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的长美轩餐馆,有两点特别可述之处:一是饮食,其主打的川味蒸菜在当时独树一帜,为传统川菜奉献了些经典菜式;二是统战,当年长美轩作为地下党秘密联络点,汇聚各方仁人志士,为促进成都和平解放出了力。这一切皆源于其主人,韩伯诚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梓潼桥是蓉城一处老地名,原本真实有桥,故址约在今梓潼桥西街与梓潼桥正街交汇处。大概唐代中期,此处始有一条韦皋所凿的解玉溪,由北至南穿境而过。大概清代初期,溪旁尚立着一座梓潼宫,宫前筑有一桥,桥因宫名曰梓潼桥。至乾隆三十九年,宫已不存,桥被重修。后不知何时,水枯桥亡,惟此地界得了桥名延续下来。

1938年8月,当越巂人韩百城——即韩伯诚,本文解放前写作百城,解放后写作伯诚——自宁回蓉,落足梓潼桥正街54号时,旧河道早已填平,门前躺着一条长210米、宽8米,翻修恰满八年的敞阔马路。韩此行身负特殊任务,故在途经江西时置办了一批碗盏,准备在此开间餐馆以利斡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百城,即韩伯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百城1946年参加国大会签名

当时梓潼桥一带聚着几家大商号,有印刷业同业公会主席唐子桢设的维新印刷局,麦粉业公会主席艾冰台开的麦兴面庄,人力车公会主席王为本办的胜利车行,另有《华西晚报》营业部、四川丝业公司成都办、廉记和生号,同时还散落着陈兰亭、杨汉忠、朱竹修、李春江、曾浚明等军政官绅的公馆宅院。

该区繁盛虽不及春熙总府,亦常年人来货往,舆马不息,早有一众食店布局其间,仅梓潼桥就有以蟹黄包子、鳝鱼面闻名的稷雪面馆,有川南风味的合叙饭店,有以鲜花饼著称的式式轩。毗邻的布后街、华兴街、福兴街,更有稷雪母店——大名鼎鼎的荣乐园,江浙味的全家福,川味金花之竹林小餐盘飧市,名餐馆春和园飶其香,诸店并峙,佳肴横陈,大嚼小吃,一应俱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旧时餐馆之红锅馆子

为迅速拉起生意,韩百城决定另辟蹊径——主攻蒸菜。彼时蓉城,上至包席馆下至便饭馆,蒸菜都有一席之地,既有金钱海参、荷包鱿鱼、虫草鸭舌、琵琶大虾、肝糕汤、汗蒸鱼、八宝鸡、香糟火腿等大菜,又有粉蒸肉、蒸牛肉、蒸肥肠、蒸排骨等小食,尤其是坝坝宴九大碗,烧白、鲊肉、肘子、香碗、扣鸡、扣鸭…无蒸不席。但若要在市面上找一家蒸菜专门店,不仅梓潼桥没有,全成都亦少见,做蒸菜可谓基础与机会俱佳。

韩百城早年辗转多地,上过大小席面,吃得诸派风味,于饮食颇有心得,对青睐之作不仅熟记于心,更能亲手炮制,他聘来得力厨师共同精研,将高级蒸菜和民间蒸菜各取一部,比大馆子原料降一点,比小食店制作精一点,弄出些风格卓绝的菜式来。又该店所在是座旧式四合院,数间小屋含窗纳影,韩遂以“长美轩”名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川菜名蒸菜之原笼玉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川菜名蒸菜之金钩瓜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川菜名蒸菜之龙眼烧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川菜名蒸菜之竹荪肝糕汤

菜品多蒸制,米饭则以小碗分装入笼,肴香、菜香、米香、竹香层叠交融,别有风味。长美轩如此做派,在当时堪称一绝,其推出的豆芽肉饼汤、盐菜肉饼汤、盐水鸡、灯笼鸡、荷叶蒸肉、粉蒸排骨等一应蒸菜,很快成为食客口耳相传的名品,肉饼汤和粉蒸肉则成报刊推荐的招牌,灯笼鸡更是在若干年后被端上中南海餐桌。

