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上调至1.5,于2023年7月20日实施。

消息公布之后,在岸和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大幅走高。在岸人民币一度逼近7.16关口,较前日收盘价一度回升逾600点;离岸人民币的升幅一度也接近500点,盘中逼近7.18关口。

据悉,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是调节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的重要工具。自2017年1月13日央行发布《关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以来,共经历过五次调整,其中三次为调升、两次为调降。

央行上一次动用此工具是在去年的10月25日,彼时,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跌破7.30关口,两部门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

有分析认为,与前两次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时的情况相似,本次参数上调的背景也是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加大。监管层通过动用稳汇市政策工具,是为了引导市场预期,避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范围之外出现大起大落。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介绍,所谓“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是“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中的一个计算因子,上调该参数可以提高对应的风险余额上限,便于境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增加跨境融资额度,有利于跨境资金流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同时,境内外汇资金增加后,相应结汇需求增加,也能起到稳汇率的效果。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调整上限既有利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也会直接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

实际上,虽然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过两波较为明显的贬值阶段,但在此次调整前,一直未动用外汇政策工具,显示出监管层对于维护汇率市场平稳运行的信心。

在7月14日国新办举行的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从当前看,人民币汇率虽然有所贬值,但是没有偏离基本面。从宏观经济大盘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同时,在应对多轮外部冲击的过程中,人民银行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也具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储备。

展望后续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普遍认为,虽然短期内可能面临波动,但有望逐步企稳,回归历史均值水平。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下半年,尽管外部形势依然严峻,但人民币汇率趋势性贬值的可能性不大。其中一个原因是经济基本面趋稳是人民币汇率维持基本稳定的基础。随着扩内需政策加速落地,国内整体需求有望回温,出口增速四季度可能边际改善。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国内调节外汇市场供求,稳定汇率市场的工具较多,从内外环境趋势看,继续看多人民币汇率走势,下半年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认为,展望未来一到两年的中长期情况,考虑到国内经济长周期依然向好,2024年美联储转入降息的概率较大,人民币中长期看反转升值的可能性较大,判断人民币汇率中枢可能从7.2逐步升值至6.7左右,回归历史均值水平。

本文源自银柿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