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前后的历史故事,应该是全网最清晰和全面的讲述,约8000字,文章较长,喜欢的小伙伴可以收藏起来慢慢读。

【一】

面对英国人的武器禁令,犹太人肯定不会坐以待毙。在这个关键时刻,哈加纳高级指挥官约瑟夫·阿维达尔站了出来。

阿维达尔一家都是来自俄国的哥萨克犹太人,被顿河的马匪文化熏陶了那么多年,再加上犹太人传承的精明,赋予了他独特的气质:既勇敢又狡猾。

上文提到的1929年阿拉伯人暴乱中,作为犹太守卫军的指挥官,他用一支手枪和12发子弹,击退过敌人的一波进攻。据别人回忆的内容看,当时的他像极了《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面无惧色,潇洒至极。

不幸的是,在投掷手榴弹的时候,自制的手榴弹质量太差,他的手臂被炸伤了。尽管如此,阿维达尔仍然忍着剧痛,等到所有人安全撤离后才离开现场。

这样一个富有责任心的人,无疑是筹划秘密武器制造的好人选。

由于英国人怕惹事,对巴勒斯坦的控制也越来越严密了。

心急如焚的阿维达尔开始到处寻觅合适的地点,这个地方必须足够隐蔽,才能绕开英军的耳线。只要武器能源源不断制造出来,犹太人心里才能有底气。

他几乎跑了全国,终于找到了一座符合条件小山。

这座小山就在英军雷霍沃特火车站旁边,在阿维达尔看来,此时只有灯下黑才是最安全的。

而且这座小山离电网也很近,只要把内部凿空,就是一个绝好的小型兵工厂。

为了做好伪装,等到春天时,以色列的小伙子在山顶种满了橘子树,假装要搞基布兹的样子。而此时,建筑承包商已经在小山地下约30英尺处挖出了一个长达100英尺的大厅。

这个秘密地洞的顶部有厚厚的一层混凝土,上面设置了两个入口,一个入口处修建了一个洗衣房,另一个入口处修建了一个面包房。这样就能很好的做掩护。

子弹生产机器的噪音很大,洗衣房必须24小时不停工作才能掩盖噪音,可哪里去找这么多的衣服呢?阿维达尔团队干脆把业务开展到了整个雷霍沃特市,由于价格足够实惠,源源不断的脏衣服就这样送了过来。他们还主动免费为英军士兵洗衣服,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买卖,既搞好了关系,又有脏衣服可洗。

虽然生产线是一战时期的老古董,但产出来的子弹质量居然不错。至于制造子弹最重要的原材料——铜,以色列只能用标记为口红盒的木板箱走私进来。

如果按照当时的走私数量计算,每个以色列女人至少要用掉两百支口红。幸亏懒洋洋的英国人没在这上面细查。

为了伪装的更精细,阿维达尔将电线搭到了远一点的民用电网,这样就没人怀疑为啥一个洗衣房和一个面包房要消耗如此多的电量了。洞里甚至还安装了太阳灯,每个成员都被晒的黝黑,一副大太阳下柑橘地劳作的模样。

阿维达尔的计划相当成功,从1945年到1948年,这个山洞居然生产了200多万发9毫米子弹。

当然,光有这些子弹肯定不够。以色列急需重武器,坦克,飞机等等。以色列人明白,他们的敌人不仅仅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而是整个阿拉伯世界,没有这些重型武器和空中力量,自己分分钟就能被灭掉。

犹太人满世界找军火,可英美苏这些大国都不愿意搭理这茬。

在最艰难的时刻,捷克斯洛伐克跳了出来,他愿意帮助犹太人。

那时候的捷克与斯洛伐克还没离婚。捷克人性格偏冷,接人待物有点冷漠,斯洛伐克人正好相反,一个个古道热肠。但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我行我素。颇有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劲头。

他们觉得犹太人太和自己对脾气了。犹太人不也是这股子不服输的劲么?

