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禹考察的过程中,一本名流千古的著作出现了,这就是《山海经》。

老严一向把《山海经》称作国学第一经典。一说到国学,人们往往会想到诗词歌赋、棋琴书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之类的实操类学问。其实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历史也是国学中的重中之重。《山海经》就是一本历史,是世界文明中中华文明唯一从头传承的最具体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西汉刘秀,又名刘歆,他在《上山海经表》中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海经》这本书,是尧舜时候写的。那时候洪水滔天,漶漫中国,人民失去了生活之地,只能爬上山顶,在树上修房子住。鲧没有治好水,尧让禹去治理。禹花了四年的时间,到各地去考察大洪水发生之前山水的本来情景,借此设计好高山大川的走向。伯益和伯翳主管驱赶凶禽猛兽,给三川命名,给草木分类,给各地的土地确定等级。四岳辅助他们,帮助确定四周的边界。他们经常到人很难到的地方,舟车达不到的地方。他们把海内划出分东南西北中五方的山系,海外确定八方大海,把那些珍宝奇物,奇异的地方所出产的物品,水土草木禽兽昆虫等记录下来……禹分出九州,根据不同的水土确定贡品,伯益等人甄别产物的好坏。把这些信息写成的一本书就是《山海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刘歆所说的只能作参考,他讲到的只是《山海经》的《五藏山经》部分。《山海经》分为四部分。《五藏山经》五卷,这也是《山海经》的主体部分,最早的《山海经》只有这一部分。四千两百多年前,中国中东部遍地汪洋,因此有了大禹治水。大禹带着他的助手伯益、皋陶等人,每到一个地方,他们就向山神打听当地大洪水之前的状况,包括山水走向、物产,尤其是那些在大洪水之后已经灭绝了的动植物。伯益把打听到的内容记录了下来,这就是《五藏山经》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