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武灵王:月去春寂寞,遗恨满沙丘

现居深圳,离小区百步之遥便是园博园,几如俺家后花园一般,每天都要去转上一圈,锻炼身体加赏景,一举两得。

园中楼阁林立,小桥流水,景致秀美,是深圳难得的风景优美之地,也是网红们打卡的必到之所,只要不下雨,每天都有众多红男绿女们,身着汉服来此拍摄,甚至晚间也有剧组来这弄些电视剧桥段。

看着这些男子峨冠博带,女子长袖拽裙,很是养眼,我突然想起,当年有一国君,将这具有中国特色,宽袍大袖的汉服改为胡服,大大增强了本国的军事实力而碾压群雄,从而被大学者梁启超先生誉为“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他便是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

尽管我觉得梁先生有些过誉了,但当年这赵武灵王实在是位狠角色,他一改自古战争以兵车为主的阵势,主动向胡人学习,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骑兵部队,灭中山、扫韩魏、退齐楚,成为当时的第一军事强国。

但是,他又是一个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之狂人,一个历史上第一位自愿退位之国君,一个被活活饿死之“倒卧”,最后,成为一个似乎人们只记得“胡服骑射”这四个字,而被认为他所有的功绩就是换了件衣服的人,所以,他也是一个可悲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见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唯一自愿退位的国君,这一看就是书没读好,古代自愿退位的君主多多,虽然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外敌来袭时的躲祸,如宋徽宗;有的是年老无奈之举,如乾隆;有的是为了享乐,如宋高宗。

当然,最多的是名为自愿,其实是被逼,如汉献帝之曹丕;但是,即使是为了国家强盛,壮年之际选择退位也是有的,比如燕王姬哙为推行改革使燕国富强将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而且还不是传子,传的是外族之人,所以,说赵武灵王是唯一,就是很不负责的说法。

记得纪录片《风云战国》中在介绍赵国时,对赵人有个评价,就是“作”,如果从赵武灵王的一生来看,这对他而言简直就是量身打造的专用术语,他将赵国“作”到强盛,又将国家“作”成内乱,最后是将自己“作”上了不归路。

赵武灵王,名赵雍,嬴姓赵氏,邯郸人;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

赵武灵王在位的时候,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军制政策,不断推动赵国军力日益强盛,在位期间吞灭中山国,大败边患夷族,开辟云中、雁门及代郡,修筑了赵长城,在鼎盛的之时为了专于军国大事,让位于儿子赵惠文王,自己被尊称为“主父”,后遭沙丘之乱,被幽禁饿死,追谥“武灵”,后人尊称赵武灵王。

以上简介官方通则,一堆的名头中我以为这政治家一项是严重地不相符,他只是出身在帝王家,顺势弄了个国君当当,在政治智慧上,实属低能儿一枚,于军事家也稍显勉强,只是改革家他是当得起的,至少这“胡服骑射”是他最显著的标签。

我们从他的谥号就能看出,刚强直理、克定祸乱曰武,荒唐胡闹、胡作非为曰灵,尤其是这个“灵”字,在谥号中自不是个好词,那一手造成三国乱世的皇帝刘宏,便谥为汉灵帝,只有这刚愎自负,昏庸乱为之人,方得此谥,这与政治家的称号完全是不搭界的。

只是这“武”于他是当之无愧的,他是崇尚武力之人,一生看重这征伐之事,比他当这国君还要上瘾,他后来主动让位也是缘于此,想自己避开这国君每天要处理的烦心事,一心一意地去开疆拓土。

他曾自己冒充随从出使秦国,以观察敌国的风土人情,地势险要,还亲自考察了他的对手秦昭王和宣太后,要知道,这宣太后便是电视剧《芈月传》的原型,这样的魄力是空前绝后之举,后世绝对找不出第二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国虽处北地,却是四战之地,周围被齐、燕、林胡、楼烦、东胡、秦、韩、魏等国包围着,中间又横穿着一个中山国;三家分晋后,当时的魏、韩两国均属强国,而且也有着一统三晋旧地的宿愿,所以,经常是纠集一些国家率先对赵国发难。

而北边是游牧民族,赵国正好是位于中原民族和北方戎狄民族的交汇处,这些游牧民族经常南下抢掠,狼烟不断,弄得赵国始终是处于紧张的状态,为此,赵武灵王上位后,立即组织对北地的防御,其主要手段便是在反击的基础上,大力修建长城,这便是著名的“赵长城”。

所以,后世将修长城的功劳算在秦始皇的头上是不准确的,秦皇修长城自是没错,但更多的是将原来各国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这“赵长城”。

赵国地处边地,但防御的成本亦是很高的,在赵武灵王执政之时,正是“合纵连横”热闹之际,赵国作为一方诸侯自是其中的重要角色,在多次联军成立攻打某个国家时,多有赵国的身影。

但是,赵武灵王是有着自己原则的,一直是秉承出工不出力,以力保自身实力为最高准则,他虽是置身其中却是独善其身,这与其当时实力并不强大有关,他在隐忍中,慢慢地壮大着己国的实力,他的眼光一直是盯着盘踞在赵国腹心,几乎将赵国一分为二的中山国。

为了消除这个割裂赵国南北的心腹大患,赵武灵王经过十数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攻灭中山国,实现了赵国在整个战国时代的最大成就。为了庆祝这一重大胜利,他下诏赵国全国放假五天狂欢。