帮,而且是全力帮。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纳粹德国空军遗留在捷克斯洛伐克的4架“梅塞施密特”飞机拆解后被运了过来,同时每架飞机还装备有一挺机枪和70公斤炸弹。

捷克斯洛伐克甚至还从意大利搞了几架旧飞机,为了能直飞以色列,中间不出变故,这个热心的伙计还把飞机上的座椅全拆了个精光,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航空油桶。

捷克斯洛伐克还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步枪,当然也有大名鼎鼎的捷克式轻机枪。就连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使用过的4门火炮也被搬了出来。试了一下,居然还能打响。以色列饥不择食,照单全收。

捷克斯洛伐克几乎把全部家当都搬过来了。累的气喘吁吁的他拍拍以色列的肩膀说,哥们儿也不富裕,已经尽力了,你凑合用吧,只能帮到这儿了。

这个欧洲哥们儿确实够实在,够意思。以色列感动不已,真想跪在地上叫亲爹。

为了获取武器,以色列还搞出了不少奇葩的招数。下面讲个有趣的插曲。

一伙以色列人在英国成立了一家电影公司,对外放风说要拍一部关于二战的影片。他们雇佣了一整套剧组人员,像模像样的选拔好了所有演员,为了更好的拍摄,还买了一架飞机做道具。

电影开拍没多久,当拍摄一幕空战的戏时,这架飞机居然——飞着飞着不见了。只留下一脸懵逼的剧组人员和演员。

卧槽,谁能想到还有这么玩的。

【二】

1947年2月,英国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

1947年11月29日,大会对专门委员会提出的方案进行表决,最终通过了《巴勒斯坦将来处理分治计划问题的第181号决议》。

决议规定如下: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于1948年8月结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国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包括北部的加利利、约旦河以西地区和加沙地区。犹太国面积14000多平方公里。同时耶路撒冷市成为在联合国管理下的独立主体。

决议一经公布,阿拉伯兄弟们第一时间表示坚决反对。

当时叫的最凶的是沙特国王。那时候沙特还没变成土豪,沙特国王虽然没现在嗓门儿大底气足,但却跳的最高。

他叉着腰骂道:奶奶的,犹太人都离开这嘎达2000年了,说回来就回来啊?这片土地的主人答应了吗?谁特马迫害犹太人了?难道是阿拉伯人吗?让德国人划一块地方给犹太人建国。

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一定道理。

总人口占少数的犹太人获得了55%的土地,而总人口占多数的阿拉伯人只分到45%的土地。尽管犹太人的大部分土地都是自己买来的,但建国这件事非同寻常,这份决议完全没考虑阿拉伯人的意见。

但话又说回来,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从来也没单独建国过,土耳其人撤走后,英国人开始接管,英国人现在要走了,犹太人也应该有同等的建国机会嘛。

但国际政治这回事,根本不是讲理能说清楚的。尤其是在中东这块地方,谁拳头硬谁说了算数。

哼,等着开打就行了。大家心里都有数。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同日下午四点,本-古里安在以色列现代艺术博物馆宣布成立以色列国。他被命为临时总理。

第二天,群情激动的阿拉伯兄弟们就杀了过来。

中东拳赛第一回合正式开始。

在讲这段历史之前,我先把本-古里安这个人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长久以来,他一直生活在聚光灯底下,骑着战马,扛着长矛,一脸跃跃欲试的表情。所有人看的明明白白,这个后来被尊称为以色列国父的人,早就在等着这一天了。

本-古里安出生在一个富裕的波兰犹太人家庭,他的父母都是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从小耳染目濡,本-古里安变成了一个比父母还要狂热的复国主义者。

20岁那年,他决心回归故土。那时候的巴勒斯坦还属于奥斯曼土耳其管辖,他向当地的土耳其贵族买了一块荒地,接下来就是开荒和耕耘。

这段岁月极其辛苦,身体单薄的他全靠信仰撑着。他后来回忆说:“我发烧和挨饿的时间超过工作的时间。工作、疟疾和饥饿对我而言都是全新的,也很有趣。毕竟这就是我来巴勒斯坦的原因。”

他每天都要坚持读书,哪怕再累,也要把当天的阅读任务完成。这些宝贵的知识成为他日后腾飞的关键。

到了1910年,颇有才气的本-古里安被锡安工人党领袖看中,调他到耶路撒冷的《团结》杂志担任编辑,他的伟大征程将从这里起步。

他最讨厌夸夸其谈,是个实干家。

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获得奥斯曼土耳其的国籍,只有这样才能为犹太人更好的争取权益。

他硬是在六个月内学会了土耳其语,为了和土耳其人打成一片,他还戴起了卷筒帽,留起了卷卷胡。所有的辛苦终于没白费——一番努力之后,在伊斯坦布尔学习法律的他居然被驱逐出境了。

可能是土耳其人提前预知了这是个可怕的对手。

1915年,他从埃及亚历山大港坐船到了纽约。在这里,本-古里安结识了年轻护士保拉。认识两年后,他向宝拉求婚。他答应会带宝拉去一个伊甸园般的地方生活——那里没有电,没有煤气,没有电车,只有贫瘠的土地。

