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人才流通对企业来说是降低成本、提升实效的重要手段,但内部人才市场的建立并非易事。即使面对来自于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迫切需求,内部人才市场也会存在不活跃的情况。

主要是因为员工对于内部人才流通机制还存在诸多顾虑,而组织也担心无法做到精准的人岗匹配,从而导致组织结构的不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挑战一:政策不明确。公司没有明确的人才流动政策,员工担心现在的上司对自己参与内部应聘和转岗的看法,担心上司不同意甚至阻止自己的转岗;

挑战二:过程不透明。员工担心在内部应聘时招聘部门反馈冷淡,应聘申请石沉大海,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挑战三:发展不清晰。员工担心自己转岗进入新部门后,难以适应和融入,最终无法顺利发展。

挑战四:人岗不匹配。组织担心没有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从而引起连锁反应,造成人才流失。

四步法建立内部人才市场,实现企业人才流通

面对这样的顾虑,是人之常情,如何通过有效的机制建立,并且充分运用数字化工具来保障内部人才的顺畅流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建立内部人才及岗位标准体系,让岗位和人才的定位有据可依。

内部人才市场是一个由HR与员工双向驱动的智能管理平台,它能更好地帮助HR进行人岗匹配。借助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岗位标准、岗位画像、人才标签等标准的建立,通过用友BIP人才管理模块,让组织和个人能够充分地对自我进行分析和定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职资格管理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岗位人才画像

2. 利用数字化工具驱动人岗识别过程,提高人岗匹配度。

在用友BIP平台上,员工可以分享个人技能与愿景,当出现符合其自身条件的机会时,平台将智能为他们推荐这些机会。与此同时,BIP平台也将同步通过AI算法把合适人选推荐给HR,企业可以“按需”进行人才部署。通过AI算法等技术加持,一个出色的内部人才市场,能将组织内部人才与当下或者未来的组织需求进行有效匹配。

3. 建立高效、透明的保障机制,降低员工和组织的顾虑。

通过内部挖掘、意向邀约、面试、入职等全域管理将内部员工从目前岗位无障碍地转到另一个岗位上,打造一个内部的全流程招聘网络。同时,要促进组织对于人才内部流动的开放态度。只有当公司机制鼓励、认可“个人基于职业发展提出的应聘、转岗”,公司管理层也支持并且营造对员工内部转岗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的氛围,内部的人才流动才能更加顺畅。员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有更多的选择权和控制权,增加了他们的归属感。除了实现内部招聘的功能,内部人才市场也是一个打造组织人才供应链,实现人才生态供给的关键,通过它,可以管理、调控与衡量内部人才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是被动的解决“人”的问题,而是前瞻性地为组织发展提供战略性供给。

4. 充分尊重员工的反馈,快速响应员工的需求。

一个优秀的内部人才市场平台可以更好的释放内部员工的潜力,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同时,也可以为员工技能差距、企业人才流失、员工参与度,和多元化、公平及包容度(DE&I)等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将有助于提高留任率,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改善公司开放包容的雇主文化。同时,内部人才市场也更加民主化了工作的选择,它通过提供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过程,让内部的员工快速进入合适的岗位,并持续获得关注与发展。这样,员工可以主动了解并且选择他们在企业内部的潜在机会,企业持续关注员工的个人技能,互为促进,从而为企业带来业绩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