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一部在筹拍阶段就已经开始大肆宣传的国产电影开播了。

它的阵容非常豪华,黄渤、费翔、李雪健、夏雨、袁泉、陈坤等等大咖加持,而它的故事也确实恢弘壮丽,聚焦在独属于我们的神话史诗《封神演义》。

这部新作便是《封神》,乌尔善导演决心用三部电影来重现商代末年神魔人大战的那段神话经过,而如今正在热映的便是《封神第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关于对《封神》三部曲的期待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开始。

有的网友会说“太好了,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指环王》要来了”,而有的网友则会回怼“什么鬼《指环王》,老子有老子的名字,封神”...期待与骄傲之情可谓溢于言表。

不仅如此,直到前些时间《封神第一部》点映的时候,网上就有不少影视大V坐实它就是“国产神话史诗”的榜样,认定它足够给后来者带来非常非常大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份骄傲之情怎么少得了剧组本身呢。就在7月20日公映这一天,官方就在微博投放了“看封神见证中国神话崛起”的广告。

“崛起”究竟代表怎样的份量相信已无须多言了,总而言之,这次的《封神》似乎真有能耐一举冲击“神话史诗”了!?

但是,我对此有不太一样的看法。电影我在上周点映期间就已经看过了,观影体验那叫一个一言难尽。

从视觉维度来说,《封神第一部》确实拥有“史诗”的质感,无论是恢弘壮丽的宫廷建筑,还是战场上的剑拔弩张。

亦或者是法术施展时的天翻地覆,以及各种神魔鬼怪的隆重登场...等等等等都能感受到制作人给我们带来的视觉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只有特效上的诚意是绝对不可能撑起“史诗”二字的,而在我眼中《封神第一部》就像是乌尔善导演说要给我们做顿满汉全席,会场也布置好了,仪式也安排妥当了,结果端出来的就只是一坨坨别的什么东西。

你不能说它有多烂,但就真的特别没有意思就是了。

《封神第一部》究竟讲了什么?

《封神第一部》的故事和过去我们看过的改编都有点不一样。它开始于纣王登基前夕,那时候的纣王叫做殷寿,同时他还不是太子,在他之上还有一位等待继位的哥哥。

那时候的殷寿是非常英勇善战的,他不仅是一众质子的偶像,还能凭借卓越的战术拿下久攻不下的苏家都城,而该都城也正是妲己的老家。

到了后来殷寿得到妲己的帮助用妖术成功除掉了父亲和哥哥,让他登基成为了纣王。只不过在登基之日朝歌迎来了天劫,迫使纣王当众承诺会在高台筑成之日将自己祭奠给上天,方才换来了短暂的和平。

随后故事围绕着两条线发展,一条是昆仑山委派姜子牙将封神榜送给天下共主,让后者借助仙器力量驱散天灾。

但奈何纣王在众人面前毫不掩饰残暴和贪婪,从而让姜子牙夺回封神榜逃离朝歌,并立下了要推翻纣王统治,让良善的太子成为新天下共主的决心。

同时为了达成该目的,姜子牙也曾号召四大诸侯联合谋反。但奈何事情败露,四诸侯被抓个精光,同时也引发了伯邑考用自己身体来拯救父亲姬昌,以及姬昌吃下儿子肉饼的经典事情发生。

而另一边则是太子联合姬发(姬昌的小儿子)对妲己狐妖的铲除,他深信纣王的残暴都是被妲己蛊惑和控制的,他想让父亲变回昔日那位英勇善战的偶像人物。

但这一切都只是一厢情愿。在随后时间中太子不仅在刺杀妲己的时候误伤纣王并沦为了逃犯,同是也在妲己的狐妖身份大白于天下的时候,明白到一切都是纣王的阴谋安排---他没有被控制,相反是他一直利用妲己。

