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新英

自 2018 年首届 616全球跨境电商节成功举办以来,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以下简称“深跨协”)秉持着立足中国、连世界的理念,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了深圳市跨境电商的发展速度和深圳作为跨境电商桥头堡的引领作用。今年“深跨协”以“文化跨境、品牌出海、智量强国”为主题,围绕“国际化、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的目标,汇聚了全球海内外近 2000 家跨境电商参展商,将打造一场全连结、全产业、全阶层的行业现象级盛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镜报参观访问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

本人荣幸被聘请为“深跨协”的顾问,深感跨境电商行业战略出海、提高行业国际站位、赋能产业全球化、数字化发展,向着高水准、高品质发展迈进的重要性。

2023年5月,香港镜报与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深跨协)在香港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定,镜报执行社长徐新英与深跨协执行会长王馨签约。根据协定,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影响力,促进内地与港澳两地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国跨境电商品牌出海,文化出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镜报与深跨协在香港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定

跨境电商可冲出国际扩大销售市场,增加企业知名度,吸引其他商家投资开发。跨境电商全名为跨境电子商务 (Cross Border E-Commerce),在定义上,与跨境零售相似,皆是借由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透过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完成进出口贸易中展示、洽谈、金流交易等环节,再借由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商品交付的国际商业活动。简单来说,是指一种“发生地点在网络上”的国际贸易,即从国外网络平台下单,把所需物品买回来的过程。

近年,跨境电商交易,不论规模和交易金额都持续上升。跨境电子商贸,简单来说就是买方与卖方在不同国家透过网络及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支付,并透过跨境物流运输商品,完成交易。这个产业正在迅速发展,结合收集回来的大数据,可以帮助不少中小企和卖家带来商机和转型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可否认,香港在数字贸易发展大潮中远远落后于内地。究其原因,第一,产业空心化严重;第二,转口贸易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第三,行业组织度不高,香港新成立的跨境电商商会组织超过10个,虽然数量多,但大多单打独斗、规模小、社会影响不大、行业凝聚力不强;第四,自由市场原则局限,相对于内地,特区政府在“小政府”的“核心功能”上,尚未拓展出引导经济发展方向、推动经济转型等新的“适宜功能”,对于跨境电商等新经济新潮流没有形成清晰的支持扶持思路与配套机制。

内地消费者对海外进口优质食品需求庞大,港商在开拓内地市场之初,可考虑循跨境电商零售管道,先尝试以小批量方式直接销售给内地个人消费者。根据《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商财发 [2018] 486号)列明,内地个人消费者以跨境电商零售模式购买的进口商品,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方式监管,不执行有关商品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大大便利港商及其他海外食品企业能以较简易的通关手续把食品进口至内地,同时也减省食品进入内地前的注册程式、中文标签等要求。

目前,内地消费者每年的海外交易限值是26,000元人民币,在年度交易限值以内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关税税率暂设为0%,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取消免征税额,暂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变相吸引消费者通过网购方式购买全球优质商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内地进口食品金额近年稳步上升,由2016年的1,021亿美元增长超过1倍至2021年的2,089亿美元,每年平均增长19.6%。在各类进口食品当中,以金额计算,包括蔬果、种子、工业或药用植物的植物产品占进口食品总额近一半,其次是肉类、水产及乳类制品等动物产品,占进口食品总额27.3%,而配制食品、饮料则占15.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资料,香港出口到内地的食品总额由2016年的49亿美元上升至2021年的64亿美元。2021年,香港出口往内地的食品,有九成是转口产品,当中超过一半转口产品为植物产品,约27.7%为配制食品、饮料,19.9%为动物产品。至于在香港生产的本地食品,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外,也有输往内地市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配制食品、饮料,当中以谷物制品,例如面包糕饼、面等产品为主。

在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子商务(电商)作为新的贸易道,将带动整个贸易链发展。此外,2021年内地的零售消费总额达50万亿港元,未来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消费品市场。因此,香港的进出口贸易及物流业必须顺应发展的趋势,拓展与内地的跨境电商,并借此将过去传统的贸易模式升级转型为线上及线下相结合的现代贸易多元化模式,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

为加快香港的数字化经济发展进程,香港特区政府已于2022年6月成立由财政司司长领导的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成员包括来自工商、金融、物流、电商、资讯及通讯科技和学术等界别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以及相关政府官员。委员会下设的四个工作小组正就跨境数据流动、数码基础建设、数码转型及人才发展四大范畴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在2023年内向政府提交加快香港经济数字化进程的具体建议。政府会参考委员会的建议,制订合适的政策和措施,推动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监局)在香港特区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的支持和配合下,正致力为不同的产品和商业服务订立可供业界自愿采用的优质湾区标准。长远而言,这方面的工作可推动区内有关行业领域的规则衔接,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和融合发展,并有助打造“湾区标准”品牌,惠及业界。市监局在2021年11月和在2022年11月分别公布了两批拟纳入湾区标准的清单,涵盖食品质量和安全、粤菜、交通、机电产品,以至医疗、护理、教育及电竞等领域合共110个项目,以咨询业界意见。政府会继续配合广东省推动订立湾区标准的工作,并会在标准的清单敲定后,协助宣传和鼓励香港业界采用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国两制”方针下两个特别行政区和自由港(香港、澳门),两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及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前海蛇口和横琴),形成了多重经济体的体制叠加优势及开放叠加形态,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能量,为跨境电商及物流的发展做好了先决条件的铺垫。不少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有意拓展海外市场,并以东盟国家为首站。不同企业根据各自的行业特点,制订不同的拓展策略,而跨境电商平台为其中一个最便捷途径,值得计划进入东盟市场的企业参考。在大湾区内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可以建立商贸平台,协助区内企业出口产品和服务到东盟国家。透过与东盟的研究院、智库等机构合作,与当地相关持分者建立关系,藉以把在大湾区的业务模式推广到东盟地区。

粤港澳三地面对不同制度规则体系、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侧重的政策制度,在跨境电商推进建设过程中,要探索发掘“两制”优势长处,积极在“制度突破”上有所作为;同时,寻求互补共赢机会,最大限度发挥香港澳门资本、物流、专业服务及信息资源流通互动优势,促进资源统合、合理分配。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