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商业航天大会上发布了一个令全球航天业瞩目的计划:到2030年完成一个由300颗超低轨卫星组成的通遥一体化星座。而西方媒体则认为,这个庞大的星座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情报和信息战优势,特别是在空间作战方面,有望"堵死"美军的星链卫星。这款星座究竟有何独特之处,能够让中国在航天竞赛中如此抢眼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个星座名字中的两个关键词——"超低轨"和"通遥一体化"。这两个词在航天领域有着特殊的意义,也与中国未来的战略和国民生活息息相关。
所谓的"超低轨",是指航天器运行在低于传统轨道高度的空间中。根据传统规划,通信卫星一般部署在地球静止轨道上,而遥感卫星则部署在较低的低轨道上。然而,低轨道镜头距离地球较近,容易受到大气阻力的影响,使得卫星的寿命大幅缩减。为了提高分辨率,一些军用侦察卫星会选择更低的轨道,比如美国的锁眼卫星就工作在300公里以下。这种低轨卫星的运行规模要低于美军的星链卫星,因此在空间作战中可以专门"堵死"星链卫星。

此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计划建造的超低轨通遥一体化星座,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超低轨卫星能够提供更高的分辨率,拍摄到的图像更加清晰,细节更加丰富。比如,锁眼卫星在300公里的高度可以获得较高的分辨率,拍摄到的照片分辨率相比一般照片可以提升约8倍左右。这种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结合人工智能的目标识别技术,可以将地球表面的任何秘密揭示无遗,即便是一辆吉普车的活动,也能被及时发现。
其次,超低轨卫星能够实现近实时的监测能力。通过建立星间链路,超低轨卫星之间可以直接传输数据,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输。例如,当一颗超低轨卫星在诺福克军港拍摄到美国福特号航母准备出航时,图像数据可以在几秒钟内传输到中国大陆的运营中心,实现近实时的监视能力。而且,预计这个超低轨星座将由300颗卫星组成,可以保证15分钟重访周期,实现近乎实时的全球监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实现超低轨卫星的运行,航天科工集团还需要克服一些技术难题。首先是对卫星气动外形的优化,通过设计类似飞机的外形,降低空气阻力对卫星的影响。同时,采用离子推力器和化学推力器等技术,来抵抗空气阻力对卫星工作寿命的影响。去年,日本发射了超低轨技术试验卫星"燕子",其最低轨道高度达到了世界记录167.4公里,证实了超低轨卫星的可行性。对于中国的航天科技来说,克服这些技术难题并非不可实现的挑战。
不过,有关这个超低轨卫星星座中“通遥一体化”这个词的具体意义,目前航天科工集团并未详细解释。但我们可以推测,其中可能包含两个可能的理念。
首先是为地面用户提供通信服务。虽然卫星通信服务对各国来说受到严格管理,但这并不排除未来中国航天科工有可能获得相关牌照和频率资源,向地面用户提供通信服务。

而第二种可能性则更具有战略意义,即卫星之间具备星间链路,实现卫星之间的相互通信。通过这种技术,一颗卫星拍摄到的图像数据可以不经过地面中转,直接在星座内部传播到全球各地。这意味着,中国的超低轨卫星可以实现近实时的全球监视能力,并在必要时对准任何敢来挑衅的敌人。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担心超低轨卫星的安全性。他们认为,这些卫星轨道低,可能更容易遭受攻击。然而,事实上,即使有些国家不喜欢中国部署如此庞大规模的星座,但却没有什么办法阻止。要想摧毁这些卫星只会导致它们变成太空碎片,形成类似移动的水雷阵,威胁到所有人。而要在全球范围内对这些卫星进行干扰,就需要部署大量的干扰站,成本高昂。另外,使用美国的X-37B空天飞机进行抓捕行动,每次飞行的成本将远远高于补发射一个星座。因此,超低轨星座在安全性保障方面并不成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航天科工集团部署这个超低轨星座的初衷是践行和平利用太空的理念,将遥感图像主要服务于农业、渔业、环保和能源等领域,尤其在灾害监测和应对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然而,如果有国家对中国咄咄逼人,那这些超低轨卫星的镜头也可以投向敢来挑衅的敌人。
综上所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打造的300颗超低轨卫星星座具有高分辨率、实时监测和通信能力强、工作寿命长和安全性保障的优势。在战略层面,这款星座可以对美军的星链卫星形成巨大优势,尤其在空间作战中可以"堵死"星链卫星。无论是中国的国家战略还是国民日常生活,都将受到这个超低轨星座的深远影响。未来,全球的航天竞赛又将因此多了一位强劲的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