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数据计算机算错了,快请技术人员过来!”于敏一句话,众人惊呆了:你是领导也不能说计算机错呀!谁不知道计算机比人脑算的精确度高?
众人虽然有所怀疑,但还是迅速请来技术员检查。
结果是,一个加法器元件烧坏了!
众人大惊:老于,你太厉害了!
的确,因为我国核物基础理论研究,就是科学家们用纸笔、计算尺,在纸上算出来的!
用过的草稿纸,足矣铺满整个罗布泊。
01
于敏,1926年出生。
童年时期是在军阀横行、日寇侵略的年代中度过。
从小就有民族忧患意识,立志要学好科学。
所以于敏从小学习就很勤奋,而且他天资实在是聪颖过人。
高中毕业后,于敏考上北京大学。
大学期间,他成绩始终排在第一,是北大公认的多年未见的好学生。
有一次考试物理出题特别难,很多同学考了20-30分,只有于敏考了100分。
虽说是学霸,但是他为人极其温和,非常平易近人。
同学有问题问他,他无论自己在做什么,都会停下来,认真帮同学解答,这使得他人缘特别好。
临近毕业的时候,于敏突然病了。
因为一开始错误的诊断,使他肠穿孔了。
老师连忙帮他从传染病医院转院到北大附属医院抢救。
术后需要打青霉素,当时的青霉素很贵。
老师和同学就帮他募捐。
需要输血,同学们就排着队验血等着输给他。
于敏常说,是北大师生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要用这生命为人民服务。
后来于敏考取了张宗燧先生的研究生,研究量子场论。
这个专业是他的爱好。
张宗燧先生也经常表扬他:是他所有学生中物理学得最好的!
就在于敏研究做出一些成绩的时候,钱三强突然找到他。
钱三强对他说:“希望你去做核理论的研究。”
电视剧功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所里领导老郝(原型之一是钱三强)请于敏看戏,二人都喜欢看京剧。
演出开始,于敏说:“角儿就是角儿,一开口就不一样。”
老郝却说:“你到不了,谁都开不了场。”
于敏疑惑:“你这是话里有话啊。”
老郝提出让于敏转研究方向,并且告诉他这样做,会有哪些不利因素。
比如说,放弃留学,放弃快写完的论文,放弃以前所有的荣誉。
于敏说:“爱国主义压过兴趣,我愿意转方向!”
是啊,核平衡才能真和平,有底气才能止战。
转方向,为的是造就底气!
02
当时一共有三十多位同事,不少人是留学回来的,带头人老陆就是。
于敏却一来就提出自己的观点。
老陆感觉被拆台了,二人就打了个赌。
当然正好美国的物理期刊支持老陆的结论。
于敏愿赌服输,信守承诺,二话不说,直接大冬天在操场跑起了圈。
时值三年自然灾害,非常缺少口粮。
于敏都是刚到下班点,就第一个冲去食堂打饭。
这就让一些人颇有微词。
老陆甚至还说:“生活常识,第一勺菜总归是满的。”
末了还总结一句:“别人打的是饭,老于打的是算盘。”
等于敏吃完饭从食堂出来,顺手扯了一点食堂门口晒的萝卜干,放在了饭盒里。
这一幕让老陆尽收眼底,老陆找机会悄悄拿走了萝卜干。
结果加班到深夜的时候,于敏胃里难受,伸手打开抽屉里的饭盒,萝卜干却不见了!
这时老邓说话了:“全国人民都困难,你就不该拿!?”
结果于敏脸色却越来越难看,一手按着肚子,一手硬撑着桌子。
老邓见状不对劲,赶紧驾起他送到了医院。
医生说:他有十二指肠溃疡,空腹的时候疼痛加剧,吃点东西可以缓解。
老邓闻言,深觉自己不对,默默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坐了很久。
第二天等于敏回到办公室,一拉开抽屉,却看到满满一抽屉的食物,有窝头、有萝卜干、有咸菜……
于敏感动不已。
经过连班苦战,于敏得出结论:美国期刊错了!
众人讶然,这可是权威杂志!权威杂志怎么会错?
但是老邓却站出来说:“我相信于敏!”
