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2月5日凌晨,首都机场,一架飞机降落中突然失去平衡,一个猛子向旁边的玉米地扎去!10秒后,“轰”地一声巨响,飞机碎裂,火焰窜天而上,慌乱中听到有人大喊:“我的文件!”
“我的文件!”这是郭永怀在世上最后一句话。
郭永怀,钱学森的师弟,二人都是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
1941年,郭永怀去加州理工读博士,当时钱学森刚考完驾照,兴奋地开着车去机场接了他,二人的友谊便由此开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二人便策划回国。
当时美国政府禁止中国学者出境,更不能带任何科研资料。
数月以来,郭永怀一直悄悄攒着自己这十年来的讲义和论文手稿。
这天,他请了同事来家里参加宴会。
有同事就问:“咱们搞研究,美国条件最好,你为什么非要回去?”
郭永怀说:“我来美国,就是为了学成归国!”
大家正吃饭的时候,他却拿着攒好的全部资料,一扬手全部丢进了烤炉里!
同事看得目瞪口呆,要知道,这些可是他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呀!
一旁的妻子李佩身子一抖,伸手够了够,但是什么都没抓住!
李佩流泪了,因为她知道,这可是丈夫十多年的心血呀!
郭永怀拍了拍李佩的肩膀,轻声地说:“没关系的,知识都在脑子里。”
然后,郭永怀拿起钱学森写的信:我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快来快来!
1956年,郭永怀一家终于回国。
郭永怀来不及和钱学森叙旧,便要求领导尽快给他安排工作,因为他是个十分珍惜时间的人。
1959年,苏联单方面撤走了所有技术专家,并带走了所有核物理资料。
当时国际形势剧变,核研究刻不容缓,而着方面我国是一片空白。
领导决定从北京调研究人员去大西北,郭永怀临危受命,被派到了青海基地。
因为是保密工作,且不知道走多长时间。
郭永怀出发前,妻子问:“去哪儿?多长时间?”
郭永怀眼神有些慌乱,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闷了一会儿,终于憋出一句:“别问了。”
妻子瞪大了眼睛,郭永怀就在这种注视中离开了。
因为确实无法跟妻子明说。
郭永怀要去的地方,海拔有3800多米,开水不到90度。而且,因为粮食短缺,很多人得了浮肿病……
他不能说,必须守口如瓶!
郭永怀完全不顾这些困难,带领队员反复试验,很多事情亲力亲为。
每天一大早他就赶到罗布泊试验场,指导技术员解决各种问题。
尤其是到了后面的阶段,每天都要连续忙碌十几个小时。
很多时候,都是通宵达旦。
甚至吃饭的时候,都是一手端着饭碗,一手在地上写写画画,再跟同事们讨论,完全是一种“忘我”的状态。
1967年,第一颗qing弹爆成功时,看着基地上空瞬间升起的蘑菇云,大家高兴地欢呼拥抱。
不曾想,郭永怀却倒下了,他是累晕倒的。
然而这个惜时如命的人,只稍事休息,就又开始工作了。
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
这是关于热核试验数据的,需要回北京分析研究。
郭永怀是一个分秒必争的人。
他急急忙忙赶到兰州换乘飞机,要坐晚上的飞机去北京。
夜航还是比较危险的,但是他却说:“夜航挺好,在飞机上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
他考虑的永远都是抢时间。
然而,就在5日凌晨,飞机已经到了首都机场。
就在离地面400米的时候,飞机突发故障,一下子机翼抖动,偏离了跑道。
飞机一头扎向机场外的玉米地里。
这时,机舱里面剧烈颠簸。
郭永怀意识到危险来临,他抱紧公文包跟旁边的警卫员牟方东说:“我们要保护好文件,这是我们国家最机密的核资料,不能毁了!这样,我们抱在一起!”
说完,他紧紧地抱住了牟方东。
牟方东也伸出双手紧紧抱住了郭永怀。
二人把公文包紧紧护在胸前。
10秒后,“轰”地一声巨响,火焰冲天,飞机爆炸燃烧。
当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只找到一具具烧焦的尸体。
其中,有两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
工作人员用力将二人分开,试了几次都不行。
加大力气的时候,听到了骨骼“咔咔”作响的声音。
好不容易分开二人,却发现,他们用胸膛紧紧夹着一个公文包,打开之后,热核试验数据完好无损!
现场工作人员看到这一幕,禁不住泪流满面。
钱学森听到郭永怀牺牲的消息后悲恸大哭。
他说:“美国人说我能顶5个师,而郭永怀能顶2个我呀!”
斯人已逝,活着的人更加努力。
就在郭永怀牺牲后的第22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 弹试验成功。
在“两弹一星”元勋中,郭永怀是唯一一个“两弹一星”均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这么多年过去了,祖国山河无恙,正是他们忘我工作、勇于牺牲的结果。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2023年7月15日,央视播放视频,披露了JF-22超高速风洞通过验收,正式官宣了钱学森、郭永怀几十年前的“战略部署”成果落地。
值此之际,向为我国国防建设做出贡献的郭永怀、钱学森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