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唐朝极负盛名的大诗人,也是一个很有品位的茶客。他酷爱茶事,自称是一个“别茶人”。

“别茶人”指的是善于辨别茶叶的人。白居易在品茶、辨茶方面具有独到的造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居易除了喝酒吟诗外,终生、终日与茶相伴,早饮茶、午饮茶、夜饮茶、酒后索茶,有时睡下后还要品茶。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是午后品茶的惬意

“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是夜里饮茶的洒脱

“小盏吹醅尝冷酒,深炉敲火炙新茶;”是酒后饮茶的狂欢

白居易一生写了二千多首诗。提及茶事的有六十三首之多,在当时唐朝写茶诗最多之诗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僻园烹茶--见居易

他在《草党纪》中就记载,“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草堂边有"飞泉植茗"。

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第二年,白居易携家带口,来到其在庐山香炉峰下遗爱寺旁边建造的草堂安居,并开辟茶园。

重题

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巾白布裘;

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鹿林鹤是交游。

云生涧户衣裳润,岚隐山厨火竹幽;

最爱一泉新引得,清冷屈曲绕阶流。

白居易在这里亲自种茶:“药圃茶园是产业,野鹿林鹤是交游。”在茶园听清泉赏明月,看野鹿画林鹤,这样的生活使白居易远离了官场与世俗的争斗,寻得一方自在欢愉。

此后,白居易终日与茶相伴,每当友人送来新茶,往往令他欣赏不已,写下: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麹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任见《白居易传》记载,白居易忠州刺史任后应诏回到京师长安,某日以自家秘制六班茶款待同僚,满堂为其香茗之与众不同叫好,大家说:“乐天此茶,文可降燥,武可清火,朝堂六班,无不相宜。”从此,大家把白居易秘制的香茶称为“六班茶”。

由此开始,白居易的六班茶传遍大唐朝野,妇孺可解之诗与文武皆宜之茶并行驰名,前者营养精神,后者保健身体,成就白居易千载之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人煮茶,非常注重用水,水一定要“清、活、甘、轻”。

水分为天泉和地泉。

天泉分为雨水、雪水、露水;地泉分为:井水、山泉水

而白乐天则喜欢冬天用雪水,夏天山泉水煮茶。

山泉煎茶有怀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被贬杭州刺史。在杭州任期的几年,是白居易生活最闲适、惬意的时刻,由于公事不忙,经常跑到山泉边以品茗为乐!泉水煮茶,细细品味。此时此刻,只想把这份悠闲自在的心情,寄给同样喜欢喝茶的友人。

雪水茶因题壁上

冷吟霜毛句,闲尝雪水茶。

城中展眉处,只是有元家。

唐代时期,已经有少数文人雅士开始用雪水烹茶,用雪烹茶很有讲究,据说小雪雪水最合适烹茶。爱茶的白居易自然也是追求天水的其中之一。他对茶叶、水、茶具和煎茶的火候等,都有特别的讲究。最爱用雪水煮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禅茶一味--知乐天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为求精神解脱,他开始接触老庄思想与佛法,并与僧人往来。

咏意

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

身心无一系,浩浩如虚舟。

他吟诗品茶,与世无争,忘怀得失,以茶沟通儒释道,从中寻求哲理,修练出达观超脱、乐天知命的境界。

公园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此时白乐天已开始参佛修心。

南宋《淳祐临安志》卷八记载:“灵隐山有白少傅烹茗井。”而今,在韬光仍然可以看到“烹茗井”遗迹。

招韬光禅师

青芥除黄叶,红姜带紫芽。

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

公元822年--公元824年,在杭州在两年任内,白居易迷恋西湖的香茶甘泉,也留下了一段与灵隐韬光禅师汲泉烹茗的佳话。和杭州灵隐韬光寺的烹茗井,相传就是白居易与韬光的烹茗处。白居易与韬光经常在此处往来品茶参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829年,57岁的白居易因病辞官,改授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而后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他再也没有担任过朝中要职。

琴茶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暮年之际,白乐天将茶、琴视为莫逆之交。白乐天老有所乐,因为有了茶人之心,所以他能做到既淡泊于名,又淡泊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