于敏这次的研究避免了几亿人民币的损失,和几年时间的浪费。
老郝表示,中午加个菜作为奖励。
03
当时大家都是用笔在纸上演算,后来中科院有了一台一秒钟运算万次的计算机。
氢 弹要用,原孑弹也要用,氢 弹研究每周只有10个小时,而且只能在夜里。
于敏为了要延长机时,坐在老郝办公桌前夸张地喝水,发出呼噜噜的声音。
老郝无奈,只好去找领导争取时间。
当时的计算机是晶体管的,一边算一边打印纸带出来。
于敏看着数据说:“计算机算错了!快请技术员过来。”
深夜加班的众人瞬间愕然,有点怀疑于敏是不是累昏头了, 计算机怎么会错?
虽然怀疑,但还是及时请了技术员过来。
经过检查,一个加法器烧坏了。
毕竟这台计算机任务很重,白天晚上都在算。
同事一拍于敏的肩膀说:“老于,你真神了!比计算机还准!”
这件事情不是影视效果,是真的。
于敏不仅大脑会算,而且记忆力超级好。
儿子于辛在谈到父亲的时候讲过一个小故事。
当时他们休息、换换脑子的时候就打桥牌。
一位叔叔对于辛说:“就不能跟你父亲打牌。一般我们就记住下面的牌是谁出的,你父亲不仅能记住是谁出的,还记得是第几轮出的,谁手里剩什么牌,他全知道!”
所以,于敏是当之无愧的最强大脑!
04
理论研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计算后,终于成了。
于敏又安排了好几次的计算,结果都是好的。
这个结构后来被称为“于敏构型”。
1966年,于敏等人来到了新疆准备进行实验。
一来到这里,科学家们就领略到了这里的艰苦。
盐碱水苦得难以下咽。
就这还是战士们从几十里外的地方运回来的,很珍贵。
实验由老马带领的一队战士配合科学家们。
白天,因为一台仪器坏了,要整个停下来,不能测试。
老马为了不耽误进度,跟于敏吵了起来。
于敏坚持等:“科学研究顺序不能错!为了这天,成千上万的科学家,从年初算到年末,草稿纸可以铺满整个戈壁滩!”
到了晚上,于敏冷得睡不着,外出想找点柴火。
这时,有丰富生存经验的老马把于敏叫到了自己的帐篷,二人开始长谈。
于敏说:“科学研究就像用扑克牌搭高楼,只要有一张有问题,就得重新来过。”
老马眨着眼睛问:“那塌了多少回了?”
于敏问:“你从参军到现在开了多少次枪了?”
老马答:“那我记不清了,少说也有个千八百回吧!”
“那我们比你多。”
此话一出,老马理解了科学家们有多辛苦。
科学研究面对失败是常事,可能几千次的实验失败,才能换回一次成功。
所以,科学家们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第二天,老马专门为科学家们送来了珍贵的淡水。
1966年12月28日,氢 弹成功起爆!
科学家们高兴地欢呼起来!
科学,从来都是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提炼经验,归纳总结,找到正确的方法,从而成功。
于敏就是一个非常善于提炼、归纳、总结的人。
直到1967年6月17日,氢 弹爆炸成功,爆炸当量达到330万吨!
从原孑弹到氢 弹,美国用了7年3个月,苏联6年3个月,英国4年6个月,而我国只用了2年8个月。
这一步,于敏居功至伟。
然而,他却说,这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于敏,这个名字保密了28年,家人一直都不知道他天天都在忙些什么。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于敏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个名字才真正解密,被大家所熟悉。
于老晚年接受采访时,耳朵很好、口齿清晰、逻辑严谨,显然头脑很灵活。
若不是头上稀疏的白发,和佝偻的背影,还真看不出来老态。
于老非常喜欢诸葛亮,在他的书房就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一幅字。
并且始终以这句话为座右铭。
研究间隙,或者遇到难题的时候,于敏都在背诵《后出师表》。
最后,关于国家交给他的任务,他也用一句话总结: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死而后已。
结语
每每读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都会让我流泪满面。
每个人都是一腔热血,只为祖国!
没有私心、不怕困难!哪怕饿着,哪怕病着,哪怕秘密被带进坟墓,都一如既往地坚持!
钱学森、邓稼先、于敏、钱三强……
就是这样一个个闪耀着光辉的名字,造出了国之重器,保护了我们几十年的和平。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参考资料:
电视剧《功勋》
央视《于敏 愿将一生献宏谋》
央视《青春大课第一课——英雄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