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退休教师,被儿女强行送进养老院,儿女们搜走了老人20万元的存折、每月4000元的退休金卡,以及身上仅有的400元。老人十分绝望,只好托人给侄子捎了张纸条求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儿女们为什么要如此对待母亲呢?事情还得从两个月前说起。好托人给侄子捎了张纸条求救。

那天,刘蓉芳老人刚吃完午饭,准备小憩一下。突然,三个子女 上 门,大儿子开口说:“妈,我们想带你去看一个不错的养老院。”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儿女们就把她硬拉上车,直接开往养老院。

刘蓉芳以为子女只是要带她去看看养老院的环境,为将来无法自理时做准备。

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来,她就再也没有走出养老院的大门。

原来,三个子女早就悄悄为她办好了入院手续。他们不仅拿走了老人20万元的存折和每月4000元的退休金卡,就连老人身上仅有的400元钱也未能幸免。

女儿甚至夺过老人的手机,删除了所有的联系人。三个子女做完这一切后,毫不在意母亲抗拒的情绪,扔下她离开了养老院。

虽然已经78岁高龄,但刘蓉芳自己能够活动自如,身体健康,完全可以独 立自理,根本不需要住进养老院。

然而,失去了自 由的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她每天只能呆呆地站在装了护栏的窗户前,默默地流泪。

刘蓉芳不喜欢养老院的生活,但没有家属同意,她就无法办理出院手续。她一直在寻找逃出去的机会,很快,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蓉芳得知养老院的一位老人与自己的侄子是亲戚。于是,她写了一张求救纸条,并托老人的儿子带给侄子。

刘蓉芳的侄子还纳闷,因为姑姑平时总是喜欢隔三岔五地来串门,但近两个月也没见到她,打电话给她也联系不上。正打算去姑姑家看看,却收到了姑姑的求救纸条。

纸条上写着:“赶紧救我出去,我在养老院202房间。”侄子意识到情况紧急,马上联系了记者,并前往养老院。

刘蓉芳见到侄子后,老泪纵横,诉说自己的遭遇。她表示自己想回家,一刻也不想待在这里。为了证明自己完全具备自理能力,她当场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思维敏捷、手脚灵便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侄子和记者来到刘蓉芳的小儿子家,刘蓉芳的女儿也在场。侄子直接质问:“你们为什么这么狠心,把姑姑扔进养老院?”女儿听了后,急忙辩解:“我们完全是为她好啊!”

话音未落,小儿子从屋里拎出几个大塑料袋,“哗啦啦”倒出一堆保 健品,边倒边说:“我妈中了保 健品陷阱,这都是她买的保 健品。

我们劝了她很多回,她就是不听,关键是这些保 健品很多都是三无产品,对身体有百害无一利。”边说边指着床底下:“瞧瞧,床下全藏的是保 健品。

“即使她买保 健品,也不能成为你们限 制她自 由的理由!”侄子认为刘蓉芳的儿女太过极 端。“再说了,姑姑用自己的退休金来买保 健品,也没用你们的钱啊!”

刘蓉芳的女儿委屈地说:“两年前,父亲生病,就是因为服用这些保 健品,结果去世。我们这么做,是担心母亲步父亲后尘,也是无奈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刘蓉芳是一名退休教师,每月有4000多元的退休金。自从退休后,她和丈夫回到乡下老家过着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

不知从何时起,刘蓉芳开始痴迷于购买保 健品,不仅自己吃,还让丈夫一起吃。结果,丈夫再也不肯服用医院开的药,导致病情恶化去世了。

丈夫去世后,儿女将刘蓉芳从老家接回城里,本以为她能接受教训,没想到她还是继续购买保 健品。

儿女们曾多次与她沟通,但刘蓉芳坚持认为这是她的自 由,他们管不着。最终,儿女们被 迫将她送进了养老院。在记者的要求下,三个儿女一起来到养老院与母亲沟通。

然而,刘蓉芳见到儿女时,面露不悦,甚至认为儿女将她送进养老院只是为了得到她的钱。

尽管心中怀有怨恨,但刘蓉芳实在不愿意待在养老院,她请求儿女带她回家,并承诺不再购买保 健品。

然而,刘蓉芳的承诺似乎并没有让儿女信服。

儿女们不立即答应将她接回家,但在记者和侄子的调解下,他们表示会经常轮流来探望她。

他们希望她能在养老院安心住上一段时间,如果母亲真的有所改变,他们会再考虑将她接回家。刘蓉芳听了后,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侄子的耐心劝说下,刘蓉芳逐渐意识到之前自己过于轻信虚假的保 健品广 告,以后不会再盲目购买保 健品了。

有网友评论说:“儿女不孝,老人又没花他们的钱,他们无权限 制老人的自 由。他们这么做,是因为怕老人浪费钱,而想得到老人的遗产。”

当然,也有一些网友表示支持儿女们的做法,认为他们是为了老人好。

其实,也许儿女们平时多关心陪伴老人,关注一下她的情感需求,也许她就不会再去上当了。因为很多保 健品推销员,正是抓住老年人孤独的心理,嘘寒问暖,博得老人信任,从而哄骗老人上当。

老人的自 由应该得到尊重,但是在老年人健康和安 全 面临威胁时,儿女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协商、劝说、监管等方式,来保护老人的健康和安 全。

对于老年人购买保 健品这个问题,我们也应该加强对老年人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保 健品鉴别能力,以避免老年人被不 良商家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