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入伏,内蒙古的天儿特别热,下班坐公交,一车人都被热的眉头紧锁。

忽然的争吵声让我悄悄关停了手机的音乐,摘下耳机,定睛去看,原来是一个大妈嚷着要求我面前的年轻女人给一位拄着拐,颤颤巍巍的老爷子让座,出言非常不逊,张口闭口都是“现在的年轻人,真不像话!”“一点素质都没有!”“不配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逼着让座的女人翻了个白眼,因为离得近,我发现她手里好像捏着一个类似于B超单的东西,于是我合理猜测她是不是怀孕了。

女人甩着手里的病历,语气同样不善:“我去看病,(医生)说我脑子里有病了,我也难受,我为啥就必须得让座!”

大妈更加愤怒,指指点点,张口就骂:“你就算死了,也得先当回人!看见老人不给让座,你还算是人吗?生病了就不让座了?”

BALABALA......两人你一言我一句,吵得不可开交。

我有些漠然,一边后退一步避免她俩打起来误伤我,一边心里暗暗咋舌:“瞧吧,又是一个现实版的《搜索》,这女孩儿可真倒霉!”

许久,激烈的争吵终于让车厢里一直同我一样保持沉默的人们出了声。大家制止着她们愈演愈烈的争吵,有其他年轻人给那位拄拐老人让了座,然后安慰着神色激动甩着病历的女孩儿。

他们说——

“不让就不让吧,她不让不也有别人让,人家也不舒服!”

“年轻人工作一天也累呢,不让也没啥,谁说非得给老人让座了?”

“阿姨你这是道德绑架,人家也是生病了才没给让座,你说的也太难听了!”

“因为生病才不让,你干嘛那么说人家”

我是震惊的。

作为一个天生的悲观主义者,我总觉得这个世界冷漠又自私,一点都不可爱。而此刻,我震惊于它完全不是我想象中那样残忍冷漠,一成不变。

2012年,一部高圆圆和赵又廷主演的《搜索》振聋发聩,让大部分中国人开始认识到“网络暴力”的可怖。

可是反省之后,现实生活中却还总是数不数胜数地出现“年轻人没给老人让座,是什么毁了当代年轻人”诸如此类的文章标题,《搜索》似乎引起大家的反思了,又似乎并没有,我开始怀疑是这个社会本就顽固不化?还是固执的人们选择性装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北京上学工作的那几年,我甚至讨厌坐公交。因为不管是工作一整天非常疲惫,还是生理期小腹疼痛如绞,又或者夏天碰上大堵车,一摇一晃让人头晕目眩,一旦新上车的老人没有座位,我就会被售票员或者其他乘客立刻拎起来,顶着“年轻人真没素质一点都不自觉”的谴责目光,筋疲力尽地找个扶杆倚靠。

有时候也会气呼呼发朋友圈,吐槽那些“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爷大妈们可看着比我强壮多了。

最后,在大家的谴责声中,耀武扬威的大妈灰溜溜下了车,生病的女孩含着泪扯起了胜利的笑容,这不是一个不让座的年轻人打败了道德绑架的老人,这是一个温情的社会打败了过去那个只有“礼仪道德没有人情冷暖”的社会。

距离《搜索》这部电影上映已经11年,虽然脱离艺术加成,回归现实生活,身边没有道理可言的事情依然很多,那些不讲理、试图道德绑架、PUA我们的“热心市民”比比皆是,

但是今天所见所闻,让我开始萌生了希望和信心,有信心它会越来越好,有希望它能生出温度

哪怕慢一点

慢一点,其实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