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到个悲伤的新闻。

浙江一家医院,接诊了一个30来岁的女病人,热射病,到医院就已经昏迷不醒了。

据家属介绍,家里没开空调,女人把电扇让给了孩子,等到家人发现女人情况不对的时候,她就已经陷入深度昏迷了。

虽然到了医院,但因为拖的时间太长了,医生全力救治也没救回来,30多岁的女人,就这样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生问家属,为什么这么久才送来?

女人的丈夫说,平时她不怕热。

我不知道这家人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不知道为什么家里没开空调?也不清楚为什么女人把风扇让给孩子,而不是跟孩子一起吹风扇?

总之吧,在2023年,年仅30岁的女人,因为这酷热的天气,在家里被热死了。

有句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国的绝大多数家庭也是这么做的。

家里有好吃的好喝的,先紧着孩子。甜甜的西瓜心,一百多一斤的车厘子,是孩子的专属福利。

朝向最好的房间,家里最舒服的座椅,也都是孩子优先。

就像浙江这位女子,家里没开空调,仅有的电风扇,也要让给孩子,宁愿自己热着。

有人说,哪有不怕热的,不过是想省点电。

如果是真的,就为了省点电不开空调,实在是太让人难过了。为了省点小钱,搭上一条命,太不值!

为了省电,家里就开一个风扇,唯一的乘凉电器,自然是让给孩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嘛!

如果,这件事情真如网上所说的,那孩子身上是不是就背负了一份沉甸甸的负罪:因为妈妈把风扇让给了你,所以她自己热死了。

对孩子来说,这也是一生难以抚平的伤痛吧!

02

我想起老家一个隔了很远的姑姑,一辈子省吃俭用辛苦劳作,攒了些钱给儿子娶媳妇。结果儿子还没结婚,她就突然晕倒在地里。

还好送医院及时,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这个姑姑是心脏问题,医生建议做介入手术,手术费要七八万块钱。

那时候农村还没有合作医疗,手术费需要全部自费,姑姑跟姑父这些年攒的钱是够手术费的。

但姑姑想着,做个手术花这么多钱,以后也不能干活了,把钱花完了儿子拿什么娶媳妇呢?

姑姑不肯做手术,姑父和儿子也不舍得花钱,怕花了钱治不好,更怕花了钱只救了一条命,什么活都干不了,还得有人照顾。

就这样,一家三口迅速达成共识,麻利地出院回家了,没多长时间姑姑就心梗发作去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病房里比姑姑病情还严重的病友借钱做了手术。

做完手术虽然干不了重活,但做个小买卖还是没问题的,没几年就把债还清了,一家人和和美美的过日子。

再看姑姑,她是把钱留下了,但姑父和儿子「有钱也不给老伴儿/老娘看病」的名声传出去了,没人敢跟她儿子结婚。

在家说不上媳妇儿,儿子在外边打工的时候带回家个女朋友,结婚没半年把家里的钱卷走跑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姑姑用自己的命换来的钱是留下来了,谁知道,这钱留下来也没起到多大作用。

也不知道他儿子在午夜梦回的时候,会不会想起多年前病榻上的老母亲,为了给他留下这笔钱白白丢了命。

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拿钱治了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有些时候,人总是以为是在为别人好,为了一些没那么重要的东西,肆意挥霍着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比如健康,比如生命。

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离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

03

把唯一风扇让给孩子的年轻妈妈,不舍得给自己看病的姑姑,为了孩子,为了家庭,让自己承受炎热,承受病痛,甚至丢掉性命。

她们都是伟大的,至少在她们做出为了孩子不顾自己决定的时候,她们是一心为孩子好的母亲。

在很多家庭里,母亲都是牺牲的角色。

饥荒年代的母亲,不爱吃饭,不爱吃肉,不爱吃鱼,她们是爱吃剩饭的人;

能吃饱穿暖了,母亲又是家里最勤劳最不怕累不怕热的人;

孩子需要陪伴,需要照顾,母亲又是那个放弃事业向家庭倾斜的人。

母亲做的很多决定,都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唯独不是为了她自己。

在《反挫》里有这样一句话:

顺从和牺牲之类的表现,是文化赋予女性的传统荣誉徽章,选称这能让女性的到社会的认可和关爱。

被“顺从和牺牲”的观念禁锢就来,很多人就觉得这是母亲该做的。她们就应该为孩子放弃自己,她们自己也这么觉得。

但看了这么多为孩子付出一些的母亲,母亲的伟大付出,并没有什么好结果。 归根到底,是因为有些是牺牲,是违背人性的。

为了爱孩子完全不顾自己,只会让自己成为可怜的牺牲品,孩子则理所当然享受母亲的付出,没有丝毫的体恤。

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又怎么奢求别人爱呢?

最后,我想说,女人的身份可以是妈妈,是妻子,是女儿,但最首要的身份,应该是自己。

给自己加满油,照顾好自己,才可能做好其他的身份。

更多走心分享,关注▼▼▼@ 柚妈充电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