宝拉回答的非常硬气:哪怕你特妈让我去做奶牛,我也去定了。

就连娶老婆,本-古里安也要选择一个像战友一样的伴侣。

1935年,本-古里安当选为犹太复国主义执委会主席和犹太代办处执委会主席。

二战期间,他往返于英国和美国之间,英国人坚定的毅力与勇气给他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同时,他也高瞻远瞩的看到:二战之后的世界将由美国主导,犹太人要想建国,就得傍上美国的粗腿。

从此他开始广泛联系犹太社团,为将来的良好关系预热。同时,他一直秘密为巴勒斯坦犹太人筹措购买军火的资金。在这件事情上,犹太财团帮了大忙。当然,其中少不了本-古里安卓越的游说能力。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这一天,全世界的犹太人都在载歌载舞庆祝,纽约甚至举办了盛大的烟花秀。

本-古里安却始终躲在喜庆背后,一脸严肃,他明白:残酷的战争即将打响,这一次所面对的敌人,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留给以色列的时间,不多了。

生存还是灭亡,这是个急迫的问题

【三】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次PK双方的实力。

阿拉伯联军合计5.1万人,飞机131架,舰船12艘,坦克和装甲车240辆,各种野战炮140门。

以色列总兵力3.4万人,飞机33架,舰船3艘,大炮和装甲车都是个位数。

单比较装备和人数,以色列感到了深深的绝望。二者的差距能塞进去一个珠穆朗玛峰。更别提阿拉伯联合军队是五路开进(埃及,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外约旦),以色列面临五线作战!

兵力不集中可是战争的大忌。

全世界都认为以色列会被揍的哭爹喊妈。一位以军高级指挥官曾经在给本-古里安的汇报中写道:以色列生存下来的概率最多只有50%。

字里行间满是不自信的气息。

但在强人本-古里安的字典里,根本没有“输”这个字。

为了以色列,必须血战到底,哪怕只剩一兵一卒。

首先出场的是阿拉伯世界的大哥埃及。大哥剔着牙,歪着眼,淫笑着看看弱小的以色列,说道,别怕,我不会把你弄太痛的,肯定让你死个痛快。

当时的埃及,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穷的掉渣,几乎是提溜着裤子硬撑大哥。

难道战争和文盲率还有关系?真有。文盲的格局终究是小了点。

这帮土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都很差,连布坦协同都不会,指挥官更是满脑子冷兵器思维。明明拿着两个王四个二,非要拆散了一张一张走。

苏联教官曾经绝望的对埃及人说道,给你们神马先进武器都没用,反正怎么摆弄都能打输。

话虽如此,鉴于埃及军队的硬装备实力,以色列还是凶多吉少。

此时的埃及大喝一声,我来也,孙子以色列等着束手就擒吧。然后兵分两路杀向敌人。

主力沿着加沙那边的贴海公路向特拉维夫进发,以军明白硬碰硬肯定不行,于是专门在夜间袭击埃及先头部队的后勤。埃军瞬时大乱。

战争期间,以军有许多让人感慨的案例:

在加沙地带以北的地中海沿岸,有一个名为雅德莫迪凯的村庄。

为了阻滞埃及机械化步兵团的进攻,这个村里的一百多名犹太人,居然开着铲车和挖机,造出一个总长达五公里的三层壕沟。

他们凭借几十支步枪、几百枚手榴弹,一个反坦克火箭弹发射器和几十枚火箭弹,竟然抵抗了整整一个礼拜。为后方以军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这次的成功,除了埃及人可歌可泣的战五渣精神外,以色列村民顽强的战斗意志以及合理的战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还有一个叫莱纳特的飞行员就更牛了。

这家伙是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员,后来作为飞行员参加过著名的冲绳岛战役。

战争前夕他来到以色列,被安排的任务是组装来自捷克的阿维亚S-199“骡子”战斗机。

这几架拆的七零八碎的战斗机,很多部件千疮百孔也就算了,问题是零部件不全,还得一边组装一边找零件。

战争爆发一周后,这些飞机才算勉强装配好。

至于能不能飞,谁心里也没底。

5月19号,埃及军队推进到离特拉维夫只有几英里的距离。挡在他们前面的只有一座被以军炸毁的桥梁,只要连夜修好桥,埃及人就能在天明的时候攻陷特拉维夫。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莱纳特领导的飞机编队该出手了。

