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1948年10月28日,时任国民党第49军军长的郑庭笈在辽沉战役中兵败被俘。当年震惊日军的虎将,如今却成了解放军的阶下囚。

两天后,郑庭笈被派往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随后被押送到北镇避难所。纵队指挥员邓华见到了郑庭笈,向他解释了解放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并安慰他说:“别害怕,只要你放下武器,我们是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华看到郑庭笈因为衣服单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就让人给他送了一件解放军棉大衣。但郑庭笈并不领情。他不相信共产党能放过他。

郑庭笈固执地认为,与其穿着解放军的军装被处决,还不如在刑场上穿着自己的军装。

在北镇收容所,郑庭笈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他们都是辽沉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将领。后来郑庭笈才得知,就连廖耀湘也没能逃脱,也成了阶下囚。

很快,被俘的国民党体验员被集体送往哈尔滨。郑庭笈陷入了绝望。他这样描述:

“我坐在隆隆火车上,望着车窗外朦胧的大地和雪花,心情难以形容。只盼国泰民安,早日解除武装,归田尽孝。我没想到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个心爱的妻子,陪着我一起骑行,为我担心。此刻我在北国,她却在千里之外的南方海口。她有三个女儿和两个孩子。以后还怎么靠她?丽娟,对不起你,保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庭笈口中的“丽娟”就是他最爱的妻子冯丽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秋天,刚当上营长的郑庭笈在衡阳训练时,认识了刚满17岁的冯丽娟。冯丽娟生得漂亮,水汪汪的大眼睛,让营里的人都羡慕不已。郑司令很激动。

两人虽然有年龄差距,但冯丽娟却被眼前英姿飒爽、高大帅气的国军营长所感动。虽然没有媒人的话,两人还是走到了一起。婚后,夫妻俩相敬如宾,十分恩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3月,郑庭笈随中国远征军前往缅甸抗击日军;冯丽娟留在家乡苦苦等待。中国远征军未能进入缅甸,郑庭笈生死不明。整日忧心忡忡的冯丽娟收到了“死亡通知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庭笈死了吗?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返程途中牺牲。作为副司令,郑庭笈也可能面临危险。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郑庭笈死在异国他乡,但冯丽娟坚决不相信。她对人们说:“生的时候想见人,死的时候想见尸体,如果一天找不到他的遗体,我肯定不会去领取抚恤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寻找丈夫,冯丽娟从南京出发,不远千里寻找丈夫。一路跋涉到云南边境,她终于见到了郑庭笈的军队。她焦急地拉住一名警卫,问道:“你们的副司令郑庭笈呢?”

从看守那里得知丈夫没有死,喜极而泣。在师部,冯丽娟遇到了日思夜想的丈夫。当郑庭笈看到忙碌于世间的妻子,并得知她只身从南京赶赴云南寻找自己时,非常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这样的妻子,做丈夫还能要求什么呢?经历了这段“生与死”之后,郑庭笈对妻子百般疼爱,夫妻感情也更加深厚。1948年郑庭笈被捕时,他们已经有了五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火车抵达哈尔滨,郑庭笈等战俘被送往“东北解放军军官团”学习。被俘的国民党将领的主要任务是写信、播稿,劝说国民党官兵弃暗投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管理人员得知郑庭笈与国民党军统司令郑洁民、国民党第94军军长郑庭冯是堂兄弟,于是动员他给郑庭写信冯在北平,敦促他们放下武器,不要与解放军为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庭笈的心情很矛盾。一路上,他看到解放军的军容经过修剪,深得人心,他预言国民党必败无疑。但他对蒋介石的愚蠢忠诚让他有点不甘失败。

两个月前,路过北京时,他还在郑廷风家里痛快地喝酒。两兄弟相约战后返回家乡。几十天后,他将成为解放军的俘虏,郑廷风也可能成为瓮中之囚。

思前想后,他还是决定给郑廷风写一封劝说信:“向李兄保密,希望我兄不要重蹈辽西兄弟等人的覆辙;蒋介石的失败已经是注定的,任何斗争都是徒劳的。”

郑霆锋没有回复,但郑庭笈的信起了很大的作用。多年后,傅作义对被特赦的郑庭笈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平起义前,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看到你在辽阳被俘后在北平的广播,你说国民党衰落,共产党如日中天,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给我。我终于下定决心了,谢谢你及时打电话。”