在此期间,他还储蓄力量,结交友好,最大的成效是扶持了燕昭王和秦昭王在燕国和秦国上位,这为赵国在战国乱世的前期赢得了声誉,积累了政治资本,也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时机。

赵武灵王是个迷信武力之人,他是绝对不相信所谓政治和外交的力量,笃信只有自身拳头硬了才有话语权,这虽然有些幼稚,却也并非全无道理,也正是这样的思维,让他克服一切困难,消除所有障碍,义无反顾地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

这样的改革,颠覆了以往交战使用战车的战阵,使得骑兵正式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这极大地提高的赵国的军事实力,当时对战车的交战几乎就是碾压的状态,也是当时华夏民族对少数民族的融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毕竟只是局限于军事的一场改革,随着各国纷纷效仿,实力差距很快便赶将了上来,相对于其他国家所进行的全方位改革,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史云:“以书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事之变。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当时各国都在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和变法,如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等等,最著名的当然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在赵国的历史上,很早以前还是进行过改革和变法的,如赵简子及赵烈侯,但是,都不是很彻底,而赵武灵王只能说是一次军事上的变革,与其他各国全面的变法相比,是有着很大差距的,因为,战争本质是综合国力的比拼,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军事层面上的博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导致他身败名裂的,当然是让位之举,他的第一位夫人是韩王的女儿,生有公子章并立为太子;韩夫人早逝,继娶美女吴娃,那爱得是不行不行的了,吴美人为他生下公子何,他钟爱异常。

可惜红颜薄命,吴美人亦是短命之人,逝如秋露,不久便染病而亡,她临终前要求立其子为王储,赵武灵王一口答应,于是废黜公子章,立公子何为太子。

王位的继承关乎国家安危,赵武灵王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一个极低级的错误,他先是立储长子,这个没问题,立储以长;而后来立公子赵何为储,这废长立幼本是大忌,好在他的威信还足以服众,一时也似平稳地渡过来了。

壮年之时让位,这其中自是有他独特的考量,他热衷征战,经常率兵在外,纵横疆场,何时万一有个闪失,国内必有内乱,不如早些让位,自己能安心在外开疆拓土,何况,这其中还有一种扶上马再送一程的意思。

虽然让出去的只是“部分”,他手中还是牢牢地掌控着兵权,但是,他的这一举动是造成的朝堂之上极大的混乱,形成了大臣们无所适从之感,因为,赵国已有新王。

他让位时的太子何时年仅十余岁,但是,原来的旧臣们都在为辅佐新王而竭尽全力,以期为各自的发展而据护翼之功,当赵武灵王发现这些拥有极大权力的旧臣们越来越不听命于已时,想要改变却是为时已晚了。

于是,他又想利用手握兵权之利,欲立已废太子公子章掌代郡之地,将赵国一分为二,这一是弥补自己内心之愧疚,也想以两子互立为王而有所牵制,以此来保证自己能在其中得左右之利而确保其“主父”之地位。

将一个好端端的国家一分为二,且将要形成三股势力,这赵武灵王可以说是战国时代的一个异数,通俗地说便唤作奇葩,对立储之事视同儿戏,随意为之,想法是异常天真,因为,他自以为是的设想,是严惩违背政权构建基本准则的空想,是引起内乱的根源。

泰阿倒执,权柄渐失是必然的,往日“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格局已被打破,赵武灵王开始后悔了,他想夺回已失的权力,决意重回王位,但是,当公子何及党羽们得知消息后,采取先下手为强的策略,击败作乱的公子章,并将赵武灵王囚禁于沙丘宫中,直至饿死,可惜一代枭雄,就此谢幕。

结局是悲惨的,但赵武灵王充满传奇的一生,还是引得后世在那战国乱世众多君王中的特别关注,他多次亲自率兵征伐、深入虎穴考察知情、克服万难推进改革、使赵国一跃而为军事强国,这些特点也引得后世一片地狂赞。

在他眼中是没有规矩而言的,他是跳脱于规矩之外的存在,思想异于常人,所以,他可以废长立幼、可以让位侍从、可以裂国以封,完全不按规矩出牌,奇思妙想如天马行空,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举动,风险、先例、经验、权衡这些对他都毫无限囿之障碍,只要他觉得可以,那必定是要一跃而起,勇往直前的。

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

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

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

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

这是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所写《登大青山访赵长城遗址》一诗,是对赵武灵王持肯定态度而大加赞扬的,这也是千百年来的主流观念,但是,历史上对其让位之举及裂国分二子的荒唐行为,也是鄙夷至极的。

百年见存殁,盖棺难论定,他的长项,可以使他成为一代枭雄,横扫千军;他的短处,亦能将自己陷于绝境,行事反复,优柔寡断、倒行逆施,父子离心,群臣交攻,沙丘横丧,终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花样作死,昙花一现,徒留下,一世英名,千年笑谈,盖棺难定,黯然神伤。

观中国数千年史,由职业军人做到君主者,比比皆是,宋太祖赵匡胤、唐太宗李世民俱为翘楚,而由君主做到职业军人者,千古唯其一人,而且还是主动为之,这样的奇葩之事,也就只能发生在这奇葩之人身上了。

不过,作为职业军人他应该是合格的,所以有时我在想,赵国是因长平之战而一蹶不振,最后招致亡国,如果是这赵武灵王还在,让他来对阵白起,我想,笑到最后的,定是这赵武灵王,你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