在巨大的噪音中,这几架飞机摇摇晃晃飞上了天。谢天谢地,居然能飞起来。

莱纳特驾驶飞机第一个朝埃及车队俯冲,然后投掷了一轮炸弹。炸弹居然击中了一辆油料车,引发的二次爆炸把埃及人炸了个满脸嘣花。其他飞行员紧随其后,大胆的贴近地面飞行,用机枪朝地面部队疯狂扫射。

埃及人做梦都没想到以军还有飞机,他们也弄不清以军后续还有多少空中力量。于是果断放弃修桥,扭过屁股奔耶路撒冷去了。特拉维夫终于幸免于难。

而莱纳特和他的伙计们也是一身冷汗,他们最担心飞机飞着飞着就解体了。

此时的埃及军队已经犯了一个重大错误,如果攻占唾手可得的特拉维夫,等于刺进了以色列的心脏,以色列恐怕回天乏力。可埃及军队在错误的指挥下,居然开向了耶路撒冷。

可此时埃军实力并未损伤多少,始终处于攻势,以色列还是得小心应对。

大哥打成这样,其余小弟虽然摆出一副哆哆逼人的样子,但也没打出精彩的战局。

叙利亚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和以军战成了平手。

黎巴嫩军队规模较小,只占领了一个边防哨所就再也不敢挪窝了。

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

派出了“阿拉伯军团”的精锐部队,可他存有私心,只想夺取耶路撒冷,梦想成为“耶路撒冷之王”。在攻占了旧城之后,国王大喜,下令犒赏三军。没能抓住战机一鼓作气拿下新城。其实此时新城的犹太人几乎已经弹尽粮绝,这就给了犹太人喘息的机会。

纳布卢斯、杰宁和离地中海只有11英里的图勒卡姆。

只有伊拉克军队打的还不错,一路攻占了

综观此时的战场形势,阿拉伯军队依然处于上风,以色列军队虽然打出了勇气和智慧,但全军依然面临崩盘的风险。

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心急如火的本-古里安

急电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埃班:“以色列急需几周的时间来重新组织和装备军队,想办法立即停火”。

同时,他让梅厄夫人急赴美国,请求美国的调停。美国的犹太贵人们帮了大忙。

在美国的撮合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停火议案,要求双方在36小时内必须停火。

阿以双方同意暂时停火四周。

中东拳击赛第一回合,阿拉伯赢。

以色列祸不单行,停火期间居然还发生了两起致命的插曲。

就在以色列即将面临灭国危险的时候,全体以色列人应该齐心协力一致对外的时刻,恰好此时家里也搞起了纠纷。

一个叫贝京的犹太人想要给本-古里安一击暴拳。

这事还得从头捋一捋。

在以色列建国之前,巴勒斯坦有有好几支犹太武装组织。除了最大的哈加纳外,还有帕尔马赫,伊茨尔、莱希等组织。

虽然大家都是犹太人,但由于这些人来自世界各地,思维方式和斗争策略就有了不少差异。有的赞同激进措施,在英国人统治时期就屡屡搞恐怖袭击,不但没解决问题,还平添了不少麻烦。而哈加纳一直比较务实,讲究策略。

1948年6月11日,正是阿以双方的停火期,一艘名为“阿尔塔列拉号”的登陆艇开向了以色列,船上满载着1000多移民和大批军火,而幕后的策划人正是伊茨尔组织的总司令贝京。

本来按照战时协议,战争期间只能存在以色列国防军一个军事组织,其他组织都得无条件服从国防军的指挥。

可在这个节骨眼上,自以为能耐的贝京却压根不尿本-古里安。他觉得自己能搞来人马和军火,就该有话语权。

贝京要求这些军火的20%给耶路撒冷的伊茨尔武装,剩下的80%则必须装备给以色列国防军中的伊茨尔士兵。

本-古里安自从出道以来,就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面对贝京赤裸裸的野心和挑衅,他决定用铁拳回击。

他向贝京发出最后通牒:“没收运抵以色列国海岸的武器及其他战争物资,由国防军统一分配,军令无情,到时可别怪我用炮干你丫的。”

谁知道贝京也是个犟头,拒不执行命令,把本-古里安的话当成了空气。

卧槽,他大概是心存侥幸,觉得在战时,自家人不可能玩家暴。

他是真不了解本-古里安这个老伙计。

6月21日下午四点,失去耐心的本-古里安命令用加农炮炮击“阿尔塔列拉号”。结果船上的军火全被毁了,伊茨尔的组织成员也死了几十个。

贝京一伙人看到本-古里安玩真的,再也不敢咋呼了,伊茨尔被顺利归拢。

9月17日,莱希组织成员又开始给本-古里安添乱,他们在耶路撒冷暗杀了联合国的特使福克·伯纳多特伯爵。这下的篓子捅的太大,正在求爷爷告奶奶让别人支援的以色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危机。