凭此奇招,长美轩不久便站稳了脚,复添拌牛杂、葱烧鱼、盐煎排骨等品,各色蒸菜依然是绝对主力。尽管后来附近的华兴街又诞生了另一家川菜巨擘颐之时,慈惠堂街亦设名店醉沤,长美轩仍生意兴隆,时人竟将其与颐之时、明湖春、姑姑筵三家大餐馆相提并论,甚至连碗盏供货商都要沾它的光,登报广而告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十年代广告:食在成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十年代广告:东方瓷厂以长美轩背书

长美轩菜肴精特,且惠而不费。一些慕名赴宴者就曾记录其菜价,如易君左写到“十个人只吃了二元多钱”(1939年价),觉得“再好没有了”;如吴宓先后请张光裕和邓绍勤用餐,各花约2000元,与罗髫渔合宴六人共费8300元,人均仅千余元(1946年价);另如黄炎培、许寿裳、唐振常、蒙文通诸先生,虽未涉菜价,但均把欢宴之舒坦跃然纸上。

价廉物美,名人捧场,自然宾朋满座,这为韩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当时其公开身份是川康绥靖公署高级参谋、长美轩经理保密身份则是地下党员。据其后人韩士光记述,韩百城1897年生于宁属越巂县,早年先后就读于成都农专学校、北京陆军讲武堂、陆军部无线电传习所,学毕返渝任职川军,期间结识刘伯承,由杨闇公和刘伯承介绍入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闇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承

1927年初,韩作为参谋长随刘伯承参加泸州起义,后辗转鄂、沪及川内多地。1937年,韩在成都接李一氓带来刘伯承亲笔信,按指示打入刘湘部。是年底,刘湘率军出川抗日,韩被派驻南京,期间多与董必武联系。次年初,刘湘病逝汉口,韩又接指示回蓉巩固川军后方,任川康绥署高参,同年在梓潼桥开办长美轩。

当年在此出入的有杨伯恺、王干青、肖华清、张学云、罗髫渔、李筱亭等人。杨、王二人于1949年底在成都十二桥就义,杨遭搜捕时,韩曾将其安置在桂王桥家中(韩家原居长美轩后院,后迁桂王桥南街39号),杨被捕后,韩又多方奔走图救未果。张是韩同乡,越巂进步青年,受韩影响入党,义行颇多,后在重庆渣滓洞遇难,张妻余显容被韩安置在长美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伯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学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国大会上的西康代表团,内有韩百城

同时,韩百城也凭自身人脉在军政高层活动,向有志将领、要员做工作,掌握动态传递情报,与之联络的有董宋珩、彭友朋、严啸虎、曾甦元等,其中董与韩私交甚好,曾几度借宴长美轩密谈。另一方面,韩通过星一会、留蓉学会等同乡组织,为乡人提供财物帮助,支持武装斗争。韩曾在1946年当选西康国大代表,赴南京参加国民大会,联署过多项有利川康的提案。

1949年秋,韩百城参加中共四川省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临工委)工作,与罗髫渔、胡春浦、田一平、易野源、李筱亭等人共同展开统战策反活动。在大势已明及前期大量铺垫下,临工委数月紧张突击,促成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董宋珩、曾甦元、李振、鲁崇义等部官兵起义,为成都免受炮火之灾,实现和平解放扣上关键一环。期间,长美轩一直充当掩护场所和经费来源之一,直至被敌捣毁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春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筱亭

解放后,韩伯诚历任西南中苏友协总干事、西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川西行署委员、川西行署财政厅副厅长、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五十年代末,韩再次发挥在川菜领域的特长,奉命筹建北京四川饭店,为川菜发扬光大做出了特别贡献。1970年,韩伯诚不幸去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川省政府为其召开了追悼会。

梓潼桥长美轩,在短短十来年历程中,书写了传奇,见证了历史。老成都曾有许多这样的桥和店,尽管皆已消失无踪,但那些无形的桥和店,仍存于蓉人心中,不管白昼还是黑夜,它们都屹立在那里,牢固而且坚定,闭目远望,依稀能见来路,仿佛可识归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十年代万里桥下

文/泡海椒(“川味文化”作者)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供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