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20日,2023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第七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大会在中关村展示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峰会汇集了政、产、学、研、金各方人士,共同探讨金融科技创新与金融安全、数字安全与数字化转型等前沿话题,并见证了《中国金融科技百强企业竞争力报告(2023)》的发布。

报告中指出,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时间较短,存在较大的市场缺口。特别是在三年疫情期间,金融机构及互联网公司纷纷抓住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资产数字化的关键时期进入金融科技产业,为我国金融科技产业注入新活力。

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01

金融科技发展全球视野

2022年,全球金融科技市场表现稳中有进,融资数量为近五年来的次高水平。区域分布上,北美地区继续引领全球金融科技融资市场,占据了全球融资总额的42%。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地区占全球融资总额的31%位居第二,而欧洲、中东与非洲地区(EMEA)紧随其后,占全球融资总额的27%。

2022年支付科技、加密数字货币与合规科技成为三大主导领域,投资总额分别高达531亿美元231亿美元和186亿美元其中,合规科技领域的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年度投资热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我国金融科技市场规模保持增长态势,平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2022年金融科技市场规模达到5423亿元左右。其中银行科技支出达到3773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70%,保险科技和证券科技投入分别达到532亿元、423亿元。

02

洞见“2023中国金融科技百强企业”

今年是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连续第7年发布“中国金融科技百强企业竞争力报告”。本着梳理典型案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目的,报告基于企业申报数据、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等多维度进行严格遴选。评价流程主要分为四个步骤:企业申请材料收集、内部评价、外部评价和结果审核确认。评价指标主要由技术创新力、技术输出能力、成长力和市场影响力四部分,10个维度构成。

通过内外部评价团的评价和专家的论证,最终确认了中国金融科技各领域内竞争力强、资本市场认可度高、具有代表性的100家企业。从百强企业所在城市分布来看,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城市群的产业集聚效应依然明显,北上广深杭等主要城市的企业申请数量占比达 82%。但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发展的地域多元化趋势明显,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势头强劲,百强企业数持续增长,金融科技的发展潜力正在全国范围内得到逐步释放。

从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占应收比重来看,2022年超过五成的企业研发费用高于30%,比2021年增加8个百分点。其中,28%的企业研发费用超过50%,比2021年提高3个百分点。从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比重来看,专业科技人员占比大于50%的企业从2021年的 57%增加到2022年的72%。与此同时,专业科技人员占比小于50%的企业从2021年的43%下降到2022年的28%,反映出企业对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专利数量和分布情况来看,根据样本统计显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是2022年金融科技企业的三大核心技术要素,占比分别为28%、27%、18%。专利技术的分布表明,数据和技术的双轮驱动已经成为了当前金融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向。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将以安全为底线、数据为基础、智能化为目标、场景应用为抓手,全面推进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从产业分布看,企业主要以提供应用软件、数据服务和信息安全服务为主,其数量分别达到88家、80家和62家,反映出金融科技产业在强调信息安全的同时,也高度重视数据资产的深度挖掘和软件应用的场景实践。未来,在金融信创的潮流引领下,百强企业中着力于金融软硬件基础设施端的企业数量有望实现突破式增长。

03

金融科技领域主要服务商

在金融科技业务收入规模上看,2022年收入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别为恒生电子(600570.SH)、神州信息(000555.SZ)和广电运通(002152.SZ),收入分别为63.02亿元、55.90亿元和46.97亿元。

从行业细分领域看,2022年银行业IT支出达到3773亿元,相对于规模庞大的金融科技市场,银行科技服务商竞争优势不明显。在保险科技领域,2022年中国保险科技支出为532.62亿元,现阶段中国保险行业多数软件及服务的合同额均不大,市场集中相对较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证券业科技支出为423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1%。证券科技服务商收入基本不足10亿元,服务商之间收入差距较小。而资管科技行业服务商相对较少,业务集中度相对较高,前3名金融科技企业收入占市场总规模的56%。

04

把握金融科技发展趋势

第一, AIGC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和探索将不断加速。大模型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与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机构智能客服、智慧办公、运营管理、营销创造、智能研发等业务领域 的智能化水平,而且能够真正解决一线员工的痛点问题。与此同时,金融领域的大模型技术应用,也面临较高的算力、数据安全性和数据合规的挑战,且多数金融应用场景仍需要大量数据合规性清洗。因此,要加快推动相关技术及产品熟化落地,不断拓展行业大模型应用广度和深度,构建技术支撑、场景牵引、深度赋能的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产业生态。

第二, 跨链互通与隐私计算的融合发展,为数据可信流通提供安全底座。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在这一顶层规划指导下,金融业数据要素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针对当前阶段不同机构、不同行业独立建设区块链而形成新的“数据孤岛”问题,跨链互操作技术成为下阶段区块链研发的重点方向。跨链互通与隐私计算的融合,在保证原始数据不出本地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各合作机构既能保障数据安全,又能发挥数据最大价值,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为数据可信流通提供安全底座。

第三, 量子技术将成为未来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壮大,金融业数据规模的加速增长对计算能力的需求日渐不匹配,现有传统计算能力难以支撑愈加庞大的数据计算与分析,特别是高度依赖算力算法的智能风控、智能营销等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短板效应凸显,并成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征程中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而量子技术的发展将彻底打破计算能力的瓶颈,为推动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技术路径。

第四, 金融科技在转型金融领域的应用水平将持续提升,全方位赋能绿色金融。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全方位运用,将更好地服务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科技金融服务业务线上化、智能化转型,优化场景应用,同时推动科技金融精准融资、加速资本高效对接,并对环境效益和转型风险进行监测分析。金融科技将有力推动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第五, 金融科技应用将更加着力于服务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科创金融服务迎来发展新机遇。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2023年,金融科技应用将更加关注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未来将依托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强化数据共享在普惠金融和科创投资方面的作用,借助隐私计算等技术手段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数据信息披露、数据共享应用、数据价值挖掘等层面带来新进展。

第六, 金融科技伦理治理工作要求持续升级,建设多方共治的金融科技伦理体系的需求更加迫切。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将不断健全,治理举措全面落地成为趋势,未来金融监管“他律”与科技治理“自律”双管齐下,对金融从业者、信息科技服务机构的管理要求也将日益提高。科技伦理风险预警、跟踪研判和敏捷治理等有待持续强化,数据治理、算法模型治理、隐私风险评估等安全评估与合规审计手段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2023“光大杯”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国际创新大赛-

火热报名中

-2023中关村金融科技系列活动-

全面开启

-金融科技行业周报|往期回顾-

-行业资讯-

-专家观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