杜聿明还表示,郑庭笈的《敦劝信》自播出和传播以来,在国民党军队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4月,郑介民想安排郑庭笈的妻子冯丽娟带着孩子去台湾。郑庭笈得知后十分悲痛,赶紧写信劝妻子不要去台湾,而留在海南,等出狱后再团聚。

战争仍在继续,管理人员担心妻子收不到信,特意安排郑庭笈通过广播向妻子喊话:“别去台湾,解放军对待我们优先,我很快就会回到你身边,你们团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郑庭笈进入辽沉战场,冯丽娟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夫妻俩失去联系一年多,不知道丈夫是死是活。冯丽娟突然收到郑庭笈的来信,并在广播中听到了他的声音。她不禁泪流满面,喜极而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她已经准备好去台湾了,千方百计弄到了几张船票。现在知道丈夫没有死,冯丽娟毅然撕毁了机票,下定决心留在海南等丈夫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等待是艰难的!谁也没想到,这对曾经恩爱的夫妻有一天会走到离婚的地步。

1953年夏天,冯丽娟带着6岁的儿子从海南岛来到东北看望郑庭笈。看到妻儿,他激动得难以形容,这也更加坚定了他接受改造、开始新生活、争取早日出狱与妻儿团聚的决心。

1956年5月,郑庭笈、李仙洲等人被下放到北京功德林。为了方便探望丈夫,冯丽娟带着五个孩子搬到了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家到了北京,无人依靠,生活十分困难。幸运的是,她得到了前国民党起义将领郑东国和黄翔的帮助,并在黄翔的妻子张琴的帮助下,一家人得以在北京定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战犯管理所,得知妻儿来到北京,郑庭笈既高兴又自豪。他有意无意地向那些家属不在北京的战犯炫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现在的生活和以前一样。我以前一年到头都在外面。稍有不同的是,以前我在外打拼,生死未卜;现在我在外面改造,衣食无忧。”

因为主动转型,郑庭笈还成为了管理处的组长,管理着澡堂。他每天吹着口哨,命令大家洗澡,高兴得像山雀一样。然而,他很快就失去了快乐。

他的妻子冯丽娟又来看他了。不同的是,这一次她带来了离婚申请书,并请他签字。郑庭笈很疑惑,连忙问道:“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认为你是战犯,因为你的参与,你的孩子要么找不到工作,要么无法上学。说完,妻子哭了。“我们必须考虑我们的孩子,他们比我们承受更多的痛苦。”“

郑庭笈忍不住泪流满面:“我后悔了,我后悔了!”冯丽娟奇怪地问:“你后悔什么?后悔嫁给我?”郑庭笈仰望天空叹了口气:

“不!我很遗憾在忻口抗战时没有被日本人杀害。如果我当时死了,我也会像戴安澜一样成为民族英雄。你和你的孩子都是烈士家属。生活一定会容易很多!”

尽管万分不情愿,郑庭笈还是签下了合同,与妻子冯丽娟离婚了。

生活突然失去了希望,郑庭笈的记忆被拉回到抗战时期。他永远不会忘记忻口之战,因为他在这场战斗中改变了字体名称。

1937年10月,卫立煌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浴血奋战,双方伤亡惨重。第9集团军军长郝梦玲、第54师师长刘家奇、独立第5旅旅长郑庭甄同时阵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庭笈所属第10师,作为营长,率部与日寇肉搏。他中了3枪,其中一颗子弹直接穿透了他的脖子,差点让他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幸亏战友们拼命营救,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伤愈归队后,郑庭笈称自己为“重生”,以纪念自己在忻口之战中的死里逃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国民党组建甲兵团第200师,很快扩编为第5军。杜聿明历任第200师、新22师、荣誉1师师长。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第5军为主力。郑庭笈率部与日军顽强战斗。他因在战斗中的英勇行为而受到奖励。

