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金东平 金星

繁茂的枝叶下,肥硕的果实长势喜人;碧绿的果园里,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盛夏七月,奉新县赤岸镇城下村下梅组猕猴桃果园里,密密麻麻的猕猴桃挂满枝头,果园主人帅占延正忙着给猕猴桃套袋。“开花、授粉、疏花、疏果、套袋,每一个环节对于猕猴桃来说至关重要。”他告诉笔者,给猕猴桃套袋是为了保持水果的品质和口感,同时能够有效防蚊虫、防污染。

帅占延租地120亩,种植金魁、徐香、金艳等优质品种的猕猴桃,年收入20余万元。在城下村,越来越多的人像帅占延一样依靠猕猴桃过上了甜日子。如今,“土地流转收租金,承包果园赚现金,劳务做工领薪金”成为城下村农户的“财富密码”。

近年来,为有效化解村民邻里矛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城下村以“三比三争”活动为抓手,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与推进产业发展有效融合,依托本地特色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党建+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有效激活乡村全面振兴“一池春水”。

聚焦党建引领,促基层党组织强起来

城下村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这个关键不放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找准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引擎”。同时,不断创新学习内容和方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村级例会、评比打擂、板凳会等方式,组织党员共学党建知识、共听优秀党课、共看红色影视、共谈入党感悟,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攻坚破难的内生动力。积极参加“学历提升工程”,所有村干部均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大力实施后备干部力量“常青工程”,坚持“选、管、育、用”相结合,储备村级后备力量2名。

聚焦共建共治,促群众参与多起来

城下村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共建共治模式,参与赤岸镇“干群面对面”活动和群众面对面沟通,主动回应群众关切。采取“党建+网格”的模式,党员干部和网格员逐户上门排查和收集问题,面对面宣传政策法规,确保村干部的“所谋所为”与群众的“所期所盼”相融合。同时,有效引导乡贤、致富带头人主动参与乡村治理,推选“法律明白人”28人,帮助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36起,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邻里更和谐。如今,“法律明白人”成为城下普法宣传、矛盾化解、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法治力量。

聚焦特色产业,促农民增收富起来

城下村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利用山水资源禀赋,推进猕猴桃产业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打造党建富民新模式。构建“党支部+合作社+种植户”“党支部+公司+种植户”的发展模式,组建、培育、扶持、壮大初心园、新西兰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该村种植猕猴桃面积9150余亩,年产鲜果1.5万余吨。在下梅组建立猕园电商中心,免费为农户直播带货56次,带货金额130余万元,培训直播带货学员125人次。采取“党建+干部帮扶+脱贫户”发展模式,引导脱贫户种植油菜300余亩,建成千亩油菜花打卡点,可为脱贫户户均增收400元—800元。在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30万元的基础上,自筹资金70万元建设粮食烘干厂,投产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2万元以上。成功引进投资1500万元的下梅田园文旅综合体项目,建成运行后将带动游客10万余人,推动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聚焦内外兼修,促乡村治理活起来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家园,是村民们的共同心声。城下村既重“面子”,也重“里子”,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营造干净、整洁、有序、优美的环境。2022年,城下村建设下梅组等3个秀美乡村示范点,拆除“三房”112间,旱厕改造64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由“局部美”变成“全村美”、“一时美”变成“长久美”、“环境优美”变成“各美其美”,村庄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同时,以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专项行动为引领,常态化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身边的“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成为村头巷尾口口称赞的榜样。成立红白理事会,修改完善村规民约,让厚养薄葬、移风易俗从感情认同转变成行为习惯。聚焦一老一小,广场舞、扭秧歌,亲情连线、假日课堂,为美好和乐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环境美了,生活好了,大家朝着乡村振兴的冲劲更足了。接下来,城下村将继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引领,带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