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姓李的女孩

1940年,毛主席把自己的女儿娇娇送到了苏联,让她去陪伴孤苦伶仃的贺子珍。

娇娇是贺子珍在陕北生下的女孩,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曾给贺子珍拍摄过一张照片,照片上的贺子珍肚子微微鼓起,怀的正是娇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娇娇出生后不久,贺子珍便离开了延安,所以娇娇对母亲贺子珍的印象很少很少。

贺子珍到苏联后,生下了她和毛主席的第六个孩子,给孩子起了一个苏联名字,名叫“廖瓦”。

贺子珍对这个孩子关爱有加,十分心疼,但命运弄人,几个月后,孩子感染了一场风寒,不幸夭折,这对于饱受磨难的贺子珍来说,是天大的打击。

毛主席从儿子的信中得知“廖瓦”去世,十分悲痛,当即决定把4岁左右的娇娇送到苏联陪伴贺子珍,好让贺子珍度过那段艰难的日子。

娇娇在延安时,一直在保育院上学,因为年纪小,尚且不知道这回事,甚至也忘记了自己在延安生活的日子。

娇娇在苏联和妈妈一起度过了7年时光,7年里,娇娇学会了俄语,和苏联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所以等到1947年回国的时候,甚至都不会说中文了。

1947年贺子珍带着娇娇回到中国,毛主席得知后,让贺怡帮忙,去哈尔滨把娇娇带来。

一直到1949年初,毛主席入住北京的香山别墅后,娇娇如愿被送来,毛主席对娇娇十分喜欢,他对别人说:“这是我的小外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娇娇的中文不好,毛主席还一直说:“你都成了洋娃娃了。”

娇娇虽然回到了北京,但贺子珍只能南下了。

在妹妹贺怡的陪同下,贺子珍于1949年7月从天津乘坐火车到上海,当时上海的市长是陈毅同志,陈毅是贺子珍的老战友了,他对贺子珍非常关照。

当时贺敏学在上海的27军的领导,军长聂凤智等人,专门为贺子珍设了欢迎宴会,贺子珍对这些故人对自己的照料感激不尽。

从那以后,贺子珍就在南方生活了,她也没有想到,她这么一来,就在南方生活了几十年。

而娇娇,回到北京后,就被毛主席安排在了学校读书,在开学前,毛主席还要为娇娇起一个新名字,但新名字不姓毛,而是姓李,名叫李敏。

娇娇问爸爸:“为什么我不和哥哥一样,姓毛呢?”毛主席笑着说:“因为我在陕北时,化名李德胜,所以你和妹妹一样,都姓李。”

李敏的妹妹名叫李讷,出生于1940年。毛主席还说,“敏”是出于《论语》中的一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如此看来,应该是和妹妹的“讷”出自同一句。

李敏在苏联上过小学,所以在八一小学读了没多久就升入了初中。

有人说,李敏继承了父亲的睿智,妈妈的美貌。李敏在学校里成绩优秀,而且谈吐温柔,不乏男孩子的青睐。

1958年,李敏即将高中毕业时,毛主席从监护李敏的王医生那里得知,李敏貌似有了男朋友。

为了给女儿把把关,毛主席把李敏叫到身边问:“你的男朋友家里是做什么的?他的爸爸是谁?”李敏有点厌烦地说:“我和他谈恋爱,管他家里什么事呢?”

毛主席严肃地说:“你们的恋爱,我是不想多管的,你就算和一个工人的孩子,农民的孩子相爱,我也是支持的,但婚姻大事,爸爸还是要操心一下,还是要问清楚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李敏去问了自己的男朋友才知道,原来这个孔令华的父亲是开国中将孔从洲。

毛主席得知后满意地说:“原来是孔从洲的孩子啊,我知道孔从洲,我熟悉,我熟悉。”

孔从洲曾跟随杨虎城参与过西安事变,后来成了起义将领,毛主席对孔从洲是十分信任的。俗话说,将门虎子,毛主席还打算亲自见见这个孩子。

不久,毛主席让李敏把孔令华带到中南海,毛主席亲自见了见,对小孔的谈吐和为人也十分满意,对李敏和孔令华的婚事表示了支持。

1959年庐山会议结束后不久,李敏和孔令华在北京举办了婚礼,毛主席作为父亲,亲自给他们举行婚礼,十分隆重,孔令华的父亲孔从洲也来参加了婚礼。

两年后,李敏在北京生下一个男婴,这是毛主席第一次当外公,那年毛主席正好70周岁,所以他说:“70岁我官升一级啊。”一句话表明了自己心内的喜悦。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亲自给外孙起名:孔继宁。

