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学“手机没收”

假期“手机自由”

“ 管理学生的手机使用

是一件比学业指导

更让人头疼的事”

江西赣中某乡村寄宿中学的

初中毕业班班主任辛老师

花了大把的时间用来研究

“怎么从孩子手里拿走手机”

随着暑期的到来

辛老师担心

好不容易管控的手机

回到了孩子的手里

从此又将出现手机失控的局面

暑假期间

“手机争夺战”将再次上演

有家长向学校反映

一旦不留神被孩子拿走了手机

可能一天都别想再把手机拿回来

“有个初一学生的爷爷告诉我

自己每次与孙子争夺手机

都是以‘抢’告终的

在江西某县六年级某班

有老师反映

周末在家玩手机10个小时以上的同学

超过了一半

不少学生的学习状态基本就是

“回家熬两天,在学校睡五天

浑浑噩噩,无心向学”

在河南某县一所学校,心理老师反映

55人的班级中

所有男生在回答“喜欢什么”的问题时

全部异口同声地说“游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

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1.91亿人

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6.8%

进入暑假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

放下手机、放下游戏?

3个要点判断

孩子是否有网瘾倾向

假期中,孩子有大量时间上网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网瘾倾向?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崔永华介绍

主要看这三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6年级孩子每天玩手机超10小时!“手机争夺战”全国上演,怎么办……

一是孩子经常无节制地

花大量时间上网

而且控制不住

上网逐步成为一切活动的中心

不上网就难受

甚至干别的事都没兴趣

二是经常用说谎

掩盖自己对网络的迷恋程度

三是上网时间长

影响到正常的学习、交往和生活

网瘾危害有多大?

孩子容易分不清虚拟与现实

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网络游戏

大部分是担心影响

孩子的学习、视力、身体健康等

但医生表示

网瘾的危害不止这些

6年级孩子每天玩手机超10小时!“手机争夺战”全国上演,怎么办……

上网、不运动可能让孩子

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睡眠不好

抑郁、焦虑、精神不振

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此外,长期上网

孩子容易把网络虚拟的规则

带到现实中来

分不清虚拟和现实的关系

如何正确帮孩子防网瘾?

家长看这三招

孩子有了网瘾后

家长要注意哪些问题?

6年级孩子每天玩手机超10小时!“手机争夺战”全国上演,怎么办……

崔永华表示

家长首先不要比孩子还着急

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

第二,高质量的陪伴特别重要

很多家长因为忙

让孩子感到无聊的时间多

孩子更容易产生网络成瘾这种行为

第三,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孩子在现实活动中

同样能体会到成就感和快乐

就会逐步远离网络

眼下正值暑假

医生表示

家长可以给孩子定制一个

科学的作息时间表

推荐一个

制定契约预防网瘾的方法

一起了解↓↓

6年级孩子每天玩手机超10小时!“手机争夺战”全国上演,怎么办……

没收手机、杜绝上网

不是解决小孩暑期沉迷上网的有效办法

让孩子们放下手机、放下游戏

最好的办法是

给予孩子们“不插电的陪伴”

用有趣暑期活动的供给

来抵扣上网时间

家长视短视频为洪水猛兽或不管不问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随着短视频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于家长来说,如何引导孩子更好地使用短视频?怎样发挥短视频在未成年人成长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课题“新时代少年儿童政治引领机理与方法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请她结合报告中的数据发现,就青少年短视频使用与网络习惯进行了分析解读。

1

放任不管和粗暴专制的教育方式,都会让孩子更容易沉迷网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和2019年的调查相比,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比例呈现上升态势。在这样的趋势下,家长应该对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持有怎样的态度?

孙宏艳:近几年移动视频发展非常快,现在也被称为视频化时代,短视频就是视频化时代的代表性产品。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生活在5G时代的互联网原住民,未成年人肯定会逐渐亲近短视频。我们对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进行过多次研究,数据对比发现,未成年人接触短视频的比例是逐步上升的,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把短视频平台作为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闻的主要渠道。

所以,无论家长支持还是反对,未成年人都会使用短视频。把短视频当成洪水猛兽或者不管不问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既不能阻止孩子使用,也不能帮助孩子合理使用,反而会影响代际关系。因此,家长要用接纳、开放的心态对待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在使用的过程中加以引导,使他们善用短视频、用好短视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我们关注到,您有很多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调查都显示,在开明的家庭环境下,孩子的网络使用习惯也更积极健康。那么,在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上,家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孙宏艳:是的,我们多次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行为的研究发现,家长采用放任不管和专制粗暴的教育方式,孩子沉迷的比例都更高一些,而家长用民主的、接纳的、陪伴的方式,孩子沉迷的比例更低。而且,不仅是短视频产品,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使用社交软件、游戏软件、阅读网络小说等都会产生同样的影响。这说明重点不是孩子用什么、玩什么,而是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网络行为。

“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只有拥有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实施好的教育。所以,在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上,家长要在接纳的前提下,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让孩子养成正向的用网习惯,让他们通过短视频学习知识、开阔眼界,既享受到乐趣又不沉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现在正值暑假,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这是增进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机。在假期引导孩子使用短视频上,您对家长有哪些建议?

