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是什么?数量多真的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好的表现么?被叫停的地铁规划的实际意义又是什么呢?

项目叫停

截至2023年,全国共计52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地铁),总运营里程接近一万公里。而北京、上海、广州等头部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也走在全国前列,但进入到今年,项目却被叫停。

相关信息指出国家层面开始对一线城市的地铁项目改变策略,其中新一线城市重庆的情况最为明显,总计19条地铁规划项目被叫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地铁的消息出现后,广东东莞也就项目叫停发布同意通知,消息指出,东莞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同意解除轨道一号线PPP项目合同。意味着项目叫停不是对过度规划的管制。

更类似于一种对项目本质的重新定义。那么地铁叫停与规划和经济又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要对地铁管制,而不是对其他类型的公共交通采取管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开来看。在规划方面,地铁的优势更多的集中在交通便利以及城市空间价值运用的基础上。在第上空间和地下空间可以同步运用时,这对城市的效率有明显的提升,且存在经济价值。

但是,重庆和东莞的地铁项目叫停中,也很明显的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地铁规划本身的问题,另一个是规划后的执行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方面的19条地铁规划在数量上过于扎眼,相比全国范围内最多地铁的城市北京而言,仅仅是被叫停的项目就接近了北京地区的总计数量,截至2023年北京地铁数量仅为27条。

而重庆方面已经在运行的地铁数量已经达到10条,如果没有产生限制,重庆将成为我国的地铁之最。但是限制并不是仅仅因为数量,而是经济与规划并不相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重庆市GDP总量为29129.03亿元,而北京GDP为41610.9亿元。两者的经济结果差距还是较大的,也表明在规划中重庆并没有更多的放在经济之上。

有人表示,规划地铁是为了经济发展的选择,叫停是一种经济限制。数据显示,2022年地区的轨道交通的平均人次日均数据264万。分摊到10条轨道交通之上为26.4万人次/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重庆方面的收费标准,以最高的10元票价计算,日均数据作为计算基础后每日的平均营收为2640万。但这样的计算方式并不准确,该地区的地铁布局不均导致结果难以估算。

数据有可能达到这个营收高度,但并不一定且形成的概率也较低。而叫停也是因为规划不均导致部分项目出现营收惨淡的结果,这对区域发展并不是好事,也表明城市的经济有所局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构成

我们换一个例子来看,也就是东莞为什么会被叫停呢?经济满足,发展动力也存在,难道地区不该为了经济的发展跟进地铁建设么?其实不是应不应该的问题,而是关联到债务风险。

首先这里有一个必要的解决问题,也就是通知中指出的PPP项目。这类项目也被称之为3P项目,或是三方合作项目。这种形式的项目本质上可以为了项目执行产生进度推进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项目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甲方在将项目给到乙方后,乙方会在合作中选择一个丙方的介入,理论上项目完成后,甲乙丙三方只要分别结款,就完成了这次合作。

但实际上,这样的想法过于理想,项目在分包之后往往在项目结算时会出现踢皮球的现象,且是一种管道问题,甲方没有结算乙方的款项前,丙方也只能等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现象结果就是,项目规划在进行,但是乙方和丙方面临大规模的负债以及城市策略改变的风险,后期的项目中,因为合作方问题导致的偷工减料或其他不良事件的产生概率增加。

安全问题出现后,项目叫停也是必然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在问题出现前做出解决呢?想要解决唯一的办法是避免款项拖欠事件的出现,项目在运行后,决定问题是否出现的是使用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简单讲则是,使用者越多,经营状况越好,项目结款的速度越快。这种现象在全国也是普遍现象。但无论是重庆还是东莞,以及其他已经建立地铁的城市,想要完全避免风险是很难的。

原因关联的是已经运行的项目经营状况以及后续的发展是否存在规划问题。而这也是一种信号,项目的规划与运行需要依靠经济的实际追求,且在后期中避免PPP项目的可能性问题。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本文由“老刘财经汇”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