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公布了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及相关典型案例,包括刷单返利类、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虚假网络贷款类、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以及冒充公检法类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面对各种形式套路的网络诈骗,公安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综合采取多项防范措施,推出国家反诈中心App、云闪付“一键查卡”等反诈利器,最大程度预防案件发生,减少人民群众财产损失。不过电信网络诈骗花样不断翻新,群众受骗上当仍时有发生,如何长效治理任重道远。

但无论电信网络诈骗方式如何翻新,账户开立以及资金转移环节均需要经过金融机构。因此,金融机构肩负着反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责任。

去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实施。反电信网络诈骗顶层设计确定之后,金融机构有了法律依托,纷纷加筑反电信网络诈骗“安全网”。

作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兴业银行信用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和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加速落实内控机制,持续完善账户管理机制,以“监测-处置-宣教”三个核心维度为抓手,构建信用卡反电信网络诈骗风控体系,守护客户用卡全生命周期安全。

修内功,完善内控与管理机制

毫无疑问,构建反电信网络诈骗风控体系是保障客户用卡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兴业银行信用卡率先从严格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内控机制和持续完善账户管理机制两方为入口,真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首先,兴业银行信用卡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各业务环节对于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职责与具体处理要求,将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纳入申请、开户、交易等信用卡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同步建立以案倒查常态化工作机制,由点及面查补风险防控的薄弱环节与作业漏洞,从业务层面真正将各项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不断落实和完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调整信用卡新户开户数量限制,严格落实“断卡”行动相关要求,常态化开展存量账户的排查清理工作,对存在风险的账户及时采取管控措施,必要时移送公安机关。

不仅如此,兴业银行信用卡还进一步加强身份识别以及尽职调查机制。在开户环节中,严格审核客户身份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了解客户的办卡意愿、办卡用途;在卡片存续期间,加强身份证有效期识别,严格审核客户提交的身份证文件并留存相关记录。对于审核存在异常、身份证超出有效期等情况,采取相应风险管理措施,最大程度防范银行账户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最后,在中国银联的牵头推动下,兴业银行信用卡与银行同业协同合作,积极参与开发“跨行风险监测与账户核验平台”,建立跨行开户开卡核验机制。通过跨机构开户数量核验,清楚掌握客户名下同业信用卡数量,结合其兴业银行信用卡持卡情况,进一步完善账户管理。

强监测,提升交易监测识别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应用在提供诸多便利的同时,也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更新迭代,如虚假征信修复短信、虚假网络贷款短信、假冒链接等,各种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对于银行而言,较难识别客户是否由于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而出现信息泄露或遭遇卡不在场交易,因此在交易监控方面存在一定盲区。对于一些交易金额、交易时间与正常交易相似的情形,银行较难抓取到异常信息并采取拦截措施。因此对于这些高发且隐秘的犯罪行为,如何有效识别成为金融机构风控的一大难点。

为扫除监控盲区、捕捉隐秘诈骗交易,兴业银行信用卡不断优化监控规则和涉诈模型,持续提升交易监测识别能力,全力守护持卡客户资金安全:

一是持续优化交易监控规则。在信用卡交易监控过程中,密切关注电信网络诈骗批量事件,深入挖掘交易异常特征,并据此调优监控指标和参数配置,通过跟踪调整效果持续完善规则,尽可能减少后续客户因遭受电信诈骗而产生损失。

二是持续动态优化涉诈模型。化被动为主动,积极融入总行企业级反诈平台,依托企业级平台强大的运算能力与大数据支持的优势,结合行业成熟的专家规则模型和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模型,通过对黑样本特征的提炼定义涉案特征标签,并将标签组合构建规则库,同时通过对黑白样本的学习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借助规则库和机器学习模型两大利器,产出预警名单,并对预警名单内的账户进行调查、核验。依托涉诈模型高效监测识别,同一信用卡账户的涉诈资金金额下降超8成,风控效果显著。

三是建立完善申诉渠道。兴业银行信用卡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相关内容,对提出申诉的客户及时受理并开展账户核查,对于核查通过的及时解除管控,保障账户正常使用。

速处置,联动协作升级治理体系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名目繁多,涉及范围广、社会危害性大、公司化、专业化、职业化特征明显,甚至形成犯罪“产业链”。当客户陷入电信网络诈骗陷阱从而遭受财产损失后,如何快速且有效地处置止损就显得尤为重要。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是一场协作战、持久战。为牢牢守护客户财产安全,兴业银行信用卡与公安机关建立了高度协同、密切协作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对于公安机关通过“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交易风险事件管理平台”发出的查询、止付、冻结等指令,兴业银行信用卡依托7*24小时紧急联系人机制迅速响应,当下立即对涉案账户采取紧急止付、快速冻结等措施,确保账户“只进不出”,保证客户资金安全。另一方面,对于经公安机关认定的买卖冒名账户、涉案账户等风险名单,兴业银行信用卡积极开展倒查与处置,结合尽职调查与交易风险监测情况采取针对性、分等级的风险防控措施。

此外,为了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最新风险特征与作案手法,对症下药地加强风险防控措施,兴业银行信用卡持续加强与同业的信息交流、共享与协作,以行业联动协作方式提高个体机构的反诈风控能力。

多宣教,反诈科普提高防骗意识

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层出不穷,技术不断迭代升级,风险形式仍显严峻。在此背景下,为减少客户收到侵害的可能性,强化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和风险提示、提高客户反诈防骗意识显得尤为关键。

为了让广大消费者更加直观地识别各类电信网络诈骗陷阱,兴业银行信用卡从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法科普和加强银行卡管理风险警示两方面入手,依托“兴业银行信用卡”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官方网站、微信朋友圈等多种渠道,发布《小兴带你学|案例教学,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深入学习<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增强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等宣传内容,以长图文、海报等多样化的形式,向广大持卡人进行科普和宣传教育,强化金融安全与风险防范意识,保护个人财产安全。

总体来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指引下,兴业银行信用卡正在通过多样化的风险防控手段,持续推动反网络电信诈骗系统建设精细化、智能化和一体化,切实维护客户用卡安全,全力保障客户财产安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