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

这是广汽埃安高层领导多次重复过的观点。

第一次是拒绝给宁德时代打工,说要斥资200亿自建电池产业链;

第二次是停止了与华为的深度合作,表示埃安绝不可能“姓华”;

最近一次则是6月份才撂下的狠话,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强调:为材料厂打长工不现实,主机厂是你永远得罪不起的。

要知道,在国内新能源车企中,除了比亚迪这个王者,谁都不敢说在动力电池上能完全不依赖第三方。

一个靠网约车闻名的埃安,哪来的底气敢大放厥词得罪材料商?

抱着好奇的心态,品牌哥查了下埃安销量。

2023年上半年,埃安总销量20.9万,仅6月份就卖掉4.5万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成绩,虽与比亚迪和特斯拉相差甚远,但在国内主要新能源车企中,竟然排行第三。

背靠广汽这颗大树,还有这么猛的销量和增速,埃安嚣张一点似乎有道理。

那么问题来了,埃安每个月大几万的销量都卖给了谁?真的有那么多网约车司机选它?在网约车数量逐渐饱和的情况下,埃安会不会遇到销量瓶颈?

本期视频,带大家了解广汽埃安的品牌故事,看一个传统油车厂商如何在新能源时代成功转型。

01

在传统油车厂商中,广汽是最早介入到新能源领域的车企之一。

早在2014年底,广汽乘用车就在广汽传祺GA5的基础上,用油改电的方式推出了GA5 增程版,只是在那个油车为王的年代,并没有什么影响力。

直到2017年,新能源车用户渗透率越来越高,各大传统油车厂商不得不转型的时候,广汽成立了子公司广汽新能源。

刚开始,广汽新能源并没有独立的能力,广汽只好将其和集团的另一个乘用车品牌广汽传祺绑定在一起,两者共享资源,相继推出了广汽传祺GE3、GS4 PHEV等纯电或插电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个普遍还是油改电的时代,广汽新能源竟有了自己的纯电平台,GE3就是该平台下首款车型。

然而将广汽新能源和广汽传祺乘用车捆绑在一起有很大的弊端,两者之间车型定位混乱,尾标又高度相似,燃油车和新能源业务互相干扰,彼此始终都无法大踏步发展。

好在广汽发现问题后当机立断,在2018年11月,发布了名为 AION(埃安)的纯电新系列车型。

仅一个月后,广汽新能源为 AION(埃安)打造的全新工厂就竣工了,并于2019年4月带来首款车型AION S。

最高510公里的纯电续航,13.98万的起售价,AION S上市之初号称拥有除特斯拉外的唯二纯电专属平台,被媒体夸赞到比肩特斯拉Model 3,上市四个月销量破万。

紧接着,埃安又推出更高端的 AION LX和价格稍低的AION V。

2020年11月,或许是埃安表现不错,广汽集团大刀阔斧的将广汽新能源和广汽传祺完全切割,以广汽埃安新能源的名义独立运营。

三款车型也足够给力,在埃安品牌独立的当年,总计实现年销量破十万。

相对蔚小理,埃安在销量报表上,是绝对的赢家。

02

然而,这么高的销量,个人车主买的少之又少。

埃安风光的背后,网约车司机功不可没。

时间回到2019年,彼时的新能源市场已经越来越火热,新势力品牌们高歌猛进,为了博取关注度,销量成为各家追求的关键数据。

年轻的埃安当然不甘落后,但寄予厚望的AION S在C端(个人消费者)市场表现并不好,

或许是为了快速打赢销量战,也可能是为了活下来,埃安选择了“短平快”的方式,直接绕过了C端,把目光转向了B端(企业或商家)。

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广汽集团自家的网约车平台——如祺出行。

2019年,广汽集团联合腾讯、广州公交集团、滴滴等多方大佬,在广州成立了网约车平台如祺出行。

自成立之初起,如祺出行的车辆就全部由广汽提供,起初是广汽新能源的GE3和AION S以及一部分的丰田雷凌双擎。

没想到的是,如祺出行在珠三角核心城市发展的特别好,对车辆需求很大,后续不断增加了对埃安新能源的采购订单,有数据表明,仅AION S在2020至2021年上半年的租赁比例就有60-70%。

这意味着,你在广东,路上看到十辆埃安,差不多七辆是网约车。

至于广东以外的地方(南方为主),当滴滴在21年被下架后,各类网约车平台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大多数也是使用的埃安,特别是AION S。

这是因为,AION S太有做网约车的潜力了,同价位中,外观内饰看上去不廉价,510公里的纯电续航能让司机多跑一会,2750mm的轴距后排空间很大,乘客坐的更舒服。

不过,当一款车甚至一个品牌在消费者的印象中被刻画成了网约车,基本就断绝了竞争力,毕竟谁也不想买一台爱车开在路上被认为是网约车。

特别是近两年,网约车市场发展趋于饱和,如果埃安还把重点放在网约车上,恐怕也会对销量产生很大的冲击。

其实这在汽车界已经有了前车之鉴,几年前北汽新能源的EU系列车型在网约车市场大卖走红,连续6年获得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成绩。

