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神演义》在中国的神魔文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既有神魔妖怪相互斗法,又有王朝更替,涉及制度、文化和人性。基于此史诗制作而成的影视作品,经典不胜枚举。今日上映的《封神》可谓自带光环,加之,共规划三部曲,非常容易令人联想到《魔戒》和《指环王》等经典作品。但从上映后的反映以及大众影评人的评论来看,《封神》三部曲估计很难达到“经典”之程度。一方面,姜子牙、殷寿、苏妲己这些人物在中国民间早已家喻户晓,老版电视剧的荧幕形象已然镌刻到观众脑子里,新姜子牙或者新妲己大概率会遭遇挑剔;另一方面,神魔题材电影需要大量的特殊效果,这一直都不是中国电影的强项,容易出现拉垮。

好在,影视作品从不止于外在形象和特殊效果,更有对神魔、对制度、对人性的思考。《封神演义》之所以被奉为经典,正在于,它可以常读常新。任何一部相关影视问世,都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讨论。毕竟,神即意识形态。

重构改编,《封神》能否再度封神?

莎士比亚的戏剧精彩绝伦,但一千个人眼里也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影视作品一旦问世,也就不再属于制作团队,观众可以从任何角度理解和评价之。《封神》要想老树开新花,势必要进行改编。事实上,制作团队打磨五年之久,期间总不免会做一些重构和再创作,包括苏妲己的附身、姜子牙敬献封神榜、雷震子救姬昌等桥段,都和经典版不一样。有人认为很突兀,毁经典;有些人则认为创新恰到好处,自然流畅。当然,这些都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只是名场面姜太公钓鱼的改动,颇有点儿不理智:经典版姜太公钓鱼之处风和日丽、河水平静,同“愿者上钩”的意境相得益彰;而《封神》中的钓鱼之地,河水湍急,有网友调侃:这么急的水流,鱼儿根本咬不到钩。

导演乌尔善成名于“美学”,他在这个领域自然会竭尽所能,包括青铜兽面纹饰和水路道场服饰,都令人眼前一亮。另外,乌尔善还邀请到《指环王》制片人做顾问,在剧本、特殊效果方面也都有好莱坞人士把关。显然,乌尔善的野心不止于中国,更是想通过好莱坞的模式,走向世界,力求封神。

遗憾的是,中国电影的工业化程度远远落后于好莱坞,一些细部的分工体系尚不完善。乌尔善可以自己把关“美学”,使得画面恢弘、美轮美奂,却没有人帮他钻研人物设计,以至于颇有些走样。比如由费翔扮演的纣王殷寿,被赋予了全新的性格,外表英俊、高大威猛,再加上权力和财富,这些元素凑到一起,妥妥的高富帅,个人魅力堪比霸道总裁;而姬发则颇有点儿小镇青年的感觉,与霸道总裁分道扬镳,更像是野心膨胀和不甘心而已。

相比之下,老版《封神榜》的纣王残暴任性、荒唐无道,而姬发则替天行道,一脸正气,艺术水准高下立判。此外,混血女出演的妲己,主打一个魅惑,搔首弄姿,时刻呈现狐妖状态。显然,演员的舞蹈功底值得称赞,但太过于丰富的体态语言,相当于告诉朝歌众人:我是狐妖。效果却远不如傅艺伟的一双媚眼。

至于说,一众实力派演员,包括黄渤、李雪健、夏雨、袁泉等都奉献了精湛演技。

魔神打架,实则意识形态之争

平心而论,《封神》打磨5年,总会有其可取之处,况且,和经典版相比总是一件尴尬之事,我们不妨抱着更适的心态欣赏之。正如开篇所言,《封神演义》如史诗般波澜壮阔,常读常新,每问世一部新影片,都不免引发一场关于神、关于魔、关于人性的思考。神魔打架,实则是意识形态之争。

基于现代文明、科技发展以及人类对宇宙万物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人都已经把自己归为无神论者。但神魔作品层出不穷,且一直热度不减,即便现在我们仍然期待见到新姜子牙、申公豹、哪吒、杨戬、土行孙等等,他们来自于人的意识,更是人类内心活动的外化表现。

《封神》的故事主线依旧是权力冲突,神魔打架、怪物斗法,说白了就是争夺话语权、资源和地盘等等。而权力的顶点就是君王,可以说,他们的意识形态决定了国家制度。众人皆知,纣王暴虐,兴建酒池、肉林,受到狐妖魅惑之后,不理朝政,残害忠良。在纣王的意识形态中,或许还没有国家概念,更无大志创造盛世。基于此,君王身份带给他的权力和财富,就会把其人性弱点无限放大,直至生成“心魔”。为了验证妲己预测生男生女,准确与否,纣王竟然会直接杀戮孕妇,也会为了验证封神榜的作用,而随意草菅人命。总之,在他的意识形态里,没有国家观念,无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来振兴国家,更妄谈爱民如子,进而沉醉于自己的人性弱点。走到遭遇天谴之地步,情理之中。

姬发战队是姜子牙、杨戬、哪吒…都是风姿之神,代表着新意识形态,新的王朝,有一种天下共主、天下为公的意识;而纣王团队则是申公豹、妲己等光怪陆离之怪,代表着残暴、贪欲、腐朽等旧意识形态。姬发取代纣王,干翻旧王朝自然是顺应天道,只是人性数千年来,从未进步。我们也只能通过历史、影视、神魔演义来自我鞭策,以便能更好地控制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