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孙立行: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

近期,孙立行正在牵头开展一项重要课题的调研,由于调研任务比较密集,调研行程安排时常调整,因此,约定的采访日期,也是一变再变。7月14日下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一方小小会议室内,利用课题调研的空档时间,孙立行向记者讲述了这项课题调研——《关于在临港新片区扩大离岸金融业务研究》的来龙去脉。

“这项课题调研不好做。”在交流中,孙立行数次感叹。“另一方面,如果这项调研好好做、做好了,是可以产生令人不可忽视的正面效应的。”他补充道。

作为课题组执行组长,孙立行不但是课题调研的牵头人、参与者,还是创始人。近年来,对于上海推动高水平金融开放,孙立行一直十分关注。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明确提出“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支持浦东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是实现高水平金融开放的重要突破口。”他说。从那时起,他就萌发了“围绕离岸金融多谋良策”的想法。

“我个人力量有限。做好这项调研,需要众志成城、群策群力。”孙立行说。2023年初,作为致公党上海市委参政议政委员会主任,孙立行在和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相关专家交流时提出,依托党派力量,开展课题调研,探索在临港新片区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助力临港新片区打造金融开放新高地。他的提议,得到了对方的高度认可。

经过一系列论证、研讨,2023年4月,课题调研正式启动。由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托,致公党上海市委开展《关于在临港新片区扩大离岸金融业务研究》。“孙老师,这个题目很重要,但不好做,要辛苦你们了。”决策咨询委员会一位负责人郑重其事地对孙立行说。

这个课题难在哪?一是难在形成共识。当前,对于“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离岸金融”,各方在认识上还不一致,在观点上还有分歧。二是难在把课题做实,如何提出管用的、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这项课题调研的成果,不是理论性的、学术性的,而是要有实操性。这就要求我们多到一线走走,听听金融机构、金融企业的从业人员是怎么想的。”孙立行说。他打了个比方:课题组的成员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就好比有工具箱、各种工具,但不知道相关系统设备的问题出在哪里,因此无法提出“改良”“修复”之策。与之对应的,是一线从业人员知道问题的痛点、难点、症结,但不知道如何化解问题。通过一次次调研,课题组成员与一线从业人员展开一轮轮头脑风暴,往往可以产生很多“金点子”。

课题调研启动以来,除了走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等相关职能部门外,孙立行他们还实地调研了多家金融机构、企业,向企业负责人、一线从业人员“取经”,聆听对方的诉求和意见。“你们开展业务碰到哪些困难?你们希望相关部门做哪些事情?我们每到一处调研,基本上都是带着这两个问题,和对方深入交流探讨。”孙立行说。

希望相关部门给出离岸贸易“白名单”,让各个机构、企业共享相关信息;希望强化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随着调研的深入,课题组收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孙立行表示,对于各方的诉求,他们会进行整理、提炼,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围绕相对重要的、急迫的问题,提出对策,阐明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的路径、次序、节奏。

“探索在临港新片区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将显著增强临港新片区金融创新功能,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孙立行表示,几个月后,他们会力争拿出一份“干货”满满的课题调研报告,为上海实现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贡献智慧力量。

原创:政协头条

作者:政协头条记者 刘子烨

编辑:张晓莉

你关心的,我们极力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