到了最后的最后,太子被纣王处死了。同时虽然纣王曾一度被叛军杀害,但在妲己的全力救助下还是复活过来了,而姬昌和姬发也回到了西岐并准备对朝歌发动大战。

只是这场复仇战注定是艰难无比的,因为在剧末的时候,曾在远方征战的闻仲异能军团已经返回朝歌了。

从剧情概述可知,《封神第一部》主要是对世界观进行交代,详尽梳理了朝歌走向劫难的原因,以及给即将在第二部爆发的“封神大战”进行详尽的铺垫。

从过去的三部曲系列可知,第一部的“可看性”往往是有所欠缺的。但我们在开头也说过《封神第一部》是真不吝啬大场面的呈现,其在视觉上的质感是有那么点史诗味道的。

但注意了,第一部往往又是三部曲中最最最重要的存在,因为后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以第一部为基础的,而这个基础的重要性和画面的好坏没有多少联系,它更体现在“故事的合理与否”之上。

在我看来《封神第一部》的故事是有点拍砸的,而这个砸又分别诠释于三个方面。

一个是特别没劲的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封神系列中拥有重量级反派戏份的申公豹确实在开场不久就登场了,但制作人给他安排的戏份就犹如马戏团里的小丑。明明已经展示了强大的“头颅分离之术”,也明明安排他在追击姜子牙的时候使出飞天遁地的能耐了,但制作人依旧让纣王视他为杂技演员,一丝收编的想法都不曾出现过。

再之后落魄的申公豹就跑回宗派寻求力量上的帮助,而这一去就直接让他掉线至剧末才再次登场。同时在剧末的时候申公豹依旧出演“追逐姜子牙”的戏码,只是得到力量加持后的他能够召唤两头巨大的石狮子罢了。

一个重要的反派人物居然在整个主线中被几乎隐去,只能充当无足挂齿的“笑点调味剂”和可有可无的“视觉奇观提供人”。

是的,申公豹在最后那场追逐戏的插入是极其生硬的,无论从起因还是后续影响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而他出现的价值就只是强行给电影的结尾来上一出震撼特效而已,那时候的申公豹已经彻底沦为了“特效工具人”。

当然,类似的“待遇”不只有申公豹享受,包括正派的哪吒和杨戬也没有豁免。

他们俩本是天尊安排给姜子牙的强大助手,而一般来说拥有两大能够飞天遁地削铁如泥的神仙助力,那任何目标都是能够轻易完成的。如姜子牙轻而易举就能将封神榜送到纣王手上,以及反悔的时候又能轻易从朝歌军队和申公豹的围堵中逃离。

但让人没劲的是,哪吒和杨戬也是几乎没有存在感的。早在姬昌发现雷震子的时候就被姜子牙安排回昆仑山了,而且一走就是两人,且一走就是几乎整集消失,直到剧末叛乱的时候方才出现了一下子,随后又立即被安排带着太子尸体回去昆仑山了。

那为啥就偏要屡屡安排强大的角色隐身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叙事上的偷懒。

你不让强大的哪吒和杨戬一同消失,那在紧接着的姜子牙组织四诸侯谋反会议又怎么可能被太子和姬发抓个正着?又怎么可能单靠十来个朝歌士兵就能押送四诸侯去纣王面前问罪?而没有了问罪环节的发生,那又怎么安排伯邑考的赴死以及让姬昌确立推翻商朝的决心?

但这一系列重要事件居然是由一个“叙事偷懒”的安排所引发的。哦不对!应该是两个,包括姬发和太子的藏身地也是极其偷懒的,居然就刚好安排在四诸侯和姜子牙开会的破庙里...一切一切都只是为了叙事方便,而这种方便带来的观感自然就只会是“特别没劲”了。

哦不对!除了“没劲”,其实还引出了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世界观的不调和。

众所周知《封神演义》是一部充斥怪力乱神的神话故事,即异能和法术并不是神仙和邪魔专属的东西,包括人类自身也拥有一大群强大的异能人士,如托塔天王李靖、哼哈二将等等。

同时在此乱力怪神的世界观下,人类对异能的态度也就不会是“如临神迹”,而是偏向于“司空见惯”,这也是为啥申公豹在献技时会被纣王看不起的原因。

但问题来了,你一个对异能法术习以为常的人类军团,为啥在整个第一部故事中的征战都是如此传统?只懂得用投石机去攻城?只懂得用人海战术来推进?并在遇上汽油火焰的时候还会吃上一堑?

