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澳大利亚重新与英美签订了有关核潜艇的协议,这直接导致法国与澳大利亚之间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合作付诸东流。法国方面对于澳大利亚的违约表示十分愤怒,召回了驻美、澳大使,法国外交部长更是在公开场合“炮轰”这个小同盟。原本以为这件事会闹大,结果是一场闹剧,法国很快就没了脾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拜登致电马克龙近日,事情突然有了一定的转机。美国开始转过头安抚法国的情绪,美国总统拜登亲自给法国总统马克龙致电,讨论后续相关事宜。在通话结束之后,马克龙决定让大使重返华盛顿,这轮“脾气”算是基本发完了。从目前已知的报道内容来看,拜登并没有对毁约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只是说“要进行更广泛的磋商”。而马克龙居然就接受了这样完全不合理、避重就轻的说法,转头又将大使送回了美国,并且说要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双方还基本敲定了于10月底进行的会面。同时,美国方面也对欧洲地区的安全防务工作作出了更多承诺,马克龙也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法国利用潜艇事件使利益最大化对于这样的结果,各方都表示毫不意外。首先,法国这次的行动雷声大、雨点小,只有外长态度强硬,而马克龙一直强调的是法国要一个合理的解释。其次,马克龙只是撤回了驻澳和驻美大使,对于同在“小团体”内的英国,法国并没有任何动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为了向美国方面施压,马克龙还拉上了整个欧盟团体,把问题上升到整个欧洲的高度。美国在世界各地拉拢盟友,法国也没有闲着,一会儿说要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一会儿又与印度谈笑风生,承诺提供给印方诸多支持。不过以上这些种种行为,或许都不是出于真心,而是为了向美国施加更大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国作为欧盟的创始国,一直有一个主导外交事务的梦想的。然而从客观上来说,法国又一直受限于美国与北约。利用这次事件与各方讨价还价,争取利益的最大化,实现欧洲的“独立”,或许才是马克龙的真正意图。但如今看来,也许只换来了一通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