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方法,概括起来就两条:逢山开道,逢泽筑堤。

前一句的意思是,把能够引流的地表水汇成河流,如果有高地甚至是大山挡住了河流,而且不能绕道,那就硬生生挖出一条河道来。

后一句的意思是,因为大洪水已经持续了快两百年了,有一些地方的水底非常深,比河床还深,无法把积水全部引入河道,就保留成湖泊,而且筑上坚固的堤岸。

事有凑巧。用上述两种方法来治理全国大洪水,一共挖了九座山,开了九条河,保留了九个湖泊。这个九不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虚数、概数,而是准确数据。

先说九座山。我们按照西-北-东-南这样的顺序。本文讲到其他的时候也用这样的顺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西边的三危山。这里本来是大洪水没有到达的地方,可能是地面的震荡引起了山的坍塌,从而挡住了河水的流向。

然后是鸟鼠山。这里是渭河的起源,通过开挖大山,把涓涓细流汇聚成渭河的源头。

往东走是荆山和岐山,这两座山都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可能是渭河和汉江流过的地方。这两座山是大致相连的,因此算作一座山。

然后是终南山和惇物山。这里是渭河的流经之地,把一座山分开成了两座山。所以这两座山算作一座。

往北是梁山和它的支脉。把这些山重重穿透,是为了让黄河通过。当然这不是指的今天陕西省的梁山或者山东省的梁山,分析起来应该是贺兰山。黄河在这里穿过了青铜峡,从贺兰山脉东部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是太岳山,这也是为黄河以及它的支流开辟河道。

往东是蒙山和羽山,这也是一座山开挖成的两座山。老严对这一座山不了解,可能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这是为了给黄河开辟河道而斩断的。在上古时候,叫蒙山和羽山的山都不止一座。

转到西南,是岷山和嶓冢山,这两座山都在今天的四川省境内,可能相距很近,所以算作了一座山。开辟这一座山是为沱江、潜江开道。

最后是峨眉山和另一座蒙山,这就快接近老严的老家了。这里其实是一个山系,把重峦叠嶂挖开,让岷江顺利往南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九座大山,或者说九个山系,很多名称一直到今天还存在,而且指的是同一座山。这些山可能在大洪水之前的《山海经》中不叫这个名字,但是在重新命名之后,沿用了四千多年。这些山的名称的本身,就是在为大禹治水的真实性作注解。老严没能亲自到过上述九座山系的所有地方,是凭着可怜的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来写的,可能有些谬误,还希望大家公平指出来。

至于九条河,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含义,其中有七条指的是独立的河流,从发源一直到最后都是独立的。而这些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也许有支流,支流并不算在七河之中。比如黄河有泾河、汾河等众多支流,但是我们只把黄河纳入七河概念之中。另外两条属于支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西边是弱水,设计的河道绕过合黎山,流入沙漠,成为一条内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