同样的,在剧末叛乱的时候,要不是申公豹的生硬插入并召唤两头石狮子来追击姜子牙,那那场叛乱也就只有挥挥刀剑和弓箭的份儿了,一点奇幻色彩都不带有了。

可以说整个《封神第一部》里人类对法术的认识都是莫名其妙的。不管是最开始时的攻城,还是最后的朝歌叛乱,影片传递出来的都只是“人类只懂传统武力”,是几乎没有法术和异能存在空间的。

当然,这种安排确实能让朝歌军队对苏家都城久攻不下有点合理的依据,让殷寿提出用破布遮蔽马眼有了智慧的体现空间,也让妲己的法术有了施展空间,让一个妖女突入凡人阵营的时候能有降维打击的效果就是了。

但在另一方面人类又会对修仙(姜子牙等人)和练妖术(申公豹)等人见怪不怪,随随便便就将申公豹打发而没有想过利用他的异能上战场,尤其看到最后安排闻仲带着一群异能人士返回朝歌的时候就更是奇葩到顶。

安排回朝的目的在于为第二部的神魔大战铺垫,但朝歌要是有这样的奇人,那何须对一只狐妖大惊小怪?又何愁哪座城池久攻不下?妲己那老家人不就只懂得放一把火吗?

这种奇葩的设定说好听点就是将法术异能工具化,需要他们出现的时候就出现,不需要的时候就彻底隐身别碍着故事推进---这也是为何申公豹和哪吒杨戬们经常掉线,且一掉线就是大半集的根本原因。

而说得不好听点,这就是所谓的世界观崩裂,制作人完全没有能力去调合一个人类与神魔共存的世界。

再进一步说,如果连神魔共存的基础世界观都不能构建好,那还拍啥《封神演义》呢?

那好吧,我们就不把它当作《封神》,而是作为一部掺杂奇幻色彩的架空历史剧来看待,其看点就在于纣王、妲己、以及太子三人的恩怨情仇总可以了吧?

我的回答还是不行,因为这部剧的“人物行为和动机”都特别特别的别扭,而这个别扭就体现在一个字上:蠢!

在纣王、妲己、太子这三人中,相对能被接受的是太子的蠢,因为他的蠢是有故事安排,而不是突然降智的。如在纣王登基那天突然请命父亲将皇位传给自己,好让自己替代父亲来祭天。这个行为便能体现出太子的耿直,而该耿直也曾遭到母后的指责,认为太子是缺心眼和莽撞的。再然后这种莽撞就被一路重现,直到彻底沦为了阶下囚。

但当这个“蠢”落到纣王和妲己身上后就会变得特别别扭了。

正如前面说到,《封神第一部》的纣王与过去改编作品是有点不一样的,他不是被设定成天生昏庸和残暴的存在,而是有智慧与英勇加身。如在剧初攻打苏家都城的时候便是一众质子的偶像,而他还能用话术来让苏家质子牺牲,以换取大义和程序上的正义。

也就是说纣王其实早就明白“政权合法性”的道理,而这也是他即便觊觎皇位但不会莽撞发动政变,以及会在登基那天承诺用自己祭天的原因所在---“合法性”不体现在自己有多强大,而是诠释于让民众信服自己是天命所归。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封神改编作品中,制作人都非常喜欢用“人祭”来突出纣王的残暴,即随随便便就能拉一大群人去祭天,强调这只是在满足纣王的杀戮欲望而已。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真实历史中商朝本身就拥有浓厚的“人祭”社会共识,民众不仅不会觉得这是残暴的恶行,相反还会认为这是保佑太平的必须,是对老天爷最强有力的“贿赂”。

