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正青春(二)

文 / 周以耕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他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也是用来回忆的。当人生夕阳时寻味青春溅起的朵朵浪花,精彩的,甜蜜的,苦涩的,必有一番感慨绕心头。

——题记

圆梦之旅

1985年春日,一则电大党政管理专业招生简章引起我的注目。我向局劳动人事科邱副科长表达了想要报名读书的意愿,当时只是忐忑不安地试探询问,万万没有想到邱科长立即从抽屉拿出报名表,让我当场填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有文化程度一栏,如何填写? 写小学文化肯定通不过, 连借用局机关工作都无法持续下去, 自己认为实际水平肯定高于小学。往高处填吧?没有毕业证明,不能造假。一道难题横在面前,我站在那里怔怔发楞。忽然灵机一动,填写了“相似高中”,局签署意见盖章后送县委组织部审核。

忙碌,把报名上学这件事抛之脑后。让我大喜过望的是,一个月后我接到被县委组织部核准参加电大入学考试的通知。

读大学是我人生的理想,因父辈的政历问题小学辍学,我沮丧过,迷茫过,痛哭过,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今天,圆梦的大门已经为我打开,近在咫尺,感谢命运对我有了眷顾。

喜极之余却犹豫起来,只有小学五年的学龄,缺少中学的阶梯,想跳跃式跨入大学门槛,是一个多么遥不可及、异想天开的梦想?

如果小学能上大学,那要中学干什么?别人考取了,我落榜了脸往哪儿搁?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吧?不该心血来潮,把自己推入进退两难、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我像被重锤狠狠地敲击着,也像一盆盆凉水泼着我的心。

瘫痪女张海迪未进过校门却能完成大学学业,成为自学成才的时代楷模、身残志坚的青年榜样!身体健全的我难道还不如瘫痪女?我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相信功到自然成,奋力一搏会有奇迹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机遇,提供给有准备的人;机遇,时刻在人生的拐角处张望着,等待着一双发现它的眼睛;机遇,只给你一丝门缝,关键是你是否有勇气去推开它;机遇,有时就是一列错失不再来的末班车,如不及时搭乘,将会遗憾终身,这次我一定要抓住它!

我一直坚持自学文化知识。多年锤炼的文字功底,夜校汲取的知识养分,《哲学》、《政治经济学》自修大学考试顺利通过,这是我为迎接它的来临早有准备。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我把考试视作战略藐视它,把每门课程视作战术重视它。《语文》、《政治》、《数学》、《历史地理》四门课,前两门是我的强项,适当复习即可。数学没学过,文化普测时学过二元一次方程。历史地理没学过,它属于死记硬背的课程。

通过分析,侧重攻克《数学》《历史地理》两门课。距离考试仅一个月的时间,时间紧迫,分秒必争。背水一战,不成功便成仁;尽力一搏,此生无憾!

许福祖是老三届高中生。他知道我的情况,要我吃住在他家,两人一起复习、一起交流。在人生的节点上,他的关心,帮了我的大忙,省去了我往返大运河乘渡船的时间。

他教我数学、历史地理;我讲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原理;我们一边学习新知识,一边巩固老知识;我们互相提问答疑解难,轮番周转,加深记忆。

早六点到晚上十二点,每天必须坚持十八个小时的学习。在辛苦一阵子,幸福一辈子的关键时刻,我像一个上满发条的闹钟,时刻不停地运转着。我非常清楚,这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失去不可再来。临考的那天早上,当我们走出家门见到阳光,两眼羞光,眼睛睁不开,过了很长时间才适应外面的精彩世界。一个月的封闭学习恍若隔世。

考试结束,我赶往大运河码头乘渡船回家看望三岁的女儿,一个整月没有亲吻女儿的小脸了。我要告诉女儿:爸爸是去战斗!是为女儿做一次榜样而战斗!是在为未来经济建设的战场上建功立业而提前投入地战斗!

考试成绩公布了,我列本系统第二名,数学得49分,一条函数题居然答对了,实属来之不易!语文、政治两门都考出了高分,如果没有数学这门分数,另外三门分数也超出了录取分数线。

我成功了!圆梦了!感谢当初的勇气,感谢许福祖夫妇!感谢一切给我提供帮助的人!

接到录取通知书,本是高兴的事可我却犯难了。这是脱产带薪上学,学费谁付?工资谁发?我把顾虑向付志宽副科长倾诉,他安慰我:“不急,让我来想办法处理!”

一天,付科长喜颠颠从外面跑来悄悄告诉我:“上学问题解决了。”我靠近付科长听个究竟,原来他把我的事放在心上不声不响地琢磨着。瞅准了局党委江寿章书记上厕所,便跟了上去。趁着上厕所的机会向江书记汇报:“我们系统有几个年轻人考取电大,人事科的小周夺得第二名。”

江书记随口说:“好事嘛!”付科长说:“是好事,但学费、工资问题难落实,小周正犯愁呢!”

江书记认真起来:“现在缺少优秀人才呀,青年人要培养,考上了就得上,轻纺门市部给钱,今后在上缴管理费中扣除,告诉他们是我说的,叫小周本人放宽心!”

生姜老的辣,付科长“老谋深算”有一套。估计江书记还记得那年考县物价局需要局里盖章,被江书记拦了下来,说是好青年留在本局培养。这次算是江书记给我的一次补偿;算是江书记所说,好青年留在本局培养的一次兑现;更是体现江书记关心年轻人、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一种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起那一个个不眠之夜地苦读,想起那一次次运河两岸的艰难跋涉,想起女儿出生时爸爸痴迷在课堂中的愧疚,想起那些从心底里流淌出的泪水与欢笑,让我一步步迈进梦想的殿堂也有其必然性!

这是父亲在我出生时设定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名字为什么有“耕”,妹妹的名字为什么有“耘”,这是最好的诠释。

(创业史连载,下节更精彩)

来源:宝应生活网

作者简介:

周以耕,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那时正青春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