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节气里的大暑,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每年大暑日,每年大暑这天,台州椒江区葭沚街道五圣庙都会举办大暑庙会,进行“送大暑船”的活动,除了台州本地,北至宁波、南到温州的百姓都会赶来参加送大暑船祈福仪式。这一民俗活动2009年入选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送大暑船

清人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有旧时临海大暑日“送大暑船”之习俗。我以前不懂葭沚旧属临海,曾撰文说此习俗在临海确实早已不存,但在椒江葭芷依然存在。

椒江口南岸海门、葭沚一带自宋始属临海县明化乡。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后,始行地方自治,海门、葭沚一带建立海葭镇,下辖葭沚、海门、赤山东、赤山西、栅浦、三山6乡。民国初沿用旧制……经调整,建立临海县海门区。

制作大暑船

来看看原文:

同治中,临海县民比年疠疾,过大暑不瘳,乃于次年相约为送船之会,亦其旧俗然也。其船如商船之式,船具如桅樯舵舻,用具如桌椅床榻、枕簟被褥,食物如鸡彘鱼虾、米谷豆麦,备御之具如刀矛枪炮,无一不备。惟盛米之袋甚小,仅受一升,而数则以万计,皆村民所施也。前大暑数日,大建道场。至大暑日,送之出海,听其所之,俗呼为大暑船。尝有海盗夜遇之,以为商船,向之放炮,此船亦放炮御之。至天明,始知为大暑船,大惊而去。后此盗船为官军所败,群盗悉就俘无脱者。又福建某处有卖米之牙行,一夜有叩门以米来售者,担夫数十人至船中起其米,达旦而米未尽。米袋大如五石瓠,荷者肩为之頳。天明视之,则小如碗耳。有父老识之曰:“此临海大暑船中米也。”即日疫疠大作,禳之始已。余从前客休宁汪村时,每年四月间,有打标之俗,亦所以逐疫也。糊纸为船,无物不具,但皆以纸为之耳。焚之野外,云送之游西湖,俚俗相沿,可发一噱。然亦有于徽河中亲见是船者。昔有贸布之客,曾附之至杭州。至今纸船之尾有一人负布而立,手持雨伞,如贾客之形,盖以识其灵异也。临海之船,竟是真船,宜其灵异更著矣。
——《右台仙馆笔记》卷十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右台仙馆笔记》卷十二

注:肩为之頳(chēng),肩頳,肩因负重而发红。——陈记

大暑船

《右台仙馆笔记》全书共十六卷,收轶闻异事六百余篇,文笔简练,叙事生动曲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作者俞樾(1821-1907年)字荫甫,号曲园。德清人。道光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咸丰迁翰林编修,督河南学政,因试题越范,被劾归民,居苏州从事著述和讲学。1865年主讲紫阳书院,以及上海求志书院等。同治七年(1868年)主讲著名的杭州诂经精舍,达31年之久。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及日本人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

附记:今年因为有闰月的缘故,今年的大暑恰逢农历六月初六,是中国传统节日天贶(kuàng)节。

相传该节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初六,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开始,皇宫内于此日为皇帝晒龙袍,以后又从宫中传向民间,家家户户都于此日在大门前曝晒衣服,以后此举成俗。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天贶节这一天翻检曝晒。天贶节的民俗活动,虽然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有些地方还有残余。据说淮安民间就有六月六晒红绿的习俗。

另外,六月六旧为动物沐浴的日子,临海民间就有“六月六,小狗洗洗浴。”的俗语。

六月六为动物沐浴,最早可追溯到云南等地为大象洗澡。因为大象是历代最受欢迎的吉祥动物和观赏动物,也可用于杂技表演,所以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六驯象师必须要给大象沐浴。这种风俗后来传至京城,亦被皇家所认可,于是就将六月六定为洗象节。
但民间并没有大象饲养,故洗象节对于他们而言并没有实际作用,于是除了洗象外,也洗其他牲畜。如广西壮族以六月六为牛魂节,此期间为牛洗澡,让牛休息,喂各种好饲料,以便让耕牛的身体更加强壮。也许正是受到云南、广西等地为动物沐浴的影响,在吴越地区才有了给狗猫洗澡的民俗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