所以《封神第一部》在纣王登基时让他对大司马说出“那我就用1万人祭天”,这段话不是什么残暴的体现,而是对历史真实和对政权合法性理解的一次诠释呢。

但在之后的时间里纣王整个人都变得有点胡来了。

随随便便就能拿手下性命来验证封神榜的真假,注意这不是祭天,这是妥妥的残暴杀戮,而该杀戮的出现也特别没劲,作为深知政权合法性的纣王居然在昆仑山神仙面前一点都不掩饰,属于妥妥的降智了。

不仅如此,在随后的经过中纣王都没有多少智力可言的。如在处决四诸侯的时候明明已经赢得质子们的支持,但他还是强迫质子手刃亲爹,以及在后来违背对祖先们的承诺硬要护下妲己等等,是硬要将残暴和欲望二字刻在自己的脑门上了。

注意了,我完全不反对制作人将纣王设定成残暴的昏君,但我觉得特别没劲的是,你在开篇赋予了纣王绝顶的英勇和才智,让他明白政权合法性的意义,那为啥在下一刻又突然拿掉所有的智慧,空余残暴呢?

我在观影的前期还以为是妲己的蛊惑导致的,但后来发现这一切都是纣王的安排,妲己只是他的工具而已。

当然,其实如此降智的原因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刻画一个“昏庸残暴”的君主是容易的,所有的不合理都能用“昏庸”二字来掩饰。但刻画一个“聪慧残暴”的君主是极其困难的,你得给他设计一套缜密且能自圆其说的行动计划,但这个困难事情显然对于某些连“基础世界观”都打磨不好的制作人来说是不太可能做到就是了。

也正因此,在纣王身上也就出现了一个最最最奇葩和降智的事情:

纣王明明老早就知道封神榜能让自己免除劫难,也清楚封神榜是来自昆仑山的,那他为何不拉上整支朝歌军队去昆仑山讨要封神榜呢?

你说是因为人类对神仙忌惮啊?那纣王对姜子牙等人的追击又怎么解释?以及用得了在追击姜子牙失败后,此后的剧情就彻底将封神榜搁置一边吗?当一个残暴的君主得知世界唯一能化解天劫能拯救自己的东西出现后,他有可能不穷追到底吗?

《封神第一部》给出的回答是:有啊!我直接将纣王写傻不就行了!!

至于另一个别扭还体现在妲己身上。新电影中的妲己是一个很奇怪的角色,她拥有人类妲己的身躯,但她的灵魂和意识却完全来自妖狐。

请留意“完全”两个字,这说明人类妲己在死亡前的那个怨念“永远不会臣服朝歌”也只是一个空话而已,是完全不会影响狐妖对妲己身体控制的,而狐妖对纣王的情感也是纯粹的跪舔。

这个“跪舔”就是字面上的跪舔,因为在剧末纣王被意外杀害后,妲己也带着沉痛哀伤化身成妖狐并跪着一嘴一嘴将纣王舔复活的。

但这种“舔”又是极其别扭的,毕竟故事曾交代过妖狐就是被纣王先祖(商汤)封印起来的,而纣王对狐妖的解封也完全是意外。

然后我就不懂了,为啥妖狐对纣王的情感不是憎恨?而是爱慕呢?你明明拥有控制人心的力量,明明可以轻而易举就让纣王的哥哥和父亲自相残杀,那为啥要一直活成纣王的工具呢?

那就这样的剧情安排还能让观众不感到别扭?

最后

如上便是我对《封神第一部》的详细解读和吐槽。这是一部众星云集且投入巨大的系列电影,而它在视觉维度的呈现也确实具备不少的质感。

但同时这又是一部在故事层面上特别没劲,人物的行为和动机设定上又特别怪异和别扭,以及整个最基础的神魔世界观都不能合理调和的电影。

它或许真不至于被称为“烂作”,但它和佳作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就是了。

至于所谓的“国产神话史诗”,我建议国产电影人和影评人们还是不要着急给它扣上那么一顶大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