两个月后,他奉命率部参加昆仑关之战。郑庭笈指挥部配合戴安澜指挥的第200师团,全歼日军6000余人,击毙日军少将旅旅长中村正夫,取得昆仑关胜利。此后,他升任第200师少将副师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入缅失败,10万远征军只能自己寻找出路。郑庭笈和戴安澜同意率200个师经八莫、密支那向北撤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国之路充满艰辛。师长戴安澜受重伤。临终时,他嘱咐全体官兵:“如果我阵亡,副师长郑庭笈将带领部队返回祖国,希望大家一致遵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安澜临终前照顾孤儿,嘱咐郑庭笈照顾好年幼的孩子。5月21日,她因伤重去世,壮烈牺牲。郑庭笈带领200师仅存的4000余名官兵,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客观地说,郑庭笈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除了在战犯管理所表现出色外,他还于1959年12月4日与杜聿明、王耀武等人一起成为第一批被特赦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赦大会当天,他无意中看到女儿郑新楠代表特赦人员家属在台上发言:“爸爸回国后,我们会继续督导他的思想改造,让他彻底转恶为善,真正回归人民的怀抱。”

当女儿来接他出狱时,54岁的郑庭笈非常感动。此时,他与妻子离婚还不到两年,想到自己回不了家,他的心又落入了冰窟。

十天后,周恩来接见了郑庭笈等10名特赦人员,周恩来关切地询问他们的家庭情况。当被问及郑庭笈时,他无奈地说:

“在功德林,孩子的母亲来找我签字离婚,一开始我没有签字,因为我不想让妻子和孩子分开。现在看来,她让我签了离婚协议书。”跟我离婚是正确的选择。”

周恩来听后说:“既然新的生活开始了,你们就应该再婚,团聚。”然后周恩来转向在场的工作人员说:“你们必须动员他们再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庭笈没想到周恩来如此了解他,如此关心他。他很感动,但又犹豫了。事后,他对傅作义说:“从离婚到再婚,是有情感距离的。”

不过这个距离很快就缩短了。

1961年3月,郑庭笈出任全国政协文史委员。在周恩来的照顾下,文史资料室为了撮合这对夫妇,专门调冯丽娟去当打字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丽娟不用坐在办公室,打字机搬进了她家,还有受命接送材料的人,每三天进出她的房间一次。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郑庭笈。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夫妻俩很快恢复了家庭关系,并决定复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9日,56岁的郑庭笈和41岁的妻子冯丽娟再次举行了婚礼。镜子破碎后,夫妻俩重聚。他们没有大摆宴席,就做了一顿素饺子,招待了几位亲戚朋友。

结婚后,他们还托人写信给一直关心他们的周恩来,报告这个好消息。经历了生离死别的郑庭笈,又过上了幸福的家庭生活。

1963年秋,郑庭笈在北京市东城区前场胡同5号分配了一套房子。孩子们都长大了,夫妻俩都有了工作,生活过着小康。

第二年春天,郑庭笈携夫人及20余名文史特派员巡视江南、西北。这次南北之行,让郑庭笈领略了祖国的山河美景,亲眼目睹了祖国各地翻天覆地的变化。他非常兴奋。

考察归来后,郑庭笈全身心投入到文史专员的工作中。1983年,郑庭笈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他与其他黄埔学生一起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事业。

♂郑庭笈的5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大女儿郑新楠在北京工作,二女儿郑新梅定居香港,三女儿郑新桂在日本读书;大儿子郑新学已成为医学博士,二儿子郑新德在武钢厂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经历了家国的动荡之后,郑庭笈一家人还能团圆幸福,无疑是幸运的。回忆起当年他劝妻子“不要去台湾”的时候,此时的他感到非常自豪和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长期征战沙场的将军如今已是耄耋之年,儿孙满堂,过着安宁幸福的晚年。1996年6月9日,郑庭笈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91岁。

郑庭笈弥留之际,戴安澜将军之子戴福东来看望他。戴福东拿出一张照片递给詹伟伟老人:一块四尺多高的青石,上面刻着隶书六个大字——“戴安澜烈士墓”。

郑庭笈抚摸着照片,泪水夺眶而出。他还记得,老酋长的灵柩运到安徽老家下葬时,并没有墓碑。主持安葬仪式的杜聿明也叮嘱他:棺材不要埋得太深,因为“如果国民党不安全,这个坟墓就得重新埋了”。

不料预言成真,国民党惨败,退守台湾。

戴安澜将军现在在九泉之下可以安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庭笈清楚地记得老酋长在临终时对孤儿们的照顾。他常常因为未能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感到内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看着戴安澜将军的孩子们长大成人,成为国家栋梁,他终于无怨无悔,缓缓闭上了眼睛。

完结。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评论、推荐、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