从字面上看,就是要继承列宁的遗志,李敏和孔令华对这个名字都十分满意。

毛主席曾对李敏说:“让孩子多陪陪他外婆。”李敏知道爸爸惦记妈妈,所以只要有空,就把孩子送到上海,让孩子陪伴贺子珍度过那段忧郁的时光。

但遗憾的是,一年后,李敏因为一些原因,和丈夫商量,决定搬出中南海,去北京的一个民巷里过自己的生活。

李敏想靠自己自给自足,不想给父亲添麻烦,毛主席也知道孩子长大了,他心疼地说:“何必一定要搬走呢。”

自从搬出中南海,李敏因为没有出入证,想去见到父亲一面很难,尤其是70年代,毛主席的身体越来越不好,李敏去见父亲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等到1976年,李敏再去看望父亲,发现爸爸已经病重,这给李敏带来了无限的遗憾。

她多么希望可以像小时候一样,永远陪在父亲的身边,但岁月无情,这一切都来不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病危时的父亲

时间来到1976年,当得知毛主席病危时,李敏想静下来,但是怎么都静不下来,脑子里都是病重的父亲。

李敏说:“如果细算的话,我第二次见到病危的爸爸,是在9月8日。”

因为李敏看到了毛主席的一次护理记录,上面详细记录着毛主席在生病的最后时刻还在坚持读书,李敏似乎又看到爸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和死神做着殊死搏斗。

在全身都插着各种导管,胸部还有心电监护线,鼻子插着鼻饲管的情况下,他仍然让工作人员把书给他拿在眼前,这是一种何等的毅力。

9月9日零点十分,毛主席在北京逝世。

凌晨中央办公厅给李敏打去电话:“李敏,请你准备好,十分钟后有人开车去接你,速来中南海。”

近年来,李敏因为其他原因去看望爸爸的次数并不多,这次中央办公厅突然接她,让她一愣,她对丈夫孔令华说:“爸爸肯定是又想我了,我的赶紧去。”

在车上,李敏多次询问司机:“爸爸的病情如何了?”对方一句话也不说,李敏似乎感受到了什么。

等到她冲进毛主席的卧室,发现卧室里都是人,心电图已经是一条直线,那一刻,李敏知道父亲已经走了,崩溃的她,瞬间扑到床边,泪水再也止不住了。

李敏想起来了她和父亲在前几日的最后一次见面,因为她的出入证被没收了,进入一趟中南海很不容易,那次得知了父亲病重,而且毛主席想见女儿,这才见面。

看到父亲如此病体,李敏悲痛交加,她久久依偎在父亲身前。

因为各种病症,毛主席的身体十分虚弱,他缓缓睁开眼,看到是自己的女儿,欣慰地说:“是娇娇啊,娇娇来看我了?”李敏握着父亲的手说:“是啊爸爸,我来看您了。”

他又说:“你怎么不常来看看我呢,是不是不爱爸爸了。”李敏多想告诉父亲,自己常来是因为出入证被没收了呢。

她没有说话,不想让父亲担心,只是一个劲地哭着。毛主席看着已经长大的女儿,缓缓说道:“娃娃,你今年多大了?”

李敏说:“应该是39了。”毛主席使劲摇着头说:“不,应该是38了。”

李敏的出生日期多年来一直是个谜,作为李敏的父亲,毛主席可能记得更为准确一点。

听到父亲的话,李敏拉着爸爸的手说:“您要好好休息。”接着,毛主席又说:“你要多回韶山看看,你的两个叔叔现在连饭都吃不饱。”李敏重重地点着头。

据后来李敏回忆,那次见面,毛主席还用手比了一个圆圈的形状,嘴里还一直说着什么,她没有听清,问旁边的护士,护士也没有听清。

直到毛主席逝世,李敏也没有搞清楚这个圆圈是什么,一直到有一次和朋友说起此事,朋友提醒她,有没有可能是“桂圆”的意思,因为贺子珍的小名就是“桂圆”。

虽然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李敏也不敢确定,她当然也希望是这样,说明父亲还惦记着妈妈呢。

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传来,远在上海的贺子珍直接愣住了,她眼神空洞,盯着电视机上的滚动新闻,嘴中不停地说着:“怎么好好的就走了?”

贺子珍的家人回忆,贺子珍不吃饭,不喝水,看得出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对她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李敏担心母亲的身体,马上从北京飞到上海,陪伴着母亲度过那段艰难的时光。

从1937年贺子珍离开延安,到毛主席逝世,这近40年的时间内,贺子珍只和毛主席在庐山见过一次。

对于贺子珍来说,这是一生的痛。

好在1979年,贺子珍去了一次北京,还去了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毛主席遗容。

那天,贺子珍坐在轮椅上,停在毛主席的大理石坐像前,摄影师专门给她照了一张像。贺子珍满头白发,饱经风霜,谁能想到,半个世纪前,她还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红军呢。

这或许是他们二人人生中的“最后一面”了吧。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上海病逝,享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