孙宏艳: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如果孩子使用短视频时有家长陪伴,孩子使用短视频的次数就会更少一些、时间更短一些。同时,亲子关系好的家庭,在孩子使用短视频时陪伴更多,而亲子关系很不好的家庭,从不陪伴的比例特别高。所以,亲子关系影响陪伴,陪伴又影响未成年人的短视频使用行为,这些因素互相影响。

对于家长来说,要抓住暑假这个好时机,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使用短视频进行陪伴、监督、管理,使孩子在假期形成好的使用习惯。我主要有这样几点建议:

首先是关系大于教育。家长要把建立好的关系放在首位,不要急于说教。对孩子使用短视频,家长不要焦虑,放松一些,让孩子在暑期里开心玩耍更为重要。

其次是尽量多陪伴。我常跟家长说,如果孩子让您陪他玩游戏、刷短视频,这对家长来说是件特别幸福的事情。要趁着孩子还允许您陪他,尽量多陪伴。家长要善于和孩子聊一些短视频话题,把一些短视频内容作为亲子沟通的桥梁。

第三是陪伴时不要唠叨。陪伴不是监督,有的家长在陪伴中唠唠叨叨,总想管孩子,这样未成年人就不想家长陪在旁边。家长要用轻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陪伴。对孩子刷短视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家长要悄悄观察,发现问题时委婉引导。

第四是发挥主动性。家长不要总是把孩子放在被管理、被监督的位置上,要善于发挥孩子的能动性。在全民视频创作的时代,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用短视频记录生活、参与创作。

2

“青少年模式”升级“未成年人模式”很有必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本次调查发现,未成年人刷短视频的目的从娱乐逐渐转向寓教于乐,而且逾八成未成年人认同短视频的知识学习优势。怎样可以更好地发挥短视频在未成年人学习知识上的作用?

孙宏艳:在短视频发展初期,未成年人刷短视频就只为了玩。但随着短视频的发展和未成年人对短视频的了解,他们在使用上逐渐把“玩具”变成了“工具”。例如,他们在短视频中看“院士开讲”航空航天知识、逛“潮流艺术季”等。这也成为未成年人与家长沟通得很好的话题。而且,这些知识也弥补了乡村儿童的知识鸿沟,我们去农村调研,发现有的农村少年儿童就通过抖音学“唐诗三百首”。这正是我们期待的样子,未成年人通过合理使用短视频,学习课堂外的知识,或者把视频内容作为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的补充。因此,特别需要有高质量的短视频内容来服务未成年人,而且要尊重未成年人认知特点、心理发展特点,为不同群体的未成年人提供适合他们的内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研究还发现,开启青少年模式的比例和认为青少年模式有用的比例均不高。为什么未成年人不太喜欢青少年模式?

孙宏艳: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模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未成年人的需求,而且家长等监护人在使用青少年模式保护未成年人方面也存在意识不足、能力不足的问题,很多监护人并不了解青少年模式,不知道在哪里开启。

另外,即使开启了,很多未成年人也会偷偷关掉,因为他们觉得青少年模式中的内容单调、幼稚、说教味儿太浓。因此,要想让未成年人真正喜欢青少年模式,提高内容质量是关键。有了好的内容,未成年人会主动跳进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我们关注到近期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表示,今年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您怎么看待这一升级变化?

孙宏艳:这个升级是非常有必要的。青少年这一概念覆盖的是14-35岁群体,而青少年模式实际主要的应用对象更多是18岁以下未成年人。所以从名称上看,这一升级是非常重要的,更加符合保护未成年人的需要。

此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内容池升级。要丰富符合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特征的内容,像我们国家在出版、阅读等领域都有很多适合青少年的内容,可以放到网络平台的未成年人模式中。

在未成年人模式上,还可以探索多样化的设置,形成“1+X”的模式,即在国家对未成年人模式统一规定的基础上,各类视频、购物、游戏、直播、阅读等网络平台,根据自己的特点,设置个性化的未成年人保护要素。

■本文综合共青团中央、央视新闻客户端等信息整理。

■润心心理与家庭教育咨询需要提前预约,当面预约或电话预约均可。

预约地址:重庆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1407室

预约热线: 19923895789(微信同号)

预约时间:周二至周日

上午9:30—11:30

下午2:00—5:00

觉得有用,请点在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