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来,理解动物彼此所说的话,甚至与飞禽走兽展开对话的美好愿望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奇人轶事

古今中外,通过禽兽言语"4、6级"相关的轶事奇人层出不穷:最出名的是"孔门七十二贤"里的公冶长,《论释》里记录着他能听懂鸟语的“铁证”;《左传》里有个哥们儿能跟牛聊天,《唐阙史》里的一个和尚知道猪在说什么,等等等。

子不语怪、力、乱、神——猫子仅代表个人,觉得上面这些记载都是瞎掰。

因为如果细读相关的奇闻,就会发现,这些能听懂鸟兽语言的人和事,无一例外,都百分之百是从其他地方得到了相关情报,冠以鸟兽之名后,博一个名扬四海。

理由很简单,这些例子中动物使用的语言被拟人化的有点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他故事里有种更“朴实”一点的方法获得和鸟兽交流的能力——依赖魔法道具——比如,所罗门王的指环,或者童话里,龙王给的一块含在嘴里的石头。

在猫子看来,这反而更有逻辑——借助外力获得能力是靠谱的,故事里靠魔法,现实里靠科技。

动物的语言

很多时候,动物之间通过身体姿势、嗅觉等等完全可以进行跨物种之间的交流。这很好理解,就像我们看见狗转圈,就知道它要拉屎。

但,说到语言,物种之间有着深深的鸿沟。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动物语言是非人类动物交流的形式——通过各种信号,例如声音、动作、面部表情。

这与人类语言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当然,和人类语言相似的说法极具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鸟类中,鸣禽非常善于表达,且一些物种在不断学习、创造新的发声组合方式;

蜜蜂会用舞蹈传达食物源的方向和距离;

非洲象以非常低的频率发出许多叫声,在某些方面确实与人类的语言非常相似;

海豚喋喋不休的口哨、座头鲸的歌声等等等,这些都是经典的例子。

最著名的例子是其貌不扬的草原土拨鼠,它们拥有动物王国中最复杂的语言系统之一:土拨鼠的语言能够传达正在接近动物的位置、速度、形状、大小、物种,以及(人类的)特定服装是否携带枪支。

动物的语言很好、很强大。但,我们能进行翻译么?

从过去,到新时代

几百年来,各个时代都有研究者致力于此,但由于多种原因,动物语言翻译的研究都存在争议——总有鲜明的、严厉的批评者跳出来,犀利地指出相关研究的纰漏,有时甚至彻底终结一个时代,十几年无人再碰。

科学研究领域,勇敢的后浪一定会持续出现。但总体而言,尽管在媒体的宣传下,咱们普通人的想象力被大大激发了,但至今,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领域之间还没有任何有意义的结果。

密码从未被真正打破,没有一块“罗塞塔石碑”可以真正翻译动物的交流信号。

现在,AI 的出现让翻译禽兽语言这件事突然之间变得指日可待。

破译动物语言只能依靠观察、实验、收集、分析,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如,对鸟类叫声、鲸鱼歌曲或灵长类动物手势的录音进行注释非常、非常、非常耗时( 10 年起步),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生物学家也常常难以区分看似相似的信号类型。

AI 学习算法现在正有效地充当强大的模式检测器、以及内容生成器——比如聊天机器人。

生物学家现在正是利用同样工具来识别和分类音频和视频记录中的动物信号,并进行阐明信号功能的实验(例如,通过回放特定的呼叫并观察动物的反应)。

研究人员的雄心壮志是——开发一个翻译工具,可以适用于所有生物,从鸟类到鲸鱼——在多个维度上以几何方式表示词汇的算法构成了这个理想的基础。

强大的工具握在手里了,但还有一个问题:AI 的学习方法需要大量数据。相比之前的收集方法,生物学家们需要更多的、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来收集野生动物的数据。

可以预见的是,各种仿生动物模型、水下/陆地/空中无人机,等等涉及高科技的方法会被提上日程。

申请、燃烧更多的经费吧!猫子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和大院里的喜鹊聊聊天:

”嘛呢?吃了么?这个蛋黄给你,帮我飞去二楼看一眼,穿红色连衣裙的漂亮姑娘在家么?”

作者感谢你的关注(-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