但在更多适合网约车行业的车辆出现后,时至今日北汽新能源已经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局面。

埃安显然不想重蹈覆辙,如何摆脱网约车形象,让更多C端消费者选择,是必须突破的点。

03

其实埃安的做法简单粗暴,大范围上,是从品牌和产品两个方面改变。

先看品牌,说来大家可能不信,埃安对自己非常自信。

2020年11月,埃安品牌独立的发布会上,埃安就自定义为“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

反正不管消费者认不认,我就是高端品牌。

在此基础上,2021年的埃安,有意把产品往C高端和消费者的喜好上靠。

比如品牌独立后的首款车型AION Y,什么超前设计、旗舰级自动驾驶、弹匣电池啥的各种花里胡哨的宣传都整上,试图吸引年轻人。

紧接着,网约车之王AION S又推出PLUS升级版,同样有一堆花里胡哨的高科技,类似劳斯莱斯星空顶的变色天幕都能选装。

这一顿操作,埃安的C端消费者确实变多了,数据显示,2021年7月后,仅Aion S的私家车客户比例就提升到了54%。

但即使如此,埃安还是有差不多一半的客户是网约车。

那怎么办呢?当然是继续强调高端。

2022年9月,埃安在品牌升级发布会上,公布了全新Logo“AI神箭”,并发布高端品牌“Hyper”(昊铂),以及全新车型“Hyper SS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Hyper SSR是一台纯电超跑,预售价128.6万元,预计今年10月量产。

别管这是不是PPT造车,象征意义完全达到了,新logo和超跑预热后,埃安的调性、话题度、销量全都直线上升。

知乎上有埃安4S店员工分享卖车经历时就说过,客户进店后,厂家规定销售介绍车子必须要加一句“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并且强调“中国第一超跑”,哪怕对方只是买来开网约车的。

总之,进入到2023年后,埃安的销量爆发增长,也就有了开头提到的,上半年销量20.9万台,同比增长108.81%,遥遥领先新势力,可以说是传统车企转型最成功的之一。

当然,这其中,广汽没公布详情,网约车是否贡献了大头不得而知。

如果屏幕前的你是埃安的私家车车主,不妨分享下为什么选择埃安。

04

至于未来埃安的会怎么走,我们从网约车市场变化和埃安近期的举动来分析。

今年5月至6月间,广东东莞、广东深圳、浙江温州、山东济南、四川遂宁等地相继发布网约车市场饱和预警,称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已不足10单,有意进入网约车市场者应谨慎进入。

此外,海南三亚和湖南长沙,相继在5月暂停了受理网约车运输证新增业务。

这意味着,埃安想摆脱但又不愿意彻底摆脱的网约车形象,可能要被迫失去了。

假如真的失去了网约车的兜底,埃安仅靠个人消费者能支撑得起今年保50万辆、争60万辆的销量吗?

这可能还得靠产品说话,多增加车型,提高性价比是主要的。

目前埃安主力车型就四款,AION S和AION Y 占据销量的90%,还被普遍认为是网约车,在此之外推出更多没有网约车影子的车型非常重要。

而埃安的超跑品牌昊铂(Hyper),就目前来看,并不是PPT造车。

就在7月3日,昊铂(Hyper)首款车型Hyper GT正式上市,虽然并不是想象中的那种超跑,但这旋翼门,也确实挺唬人。

后驱单电机版本百公里加速4.9秒,起售价21.99万,据说全方面对标特斯拉Model 3。

车具体怎样不评价,但21-34万的价格区间里,一众新势力以及比亚迪、特斯拉都有重点布局,埃安想要在强者林立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

更何况埃安乃至整个广汽集团,并没有运营高端品牌的经验。

埃安必须认清一点,高端是消费者认可才能是高端,而不是自称高端发布了几款高价车就是高端。

改变消费者印象与口碑的路,任重而道远。

05

最后,回到开头的话题,埃安反复强调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不打工的埃安,有这个实力吗?

首先是钱这方面,广汽自身肯定不缺钱,而且又拉来了很多战投机构,埃安再亏损个几年也能顶得住。

技术方面,埃安有自己的三电技术,也与滴滴成立了合资公司,主攻自动驾驶,还与科大讯飞合作,开发智能座舱,含金量如何,暂时无法评估。

不打工的核心,也就是动力电池这块,广汽很猛,还真从锂矿这种原材料开始布局,打算从原材料到生产到回收,一揽子和电池相关的全都包了。

如果埃安真的能做到宣传的种种,有钱、有技术、能够自给自足,说不定还真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比亚迪。

毕竟比亚迪能把秦做到998,除技术储备外,高度自给自足的供应链优势也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