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直小兵编辑整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多次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前不久,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是《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如何准确地将调查研究的成果体现在调研报告中,需要系统学习调研工作的全流程方法论,以实现解决问题、见到真实效的根本目的。

一、写报告,有抓手

调研报告的写作,首先要掌握报告的基本内容与格式。

党员干部写报告的目的,是说明事实,提出建议,为接下来的决策提供依据。越是言简意赅的报告,可读性越强,重点也越突出,也就越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他们的重视。调研报告不是文学作品,不追求辞藻的华丽,只需要用朴实的语言把事情讲清楚,不必在雕琢词句上耗费精力。

调研报告的格式是比较固定的。一般来讲,一篇调研报告就是标题、前言、正文、结尾这几个部分,如果还有精彩的材料,来不及在正文里展示的,可以放在最后的附件里。而格式固定,就意味着有大量前人的资料可供参考,可以找来部门之前写好的调研报告,借鉴一下之前的排篇布局和语言风格,对最终的成稿有个大致的想象,在下笔的时候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可以读一些优秀的范文。

二、下笔前,先研究

“调研报告”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调查研究工作的三个阶段:调查、研究和报告。

所谓“研究”,就是对调查中采集的资料展开分析,找出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假如缺少了分析性的内容,报告就很容易写成流水账,充其量只是资料的堆砌。一篇好的调研报告不应只有原汁原味的材料,更要有研究者深刻的洞见。这样的报告有理有据,在读者看来才有说服力。那么,该怎么对现有的资料进行分析呢?以下将介绍三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第一种方法叫“矛盾分析法”。在调查研究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可以帮我们准确地判定社会现象的本质。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后,整篇报告的论证和后续的建议都可以围绕这个关键来组织。

第二种方法叫“比较分析法”。这里的“比较”,又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所谓的“横向比较”,比较的是同一时期的几种不同的相关事物;而“纵向比较”,比较的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特点。比较分析法可以看出事物的发展趋势,或者找到某一种事物有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这些发现都可能成为立论的依据。

第三种方法叫“因素分析法”。这种方法分析的是某一个指标和它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因素分析法可以全面地反映事物的不同侧面,找到出现某种社会现象的综合原因。

除了运用这些方法,还可以在恰当的地方套用一些现成的理论。好的理论模型能帮我们越过复杂的逻辑分析,直接触达问题的本质。其中要注意,每一种理论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限定条件,必须根据现实的情况来选择我们的理论工具,要是生搬硬套,难免会弄巧成拙。

三、如何取标题

一篇精彩的调研报告,出彩的标题是必要的。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标题有五种常见的形式。具体采用哪一种形式,和报告的功能有关。

第一种标题叫作“直叙式”标题。这种标题的写法很简单,调研的对象是什么,标题就叫“关于什么的调研报告”。比如,《关于农村合作医疗的调研报告》。

直叙式标题的好处是简单明了,但它的风格比较呆板,不容易引发读者的兴趣。这种标题通常用于专题调研,即专门用来说明某一种社会现象的调研。

第二种标题叫作“判断式”标题。和直叙式标题比起来,判断式标题的风格稍微活泼,能够体现出研究者对社会现象的态度。比如《当代青年创业的新探索》这个标题里的“新”字就隐含了一种嘉许的态度。

采用判断式标题的调研报告通常用来总结优秀的经验、倡导某种政策,或者支持良好的新生事物。假如你想用标题来表达你对某种现象的支持,或者对某个群体的赞赏,那判断式标题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三种标题是“提问式”标题。即在标题里抛出一个问题,比如《如何破解快递小哥的职业发展瓶颈》。

和其他形式的标题比起来,提问式标题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刺激他们思考。采用这种标题的调研报告也通常是用来揭露问题、探讨问题的。作者并不急于在标题里展示自己的结论。

第四种标题叫作“抒情式”标题。采用这种标题的调研报告通常带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要么是表彰,要么是批判。比如《倾听流水线上的呼声》《草原传哀鸣》。

