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经济学人》7月19日文章,原题:若中国和印度成为朋友,将会怎样? 不久前印度与中国的边境事件,表明两国敌意在增加。然而,蓬勃发展的经济关系却是另一番景象,它可能令美国及其盟友忧心忡忡。

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一些中国思想家认为他对复兴东方价值观的呼吁显得空洞,中国人只能通过向西方学习来抵御西方。1947年印度独立时,人均GDP高于中国(按购买力计算)。但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在这个以及其他许多指标上都领先印度。到2022年,中国经济规模约为18万亿美元,印度约为3.39万亿美元。

如今,中印关系的基本面正发生变化,令两国重新评估彼此如何打交道,以及如何与其他国家打交道。美国及其盟友希望印中边界摩擦不可逆转地将印度推向决心制约中国力量的联盟。问题是:若印中找到了搁置争端的办法呢?

尽管印度在某些地区,尤其是印度洋,可以帮助美国,但它不愿正式结盟,也不太可能介入台海或南海冲突。在美国竭力遏制中国之际,北京有强烈动机稳定边界。新德里也是如此。莫迪似乎努力淡化边界问题,他知道自己的军事选择有限。经过多轮会谈,两国军队已从几个热点地区撤出,建立了“缓冲区”。7月14日,印度外长苏杰生在雅加达与中国外交官讨论了边界问题。最近几周他一直强调,没有和平稳定的边界,正常商业关系就不可能恢复。

在现代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印贸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到2020 年,中印货物贸易额激增至近880亿美元,中国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也是印度的重要投资来源,尤其在科技、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方面。中国一些品牌(在印度)也很受欢迎。边境冲突使这一切陷入危机。然而,双边货物贸易2021年增长43%,去年增长 8.6%。中国投资也在想方设法(重新)进入印度。

印度官员希望减少对中国进口商品的依赖,特别想要寻找中国替代选项的制造业跨国公司。苏杰生5月份称印度经济增长不能建立在“中国效率”之上。但许多印度商界领袖私下预测,若印度政府要实现发展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的目标,今后多年印度将不得不依赖中国进口。例如,印度制药业约 70% 的原料依赖中国。其他领域也存在经济协同效应。印度是总部设在北京的亚投行的最大借款国,还是总部设在上海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成员。

不断发展的商业关系将在双方的决策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两国都希望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反对西方在人权和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指责,并共同关注极端主义。

2015年莫迪访问北京时表示,印中两国在很多方面都反映出相同的愿景,拥有相似的挑战和机遇,彼此的成功能够给对方以启发。这种前景可能会令美国人及其他视印度为制衡中国之力量的人不爽。但这可能是两个亚洲大国通往可持续互利关系的更现实途径。(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