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瓦房镇振林村发生了这么一档子事,一位名叫黄德义的振林村村民,于2005年焊接了三条铁皮船,把它们架设在了桃儿河上。

2014年,黄德义与家人出资增加了十条铁皮船,在洮儿河上修建了一座固定桥。

2018年10月,洮南市水利局以非法建桥为由处罚,并强制黄德义拆除此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德义搭建浮桥的部件

2019年初,黄德义被洮南市公安局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处理。

此后,黄德义一家十几口人分别被判处不等有期徒刑和缓刑。

黄德义原本是一位人民教师,吃了官司后,不仅钱桥两空,教师的这份工作也彻底打了水漂。

可据黄德义本人所称,他们一家人搭建浮桥的初衷,绝非为了敛财,而是想给周边村民行个方便。

由此,这一社会热点话题引起广泛讨论。网民们讨论的焦点莫过于:黄德义究竟是好是坏?

说穿了,他建设浮桥真的是为了照顾当地的村民,还是想当一个“村霸”,收取过桥费呢?

建设浮桥的来龙去脉

黄德义是土生土长的振林村人,家里有兄弟五人,都是喝着洮儿河水长大的。这条河横贯瓦房镇振林村、安全村以及附近其他许多村落,对于黄德义一家而言,因其祖辈都以摆渡为业,洮儿河等同于黄家人的母亲河。

20世纪70年代,黄德义的老父亲就曾摇曳着一艘木船,在洮儿河两边摆渡,因收费极低,得到了周边村民的一致称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90年代,黄德义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的三哥有天找到了弟弟,说想继续在洮儿河上摆渡,不为挣钱,只为了方便周围村民出行。

黄德义拿出4000块人民币,造了三条铁皮船连接在一起。闲暇之余,他与三哥一起在河上摆渡。

因为当地多位村民,包括做小生意的买卖人每日都要往返于洮儿河两岸,这三条铁皮船搭建的浮桥承载力有限。

2014年,黄德义与家人共同出资13万元,焊接了十三条铁皮船,在洮儿河上搭建了一个固定浮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桥的宽度跟着水面的宽窄进行调整,一旦遇上旱期或者汛期,或者冬天水面上结冰,浮桥就立即撤下来,一年十二个月差不多有六个月的时间,浮桥都能造福当地的乡邻。

因为新搭建的桥成本较高,黄德义与家人商量好后决定收取费用。如小轿车或者一些农用三轮车、拖拉机,一次来往收取五元钱,大型车辆收取十元钱,普通行人往返不用给钱。

直至2018年10月,洮南市水利局以非法建桥为由处罚,并强制黄德义赶紧拆除浮桥。

与此同时,洮南市检察院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将黄德义一家十几口人公诉至洮南市法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底,洮南市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黄德义及其家人于2005年至2014年搭建浮桥收取过路费,其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判处黄德义有期徒刑两年,缓期两年,其他十七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和缓刑。

洮南市法院认定,其中有一位姓李的村民因为每日要通过浮桥,几年下来共向黄家兄弟交了两万多元的过桥费。

不过,这位李姓村民后来面对记者时却说:黄德义搭的这座桥给咱们带来方便。

他甚至主动将法院退还给自己的两万多元又转给了黄德义。

2021年底,黄德义提出申诉。他觉得自己很冤枉,自古以来修桥铺路都是好事,为何到了他这里就得被判刑,甚至还丢掉了工作?

是大善人,还是村霸路匪?

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曝光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提出了他的看法。

罗翔教授认为:洮南市检察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黄德义及其家人有期徒刑或缓刑,有些不恰当。根据目前已知的相关事情经过,黄德义最严重的法律后果只有行政处罚,不需承担刑事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借着罗翔教授的这番看法,我们不妨分析一下黄德义到底是大好人,还是借着建设浮桥为由,堂而皇之收取高价过路费?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浮出水面,如今已经可以明确,黄德义架设这座桥,并收取费用的初衷是想方便周围村民渡河出行。

其次,黄德义及其家人投入了十三万元的真金白银,这是既定事实。

附近村民名义上过桥需要收取费用,实则大家基本上不交钱。小车五元、大车十元,只是口头上的宣传,有时驾驶员给一块钱也可以过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搭建浮桥以来,黄德义总共收取了52,000多元。从2005年最初的三条铁皮船,至2018年10月被拆除,时长不过十三年。

这五万多元平摊下来,每年收费只有4073元,加上一年只有5~6个月左右能搭设浮桥,每个月收入不足1000元,每天仅30块左右。

当然,一天30元的收费也只是黄德义一家之言,没有确凿证据进行支持。

倘若黄德义一天收取几千元桥费,那应当远远超过他们建设这座浮桥的成本,完全可以以寻衅滋事,甚至更严重的罪名逮捕黄德义及其家人,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

换言之,若真如黄德义所言,每天仅30元的收入,放在如今这个社会,即使是二十年前,也同样是一笔微不足道的数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关于黄德义架设浮桥,以及最后被法院判决处理的相关分析,都是基于如今能找到的公开材料。

还有一些小道消息称:记者实地访问当地人,大概情况是黄德义和家人私占私桥,强制收费。有人要在旁边修桥,黄德义不同意,几家人还打过群架,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当然,现在说什么的都有,真相一时半会还没终确定下来,必须得让子弹飞一会。

就现有的公开材料来看,黄德义的初衷或许是好的,只是办事方法值得商榷,私底下也没有与有关部门进行及时沟通。

话又说回来了,修桥没有经过政府和当地村民同意,并且收取高额费用,这也是严重的违法乱纪行为。

既然这则事件已经得到了相关权威媒体的注意,黄德义也已经向白城市中院提起了申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正不怕影子斜,黄德义主动提起申诉,相信在社会舆论的关注下,法院会对这起事件有公平公正的判决。

不过,在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之前,方便群众的浮桥肯定利大于弊。全家判刑,这样的处理方式有些过于机械和武断。

其实,现在围绕黄德义该不该被判刑,不是急切问题,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解决洮儿河两岸村民的出行问题,不要让乡邻们继续绕远路。

任何事情可以协商,最后一定是方便群众。

在过去,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会说修桥铺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功德。因为修桥能度千万人,铺路能带动这个地方的人共同富裕。所以现在各处集资修路修桥的地方,都很容易看到镌刻着出资人名字的功德碑。

纵观整场事件的来龙去脉,明明可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却最终闹得愈演愈烈,这何尝不是一种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