一不做二不休,本-古里安借机全面整顿莱希等组织的成员,要不归拢要不逮捕,你们自己选吧。只用了短短三天,本-古里安就完全解散了所有国防军之外的组织。

本-古里安的果断和决绝挽救了以色列,从此以后以色列对外只有一个拳头,为各个击破阿拉伯联军创造了条件。

以色列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一时一刻也不敢浪费停火的机会。

首先是扩充兵员。这一轮的战斗,以色列伤亡惨重,总兵力掉了三千人,以色列国防军总部下达紧急命令:要求17至38岁的男女都必须服现役,从现在开始就要接受军事训练。同时动员42岁以下的男人构筑工事。而且还满世界接犹太人移居以色列。

其次是采购武器弹药。欧美了此时动了恻隐之心,松了武器进口的口子。以色列从美国、英国进口了轰炸机,从法国运来了坦克和大口径火炮。还从瑞典购买了小型舰船和巡逻艇。热心的捷克则负责大部分的弹药。

最后是重新进行军事整编。针对联军不同的特点,进行了有效的整编策略。

在以色列忙的满头大汗的时候,阿拉伯军队却是纹丝不动,漫不经心的等着下一场战争的来临。

这特么是来巴勒斯坦度假来了,而不是打架。

【四】

1948年7月9日,磨刀霍霍的以色列军队主动向阿拉伯军队发起攻击。

中东拳击赛第二回合正式开始。

如果说第一回合是群狼战落单的母狮子的话,第二回合就是公狮子爆锤群狗。

这次战役居然只进行了十天就再次停火了,因为阿拉伯人是真的扛不住了。

他们输在不齐心。

大哥埃及总想对小弟们指手画脚,说大家都应该听从我指挥,可小弟们看着吊儿郎当的大哥,翻起了白眼,靠,你打仗打成那样,就别总是对别人指指点点了。

一堆自家兄弟吵的沸反盈天。这还怎么打?

以军用各个击破的方式,痛揍了一顿阿军,除了耶路撒冷旧城外,以军收复了不少关键地区,约1000平方公里。

就在这时候,联合国又下达了停火令。双方再次熄火。

中东拳击赛第二回合,以色列赢。

这次停火期间,以色列还是在忙着扩兵员搞武器弹药,而阿拉伯人依然也在忙着吵架,互相推诿。

说过最狠的话的这帮人,终于要挨最毒的打了。

因为在此时,阿以双方的实力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

到10月初时,阿军总兵力已经降至4.3万人,而以军却扩编为9万多人。飞机也有了100多架,居然超过了阿军的数量。

10月15日,以军破坏停火令,向阿军发起进攻。

这场战争一直持续了将近五个月,以色列就像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差点把阿拉伯兄弟们锤爆。

通过“约夫”战役,“希拉姆”战役,“霍雷夫”战役等攻坚战,

中东拳击赛第三回合,以色列赢。最终以三局两胜的优秀成绩,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949年2月24日,昔日得意洋洋的大哥埃及,低垂着头在希腊的罗得岛签定停战协定。协定中,埃及承认以色列占有整个内格夫地区。埃及在边界重要城市奥贾14至17英里内不得设立阵地。

其他小弟也陆陆续续签署了停战协定,只有伊拉克是个刺头,拒绝签署停战协定,但表示遵守以约协定。以约停战后,伊拉克军队撤出了巴勒斯坦。

战争结束之后,据双方的战损统计,阿军损失约15000人,以军损失约6000人。除了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部分地区,以色列此时占据了巴勒斯坦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比联合国规定的土地面积多了6700平方公里。

虽然以色列打赢了战争,但不服气的大哥埃及,以及刺头伊拉克,不过是暂时忍了这口恶气,他们用冒火的眼睛瞪着以色列:孙子,我们还会杀回来的。

而巴勒斯坦的本地阿拉伯人,更是发明了人体炸弹,用一次又一次的恐怖袭击宣誓自己的存在。轰动世界的“慕尼黑惨案”将在不久的未来发生。

面对如此艰难的生存环境,新生的以色列该如何还击呢?且等下回分解。

欢欢的牛油果

希望你永远快乐啦

文章已于2023-02-21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