抒情式标题能够反映出研究者强烈的情感态度,文字风格也显得更有声色。但这种标题看起来比较抽象,读者很难一眼判断出报告的具体内容。

第五种标题是最常用的双标题。双标题包含主标题和副标题,可以采用判断式、提问式或者抒情式的主标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再加上一个直叙式的副标题,说明报告的内容,比如《结婚是否一定要买房?——青年住房对婚姻的影响研究》。

双标题可以综合前面几种标题的优点。但在采用双标题的时候也要注意控制标题的长度。一般来说,标题长度的上限在20个字左右。简洁的标题更加一目了然,也更容易让读者抓住报告的重点。

四、前言写什么

调研报告的前言主要得说清楚三个问题:为什么做调研?调研了什么?调研是怎么做的?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做调研?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说清楚调研的目的、意义和开展调研的背景。

第二个问题,调研了什么?即介绍调研对象和调研的内容。具体来说,我们要说明调研的时间、地点、调研对象的大致情况,调研的范围、要点,以及想要解答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调研是怎么做的?即说明我们采用的调研方法。比如,针对问题设计了一份问卷,发出了多少份?收回了多少份?其中多少份答卷是有效的?对哪些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开了几场座谈会?有没有在相关人群生活的环境里开展田野调查?

说明调查方法是为了方便读者判断我们搜集的材料是否可靠。说明越具体,越专业,调研报告的可信度也就越高。除了搜集材料的方法,还要说明一下分析材料采用的理论工具。这里可以介绍报告里用到的社会学理论,或者统计学的计算方法。

总的来说,调研报告的前言要用尽可能简练的语言,介绍调研的总体情况,说清楚调研的起因、内容和方法。一篇好的前言不仅能帮读者了解调研的大致情况,还能引起他们对调研结果的兴趣,这样就可以展开正文部分了。

五、正文的组织方式

正文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呈现我们的核心观点和分析的过程。这部分的思路在前面的研究阶段就已经形成了。在这里主要说明一下正文常用的结构。

正文是一篇调研报告里内容最丰富的部分。采集到的生动的材料,运用理论和逻辑对材料作出的分析,逐步推演得出的结论、提出的建议,都集中在这个部分。内容越丰富,就越需要设计好行文的结构。

写文章时的谋篇布局,就像是指挥作战时的排兵布阵。不同的阵型适合执行不同的军事任务。同样的道理,不同结构的文章也适用于不同的表达目的。

以下将介绍调研报告正文部分的三种基本结构:

第一种结构叫作“分述式”。所谓“分述”,就是分门别类地描述。这种结构可以平行地呈现事物的不同侧面。写调研报告,有时候是为了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通常是彼此独立的,这就适合采用分述式的结构,可以给每一条经验和教训取一个小标题,在正文里分别展开。

第二种结构叫作“层进式”。是一种层层推进,层层深入的结构。这种结构适用于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可以按照问题出现的起因、发展、经过、结果的时间顺序来组织内容,再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或者说明你的思考。

第三种结构叫作“三段式”。这种结构的正文会非常清晰地分为三个部分。一般来说,建议性质的调研报告大多采用三段式的结构。第一部分描述问题,第二部分分析原因,第三部分再针对问题的成因给出相应的建议。三段式结构的三个部分环环相扣,每个部分都是下一个部分论述的前提。这种结构符合读者的逻辑习惯,在给出最终的建议时也更容易令人信服。

在实际撰写报告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需要综合运用这三种结构,在叙述社会现象的发展时,采用层进式,在总结事物的特点时,采用分述式,最后再用三段式推演出结论。这样综合的结构完全是可行的。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意识地谋篇布局,想清楚每个部分的写作目的,再根据你的目的挑选合适的结构。

六、如何结尾

正文部分的内容组织好以后,调研报告来到了收尾的阶段。在主体内容充分呈现之后,调研报告的结尾不必处理得太复杂。可以总结前文的要点,再次说明研究的意义,也可以根据社会现象的现状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提出建议,供读者参考,也可以指出本次调研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留待后人解决。还可以补充正文部分没有提及的一些发现,这些发现不属于本次调研的重点,但也可能值得其他的研究者关注。

结尾的作用,在于再次激起读者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为今后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新思路。

微信搜索市直小兵,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前进的路上有你,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