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雨如期而至,7月11日14时郑州市气象局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内,郑州市主城区、上街区降水量将达50毫米以上,请注意防范强降雨引发的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

高温数天后河南迎来期盼已久的降雨,而且这轮强对流天气还将持续4天,受其影响,我省高温天气将有所缓和,但是由干热型转为闷热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14日大范围明显降水过程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局地短时雨强大

受前期高温及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影响,7月11日至14日,我省多对流性天气,部分县市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根据河南省气象台天气预报称,本轮强降水集中时段在11日夜里到13日,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局地短时雨强大,中东部、北部和西南部部分县市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具体来说,11日,中东部、北部部分县市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淮河以北有阵雨、雷阵雨,雨量分布不均,中东部、东北部部分县市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北中部最高气温37℃到39℃,局部40℃。

12日至13日,黄淮之间有中到大雨,其中部分县市有暴雨,局部大暴雨。12日,全省阴天有阵雨、雷阵雨,淮河以北大部有中到大雨,中东部部分县市暴雨,局部大暴雨,伴有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13日,全省阴天有小到中阵雨、雷阵雨,中东部、南部部分县市有大到暴雨。

14日,东部、南部阴天,部分县市有阵雨、雷阵雨;其他县市多云间阴天,局部有阵雨。过程累计降水量中东部、北部、西南部50毫米到80毫米,其中中东部部分县市100毫米到120毫米,个别站点200毫米左右,其他县市5毫米到20毫米,个别站点50毫米左右,最大小时降水量70毫米到90毫米。

15日,东南部阴天,部分县市有阵雨、雷阵雨,其他县市多云。

16日,全省晴天间多云。

郑州市11日多云到阴天,有阵雨、雷阵雨。

12日,阴天有小到中阵雨、雷阵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温暂缓 气温将降至35℃以下 体感闷热

今天是初伏的第一天,预计北中部最高气温37~39℃,局部40℃。但随着降水的铺展,12日,除东南部部分地区外,全省大部最高气温将降至35℃以下,但由于近期我省湿度明显增加,体感会由干热转为闷热。

本轮降水过程有利于缓和当前酷暑高温和局部旱情,但随着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我省大气不稳定能量不断增加,容易形成分散性强对流天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局地短时雨强大。强降水诱发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内涝和农田渍涝的气象风险较高。

当前正值暑期出游旺季,短时强降水所伴随的低能见度天气、局地雷暴大风导致的道路交通、旅游出行等气象风险较高。

各地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以及属地气象台站发布的最新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气象风险提示,做好防范应对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日入伏超长待机40天 是本世纪入伏最早的年份之一

热中之最“三伏天”,11日正式登场,待机时长将持续整整40天。中国天文专家表示,今年是本世纪入伏最早的年份之一。

据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伏天不仅天数不确定,可能是30天,也可能是40天,就连入伏开始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样。

实际上,入伏开始的日期并不以公历或者农历的某个固定日期作为起始,而是通过干支纪日法推算出来的。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三个带庚的日子为庚午日,对应的公历日期是7月11日,所以这天就成了今年入伏开始的日期。

修立鹏表示,每年入伏的开始日期虽然都不一样,但均在公历的7月中旬。就21世纪这100年来说,为7月11日至20日。“今年是本世纪入伏最早的年份之一。”

三伏又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从时间上来讲,大约在公历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正好处在小暑和立秋之间,天气既潮湿又闷热。我国古人在诗句中就描绘了三伏的各种炎热,如“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等。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