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88年,王阳明到南昌诸养和家迎娶他的女儿诸氏。岂料,就在一刻千金的新婚之夜,诸家人发现王阳明却不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阳明在出生前,他的祖父梦见天上有位神仙踏着云彩飘到大院上空,突然将一个孩子抛出,紧着被孩子的啼哭声惊醒。

随后孩子的出生就是王阳明,祖父给他取名叫王云,寓意贴合梦境的祥瑞。

然而长到五岁的王云,却不会说话,可把一家人给急坏了。

一天小王云在家门口玩耍时,一位僧人路过摸了摸他的脑袋说:“有出息的孩子啊,可惜道破了天机”!

这时在一旁的祖父才恍然大悟,立即着手给他改名。

随后祖父在《论语》中的“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祖父希望王云能用仁德守住自己的本心,所以为他改名为“王守仁”。

改名后的当晚,祖父在欣赏自己写的“大学之道”的书法,还小声喃喃自语这4字,但是却没有下文了。

而在一旁的王阳明脱口而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滔滔不绝的背诵着。

从此后,王阳明就是家里的重点培养对象了。

在他十岁时,父亲王华高中状元,随后一家老小搬迁去了京城。

父亲将他送往当地最好的私塾上学。

一天在课堂上,教书先生问大家的理想是什么?

基本上学生的回答都是希望求取功名,而王阳明却摇摇头说:“不对,学习最重要的是做圣人,做像孔孟一样的圣人”。

这可把教书先生给气的不行,直接把他送回去,对他父亲说:“你是状元,你的孩子还是你自己教吧,我教不了啦”。

王华一听说自己儿子要做圣人,气的前胸贴后背。于是就想着给他物色一门亲事,好让他收心好好学习。

公元1488年,十七岁的王阳明,按家里长辈的意思去迎娶南昌布政司参议诸养和的女儿诸氏。岂料,就在一刻千金的新婚之夜,诸家人发现王阳明却不见了?

而此时的王阳明是因为白天完婚后,觉得时候还早,于是想着出去走走。

这一走居然走出了诸家,在街道上漫无目的地游荡起来。

不知不觉地走到一处道观,抬头看时发现了“铁柱宫”三个大字。

王阳明也没想就直接进去,当时已到深夜,他成了唯一的香客。

进去后发现有个老道士正在打坐,于是王阳明向道士请教关于养生的问题。

于是两人一晚上都在聊养生,早把新婚之夜抛之脑后。

次日回到家中,夫妻二人的关系至此就生出了隔阂。

后来王阳明也就一门心思在求取圣人的道路上。

在二十八岁时,王阳明连考了三次才考中进士,进入官场为朝廷效力。

而此时的明朝宦官刘瑾,很受明武宗朱厚照重用。

而十五岁的皇帝年幼还喜欢玩乐,刘瑾把控大权,不仅嚣张跋扈还操纵武宗把持朝纲。

使得清流一派的忠臣们个个看不惯刘瑾的做派。

1506年冬,戴铣薄彦徽等20名清流不顾自身性命,连名上书弹劾刘瑾等人,结果却被打成死囚。

当时任命为兵部主事的王阳明很是义愤,连夜写了奏折为这些官员辩护,请求武明宗释放他们。

而武宗皇帝看了他的奏折后,极不耐烦地对刘谨说:“这些小事就不要烦我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刘瑾对王阳明等人早就恨之入骨正愁没有法子,这回正好把文人的傲气给打掉。

当即下令将王阳明带到午门,众目睽睽之下脱掉裤子打了40大板,打的奄奄一息又被关进了大牢。

王阳明被扒掉裤子廷杖的事,很快传了出去。

百姓们都知道这位直言进谏的忠臣,王阳明的父亲也更为激动,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给老王家丢脸。

后来王阳明能活下来全靠的是自己的意志力。

此后又被贬到了贵州龙场,王阳明看明白了世间复杂,明白自己到底追寻的是什么。

于是,在贵州龙场创办了自己的学校,为普通人扫盲,为自己的弟子讲授心学。

王阳明找到了自己苦苦追求做圣人的道路,也做到了致良知,知行合一。

这也是后来王阳明能够屡战屡胜的原因,仅用几千老弱病残的部队就将宁王朱宸濠的10万大军打得大败而归。

王阳明的一生经历了诸多起伏和挫折,却不忘初心坚持着自己做圣人的志向。

他创立的心学,强调“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强调良知的重要性。

提醒我们要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需求和价值观。

如今心学的学术思想还一直受到日本等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尊崇。

让我们向王阳明学习,探索心学的智慧,以心为主导,修炼内心的平静与善良。

用心学的智慧引领我们的日常生活,成就更美好的自己。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关注留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