了”,以及类似这种那种的语言暴力,久而久之,她再不愿意与任何人交流。

节目组找到她,为她安排了一个意大利语老师,让她参加长达50天的外语课程,以能让她打开心扉,重识世界的美好。

他们怎么做的呢?从不动脑的“夸夸”开始。

第一次见面,英俊帅气的老师无视她被淋成落汤鸡的糟糕状态,而是夸她:

你的的眼镜真好看,镜框跟头发很搭;
哇,你皮肤好好哦!
你的读音很标准,拼写很完美!
哇,你的眼睛是很漂亮的茶色捏!
你和包包很配,T恤也很可爱……

一顿操作猛于虎,把惴惴不安的Kyoka,也哄得慢慢笑了起来。

从第1天到第15天,各种夸夸将Kyoka内心的自卑恐惧心理从根本上发生动摇。

第15天,Kyoka给自己画了个眉毛;

第20天,Kyoka与一个没见过面的意大利男孩开始视频通话,交流她最近学习的意大利语,她逐渐自信起来;

第31天,Kyoka主动把口罩摘下,不再畏畏缩缩;

第35天,Kyoka开始为自己的穿搭花心思;

第40天,Kyoka开始探出社交的小jiojio,一起去看Angelo老师打篮球,并大声喊加油;

第41天,Kyoka改变了房间的布局,不再拒绝向外探索;

第44天,Kyoka开始对着镜子练习自己的微笑;

第50天,Kyoka不仅能用简单的意大利语与人交流,整个人也变得更加青春有活力,人还是那个人,但却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积极蓬勃,阳光向上的女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完上面的小故事后,你有什么感觉?

刚开始跟老友探讨时,她的第一反应是:“我思故我在,我命由我不由天啊!”

对,也不全对。

这就让我想起了刚看完的这本《具身认知》。

它的核心概念是:

“我们是什么,由我们的认知所塑造;环绕我们的,塑造了我们的认知。”

第一个小故事说明了:我们是什么,由我们的认知所塑造。

而第二个小故事呢,则说明:环绕我们的,塑造了我们的认知。

是的,每个人,只能是自己知道真正想要什么,以内驱触发外动,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那么,也就引申出了本书的另外一个更具体的解释:

当我们能有意识地主导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或者我们的身体感知、内容感知、环境感知时,我们会得到我们想要的改变。

如果你有这些问题:

  1. 你对自己不满意
  2. 你对周边环境不满意,你对自己的处境不满意
  3. 你对自己正在经历的改变不满意

那么,我建议你看一看这本《具身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为具身认知?

具身认知理论的基本意涵:

一,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心身是一体的、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心智是基于身体和涉及身体的,心智始终是具(体)身(体)的心智。因此,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认知对身体的依赖以及身体经验对认知的重要性,离开身体、没有身体经验的认知是难以发生的。
二,具身认知理论将情境性(具体的物理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生成(认知是身体在同环境、历史文化相互作用之下不断生成的过程)、动力系统(以动力学的眼光来理解认知系统)等概念融入具身认知的思想之中,成为理解具身认知理论的基本解释学范畴。
三,具身认知是把分子、突触、神经元等微观水平和大脑、身体、环境等宏观水平相结合来全面阐述认知过程发生及其神经机制的。
四,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抽象与理性发生都是基于身体经验的隐喻映射过程,隐喻映射是思维活动的基本方式。

以上意涵,看起来有那么一点点严肃,怎么简化理解?

引用心理学教授陈文峰老师在引言里说的:

荀子曰“形具而神生”,心理依赖于身体,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产生认知,这就是具身认知。

《具身认知》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身体如何决定认知的主体性和改变世界的能动性,以及学习如何觉察自我和外部世界,进而通过自我影响来做出改变。

而本书的核心观点:

我们是什么,有我们的认知所塑造。
我们想要什么,说我们周边环境的影响。
我们以后怎样,由外部影响来决定。但这些影响应当由我们按照自己的目的来自行决定.....

正所谓,环绕我们的,也塑造着我们。

而如何塑造,塑造的结果是圆是方是长是短,则由我们自己内心的驱动来完成,内在的自己来决定这些环绕我们的,到底如何塑造我们。

总的来说,还是离不开,自我能动性。

如果你想改变自己,你需要的可能不是那些昂贵的讲座和研讨课,而是自己发自内心的想要深度学习的心;

如果你想变美,你需要的可能不是如何折腾化妆,而是多去运动,多看书,多思考,勤学习。

自我能动性,决定了你的人生上限。

正如央视曾经播放过无数次的那个公益广告里讲的台词一样:“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作者:遇见懒茶

遇见懒茶原创作品,如有转载,请联系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