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云川

编辑|十三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是国产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最先出现的一首诗词,朗朗上口的韵律,似乎让观众看到了年轻时李白的豪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系到时代背景,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并不是李白意气风发之时。相反,此时年轻的李白干谒失败,吃了闭门羹后心情失落,看着外面的景色,他在懊恼之际又不失对理想的追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巧妙的一个设计是,影片《长安三万里》将李白的很多诗词精准的融合到剧情中,与出现的大背景融为一体,不管是壮丽的唐朝美景,还是内在的精神层面,都有清晰的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片《长安三万里》是一部诚意之作,不少走进影院的观众表示,在看完后感慨良久,没想到透过李白和高适等人的一生,似乎也看到了正在前行的自己。

影片的代入感足够强烈,对孩子来说,诗词的启蒙教育或许就此开始。而对于走入社会的成年人来说,则真切体会到了社会洪流中的得失与荣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影片很成功,被称之为“新文化”系列的开山之作,除了得到诸多的五星好评之外,近日人民文娱也发声点评《长安三万里》,只字不提制作,却句句戳中观众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首首诗词,把观众带回盛唐时期

《长安三万里》的故事立意清楚,以独特的回忆叙述视角,将晚年高适回忆李白一生的具体片段呈现出来,有两人的友情,也有大唐由盛转衰的真实历史。

看了第一遍后可以发现,影片基本上没有设计太多不切实际的画面,反而用一种接地气的方式来讲述故事。尽管大部分都是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但效果却是出奇的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场景设计上,168分钟的影片制作完整,把大唐的盛世和安泰人和都呈现了出来,几乎没有保留。很难得,这部分遵循了历史,营造出一个璀璨的时代。

影片中出现的一些诗词和场景是完全对应的,一首首诗词,把观众带回盛唐时期,也在虚实之间的切换中仿佛把观众带入到李白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的两句诗词,代表着他当时的心境,有面对仕途不顺的悲哀,有失败之后的悲凉,也有苦苦挣扎仍不放弃的远大抱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苦等数年,李白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建树,但有过短暂的顺遂。他在泰山遇到道教大师吴筠,在推荐下得到了翰林院的一个官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在这之前,李白陷入失去妻子的悲痛中,同时也因为仕途坎坷而苦闷度日,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收到了长安的传信,欣喜若狂之际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尤其是最后两句,原文可理解为: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此时最能代表李白的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李白的这一生,走的太不顺畅,失意和难过占据了成年后的大半时光。这难得的文人才子,在最失意的时候,也是创作的巅峰时期。当他被“赐金放还”的时候,面临着最艰难的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月色下饮酒,感叹着走过的路,于是有了这首《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影片的最后部分,李白此前被逮捕并关押在浔阳,后来得到释放,他开始在壮丽山河间漫游。无人知晓他心中的苦和悲,终于,他等来了赦免,无罪一身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撑着船在江中,看着轻快的小舟在快速穿行,写下了这首代表欢快心情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很多观众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泪流满面,虽然无法体会李白当时的喜悦,但似乎自己的人生路上也有着“万重山”,那是一种尝尽辛酸后的解脱,一种释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影片的代入感,虽然感受到大唐的盛世之美,又在这些描述人生起伏和心情起落的诗词中感受到了真切的人生,有些诗词,描述的何尝不是我们呢。

人民文娱在长篇幅的点评中指出:

《长安三万里》是一封写给大唐的情书,也是一张写给今人的启示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的确,影片的画面制作精美,让观众看到了曾经的大唐盛世。而影片中出现的一句句诗词,不仅抒发着李白的心境和命运变迁,放在如今的生活中也有现实意义,令人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网评也引用了《长安三万里》这部影片的导演所说的一句话:

千年之下,我们都要在理想与现实、时代与自我之间做出抉择。变的是时代洪流,变的是岁月蹉跎,不变的是我们立于天地间傲然的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显然,通过《长安三万里》对历史厚重感的具体描述,感受李白和高适的一生,无论是起伏还是沉沦,都是一生的必经之路。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只要不低头,努力前行,定不会长期身处草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