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陈思诚监制的悬疑片——《消失的她》,争议铺天盖地,口碑两极分化,而这部影片也在这样的流量中,票房悄然逼近35亿元,成为了中国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国产悬疑犯罪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很多影迷认为这样的电影是杂糅,是抄袭,是“德不配位”,对不起这样的排片和票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影迷则认为电影涉及虚假宣传,什么无限反转、终极反转、反转加反转是无稽之谈,自己一开始就看穿了整个剧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影迷认为影片俗气,迎合流量,专门糅合“女拳”、“恋爱脑”、“东南亚旅游”等热门元素吸引眼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也有的影迷认为自己看得挺爽,这就是一部悬疑“爽片”,等等这些争议都有。

不过云帆看这部影片的话,不吹不黑,《消失的她》是集陈思诚这些年来悬疑片“手法”之大成者,取得这样高的票房,也是有其道理的。

一、尺度把握

首先,悬疑片较多涉及伤害、犯罪、谋杀等等,而国内电影自有客观情况所在,自然就有很多在具体手法上、案件细节上、犯罪尺度上、剧情和谐上要注意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就算规避掉这些东西,也是能拍出好电影的,之前的国内一流悬疑片如:《记忆大师》、《心迷宫》、《血观音》、《暴裂无声》、《烈日灼心》、《神探》、《无双》、《十二公民》、《扬名立万》等等不也都过审上映了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有框架终究还是客观情况,要不然怎么说陈思诚的一系列悬疑电影,从《唐人街探案1》开始,就把整个世界设定在东南亚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正是因为《唐人街探案》、《误杀》这两个系列都取得高票房之后,陈思诚就更要在东南亚发展他的“悬疑宇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合来看,陈思诚对影片过审上映的政策把握越来越有余地了,这样他就能够呈现越来越多的“悬疑内容”。

二、“核诡”借鉴

从电影诞生以来,悬疑片拍摄上映了这么多年,也诞生了很多经典作品。

前有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的《三十九级台阶》、《蝴蝶梦》、《电话谋杀案》、《后窗》、《惊魂记》等等,还有改编自经典悬疑小说名家诸如阿加莎、奎因、卡尔(黄金三大家)的悬疑片《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的福尔摩斯就更不用说了,前后诞生了几十个版本,直到最近的“卷福”版本都是精品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好莱坞的类型片就题材更加广泛,诞生了《七宗罪》、《记忆碎片》、《非常嫌疑犯》、《致命ID》、《电锯惊魂》等一系列涉及现代社会各方面的悬疑经典影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近些年,悬疑片也一直是广受世界影迷欢迎的题材,热度不减,诞生了诸如《盗梦空间》、《消失的爱人》、《看不见的客人》、《利刃出鞘》等等悬疑经典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么多的悬疑作品诞生,也带来了一个严重问题:悬疑梗、核心诡计不够用。

事实上,每部悬疑电影都会有一个核心诡计,这也是电影开展剧情,设计反转的关键所在,而如今很多核心诡计,反转剧情其实已经用得差不多了,想在此基础上想出新梗,有所创新,非常非常非常有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如果导演和编剧真能再想出一个创新的让所有人惊呼的悬疑核心诡计,那部悬疑电影一定会大卖,成为经典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导演和编剧当然有“捷径”可以走,那就是——借鉴

借鉴其他作品的核心诡计,无疑可以省去很多事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样做好听点可以叫做“改编”,甚至“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悬疑核心诡计和喜剧内核不一样,对于世界观众来说更有普遍性,也许喜剧包袱对于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们,效果并不一样。

但是悬疑核心诡计的效果则是一样的,所以借鉴世界上任意一个国家电影的悬疑核心诡计,效果都是杠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失的她》的导演和编剧,无疑也是精于此道的,这样可以让他们节省精力用在其他诸如美工场景、演员表演、院线宣发等等方面,而让《消失的她》在商业上取得更大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融合社会热点

一部《消失的她》,就融合了近几年最热门的“女拳”、“恋爱脑”、“东南亚旅游”等等元素。

不得不说,编剧导演是很懂网络媒体和营销的,因为上面任何一个元素单拿出来,都可以在网络上“引战”半天了,更何况杂糅在一起,更肯定是引发各种网络争议一直到电影下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个方面来说,编剧导演已经把中国的网络舆论情况考虑到了电影之中,成为了《消失的她》这部电影中的一部分,这让《消失的她》在商业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今后的很多电影很多都会考虑到网络舆论情况这个元素了吧。

也许,今后的很多电影从编剧、拍摄、制作开始,就会考虑网络舆论的互动而进行设计了,这是电影产业现实的一面,商业的一面,毕竟票房大过天嘛。

赚钱嘛,不寒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划分一部分精力和成本到“网络舆论设置”制作方面,将逐渐成为国内电影制作的惯例。

四、上映的时间正好合适

从《误杀》系列开始,陈监制就展示了其选择上映时间的眼光独到之处。

《唐人街探案3》的撤档、定档到最后揽获45亿元票房,已经可以成为电影制作方选择上映时间的最佳课程教材,没有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监制在这一点上玩得如火纯青,肯定对于各方面资讯是了熟于胸的,

所以很多影迷们只看见陈监制一部接着一部电影赚钱,

可能没见到人家对于院线观众偏好、院线观众男女比例和家庭占比、题材受欢迎程度与时间段的关联等等各种数据的深度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消失的她》这部影评的上映时间,选得也非常合理合适,既是暑期档的开头,同期之间也没有强劲的对手。

强劲的对手诸如《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碟中谍》、《超能一家人》通通都在后面上映,(目前后两部已经基本票房扑街了)《消失的她》起码可以抢个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消失的她》同档期在题材上也没有竞品,加上喜欢讨论剧情的年轻人在暑假档又是观影的“主力军”等等因素。

这些也都造成了《消失的她》的票房爆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思诚的电影作品(不管导演编剧还是监制),

表面上看起来一部比一部赚钱,一部比一部市场反响好,一部比一部商业化,

其实背后都蕴含着他对观众数据、院线数据、电影市场数据、网络舆论数据、政策尺度等方面的研究和深思熟虑,

并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运气好”就能概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消失的她》虽然不一定能成为悬疑片中的经典作品,和《心迷宫》、《血观音》、《暴裂无声》、《神探》、《无双》、《烈日灼心》、《十二公民》、《扬名立万》这些国产悬疑在品质上会有差距,

但是作为一部商业片,《消失的她》无疑已经是国内顶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