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5年秋,诗仙李白来到蕲州(今山东济南)紫极宫,正式接受道经,并成为了道士真道士。

李白今年45岁了。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经历漂泊。他见过世间最美的风景;

这一刻,他奔波了大半辈子,终于停了下来。在悠扬的道乐声中,他双手接过称号,正式成为道士。

1。胸怀大志却无缘科举

李白从小就很聪明。他从小就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他满怀“功成名就、造福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希望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实现报国为民的理想。

但命运似乎跟李白开了个玩笑:当李白刚到参加科举考试的年龄时,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似乎故意反对他,并叫人编纂了我国最早的行政法规。国家对科举作出了详细的规定:“邢氏子弟,工商业专科不准”。规定罪犯、商人的子女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李白的祖先曾被流放到绥野,他的父亲是一名商人,两个密码他都撞到了。

所以李白就算是天才,也注定会错过科举。

李白5岁就能读书,15岁就能写诗、散文作品,受到当时知名文人的赏识和尊重。商人。

因此,李白决定向偶像孟浩然学习,走上求官之路,希望通过写文章、写诗得到当权者的推荐,从而走上仕途。

但这路很难走

李白肖像、网络图

2.隐居山中

一转眼,八九年过去了,李白已经快30岁了,却始终没有成功步入仕途。

李白年轻时受到道教的影响。他经常与附近道观的道士讨论道经。丹秋生提到。

在长安生活多年,却一直没有等到机会。李白无奈,只能离开长安,一路南下。

到达河南登封时,李白想起袁丹秋曾隐居于此,便爬上山,看到这里林林静谧,有世外桃源之美。他想起自己在长安城所受的苦难,所以想隐居。

回到安州后,李白果然在安州西北的道教圣地桃花岩修建了石室,过着隐居的生活。

白照山也因李白曾在这里居住了十年而闻名。

三、致敬

袁丹秋是李白的心腹。他知道李白的才华和抱负,不忍心看到他一直隐居山中,于是多次写信邀请李白来嵩山会面。

当袁丹秋有机会见到唐朝玉真公主时,他向她赠送了李白几年前为她写的《玉真仙人词》,最终成功向公主推荐了李白。

公元734年,唐玄宗住在东都洛阳。李白写了一篇文章《明堂赋》献给唐玄宗。他在赞叹明堂雄伟的同时,也顺便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第二年,唐玄宗外出打猎,李白正好在附近,于是他又写了一篇文章《大猎赋》,文章滔滔不绝,最后宣讲道教宣风,与当时宫廷道教之风尚相契合。

即使唐玄宗和唐玄宗一样高贵、忙碌,如果你第一次收到《明堂赋》没有任何印象,那么这一次你会永远记住这个充满激情和才华的男人。更何况,非常崇拜李白的唐朝宰相贺知章也曾多次在唐玄宗面前推荐过,而玉真公主也经常在唐玄宗面前提到李白的名字。

李白得以进入宫殿会见唐玄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帝王文人

李白抵达后,唐玄宗下台迎接,并亲自给他送来食物。

李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和知识,一字一句流利地回答了皇帝提出的问题。

唐玄宗对李白非常满意,命他进贡翰林,为皇帝赋诗作文,陪伴在身边。

此后,唐玄宗每次外出游玩,或者在宫中举行宴会、舞会时,一定会请李白朗诵诗歌、作诗。

妥妥的帝王文人。

5。一脸不高兴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想要在权力中茁壮成长,就必须接受各种规则的约束。

刚入宫的李白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虽然他看上去很漂亮,但是宫苑里的繁文缛节就像是无形的绳索,紧紧地束缚着他,让他习惯了。野生鹤在身心上都很难适应闲云的生活。

不到一年的时间,李白就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每当有朋友诗人来访时,他宁愿与朋友一起喝醉,也不愿响应皇帝的圣旨进宫迎接。

他或许没有注意到,自从他接近皇帝之后,就有那么多的目光投向他,权臣、官员、宫内、宫外。他们羡慕他,羡慕他,随时都想取代他。

更何况,李白的傲慢让他们深受刺痛。于是,诽谤、诽谤铺天盖地地向他攻击。

写文章、作诗,李白都是一手好手。论“宫斗”,他根本不是这里任何人的对手。

终于有一天,李白和唐玄宗分道扬镳,“安能眉眼腰有力,让我不高兴了!”

当初竭尽全力去争取的东西,没想到有一天,我会这么痛快地告别它!

6。游导引

离开朝廷的李白,依然徜徉在名山大川之间。

曾流连泰山,在《泰山吟》群中写下六首诗,流露出浓浓的道家情怀。

正是在这个时期,李白结识了杜甫和高适。三人早已相识,闲聊后都成为了知己。那时,他们三人并不担任政治职务,但都喜欢谈论世界大势。当然,更默契的是互相赋诗讨论,回复评论。

陪伴李白时间最长的还是袁丹秋。当初他是多么热情地把李白推上权势,现在又是多么坦然地接受李白的回归。——在这位道士的心里,或许他已经明白了李白必将走的坎坷之路。

李白见到袁丹秋的时候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但所有的表白都化作了杯中酒、笔下的诗。

走出大山后,李白终于清楚地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公元745年秋,李白在蕲州紫极宫授碑,正式纳入道教,成为真正的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