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4岁清华博士毕业生,将任985高校准聘副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7日,清华大学分享了电子工程系博士生安琪儿的经历,引发关注。

九年前,16岁的安琪儿入选“领军计划”,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就读。

本科期间,安琪儿并未像其他人一样,立即在挑战杯等科研培养计划或赛事中大展拳脚,反而选择“潜水”于电子系各个方向老师的课题组、实验室里。“通信、图像、人工智能、电路……本科时,我去旁听了系里所有专业方向代表老师的课题组组会。”

经过深入思考,安琪儿发现了一个尚未取得完全技术突破的蓝海领域: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越发自动化、智能化的今天,要将自动驾驶变得更完备、要把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其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关键问题的解决——视觉感知。

安琪儿和研究团队希望通过多个机器人或多移动平台实现多机协作,使得视觉感知实现“1+1>2”的效果。

博士五年来,安琪儿以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及会议发表共11篇论文,其中SCI期刊文章6篇、EI会议文章5篇。

此外,安琪儿还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校级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临近毕业季,高中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的安琪儿,最终选择加入西北工业大学,任航天学院准聘副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校教授年轻化”引热议

事实上,近些年青年学者不断发力,“90后”甚至“95后”活跃在学术舞台。

  • 2022年,“95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张志维,一毕业即留校任教并被聘为特聘副教授。5年硕博连读期间,他以第一作者共发表了10余篇SCI论文。

  • 2021年,西北大学化工学院2021届博士毕业生赵浩安留校任教。当时的他手握20余篇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斩获5项国家发明专利。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0篇的SCI论文中,包括了2篇一区top、5篇二区。

  • 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届博士毕业生侯涛刚,一毕业就被北京交通大学聘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副教授。直博的三年间,他发表了第一作者论文7篇,所设计的智能机器人共斩获11项专利,并被北航永久保留展览。

  • 2020年6月博士毕业的李晟曼发表了10余篇高水平SCI论文,一毕业就被湖南大学聘为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2021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我们鼓励高校对优秀青年人才破格晋升,大胆使用,根据学科特点,确定青年教师的评价考核周期,鼓励大胆创新,持续研究。”

对于高校教授年轻化这一现象,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彭真明曾在科学网博客撰文表示,教授年轻化是高校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他认为,给年轻人一个快速成长的平台和机会,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之路。至于年轻人,早早晋升教授,在过早的光环下能否把握机遇和促成良性发展,那就看个人了。

不以年龄论英雄,愿“安琪儿们”在新的岗位上,继续闪闪发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

高教志 ID:cncollege

关注高等教育发展 / 关心大学教师成长 / 关怀大学生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