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几个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宣布,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金融管理部门工作重点从推动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集中整改转入常态化监管。

不过最让媒体与资本市场最关注的,是与完成整改一同公布的还有巨额罚单: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被处以罚款(含没收违法所得)71.23亿元,同时腾讯也被罚没近3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高额处罚后,持股蚂蚁33%的阿里巴巴股价应声上扬。这也是国内“反垄断”的阶段总结,《》。在业内看来,这是中国金融监管和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有观点认为这意味着,平台金融整治结束,平台金融常态化监管体系确立。

处罚的情况如何?

根据监管部门公告,蚂蚁集团累计被罚金额超71.23亿元,处罚主要围绕着投资者保护、代销业务(代销保险、代销理财、代销基金、代销互联网存款)、支付三大板块展开。

其中,央行处罚信息显示,支付宝因违反支付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7项违法行为,合计被罚没超30亿元。与此同时,蚂蚁集团因违反对公司治理的相关规定,违反关联交易管理规定,被罚1.75亿元。

另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蚂蚁集团因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包括:存在引人误解的金融营销宣传行为,侵害消费者知情权;未向部分客户群体明示还款要求;未按规定处理部分消费者个人信息),以及违规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活动(违规参与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业务;违规参与销售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存款产品),被罚没合计超37.62亿元。

另据证监会处罚决定书,对蚂蚁(杭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处以7368万元罚款。

腾讯的监管罚单类似,具体处罚内容是:涉违反机构管理规定;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支付账户管理规定;其他危及支付机构稳健运行、损害客户合法权益或危害支付服务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11项违法行为,腾讯旗下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被央行警告,没收违法所得5.66亿元,罚款24.27亿元。

除了蚂蚁集团和腾讯,金融管理部门近期也对邮储银行、平安银行、人保财险和财付通公司等实施了行政处罚。“这次处罚的内容已经很明确,并且体现了监管的一致性原则,”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骆仁童博士表示,“由此可以认为,监管对平台企业整改基本完成,因不过受罚的各家企业可能还涉及到不同领域的细节问题,而这些细节问题会进入到常态化监管中。

值得关注的是,金融主管部门特别强调,此次受罚是针对“过往年度”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此次处罚体现了“过罚当罚”的原则,随着整改工作的推进,两家机构合规改善,业务运行稳健有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件释放了哪些信号?

此次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和腾讯旗下财付通的重磅“罚单”释放出了多个信号。首先,监管部门“联动”,处罚依法依规。这表明金融管理部门在加强对平台企业的监管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对于违法违规问题将进行严厉打击。

其次,此次处罚金额较大 ,主要原因是两家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客户众多、业务规模巨大,导致整体处罚金额相对较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金融管理部门改变了对平台企业的政策取向和监管态度。金融管理部门已经明确表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鼓励平台企业持续提升金融普惠性,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增强国际金融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需求。

此外,此次处罚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 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对平台经济已初步建立规范、透明的监管,有利于形成积极、正向、稳定的预期,引导、督促大型平台企业合规稳健经营,更好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需求。

总的来说,此次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和腾讯财付通的处罚表明了对平台企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同时也表明了对平台经济的支持和鼓励不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平台企业需要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拥抱监管才能行稳致远。

未来监管的态度怎么变化?

总体来说就是“工作重心转变,进入常态化监管”。这个信号实际上在年初就已经出现。“善始善终做好大型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 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工作会议释放信号。

2022年大型平台公司金融业务整改是人民银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新成果之一。2023年,要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强化平台公司金融业务监管常态化。

整改结束后,平台企业今后将如何监管?从官方发布的消息来看,金融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已从推动平台公司金融业务集中整顿转向常态化监管。相较此前的态度更为明确《》。

此次整改的完成只是我国整体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的“阶段成果”, 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骆仁童博士表示,常态化监管将持续渗透到各家平台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中。

据悉,下一步,财务管理部门将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平台公司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水平,按照规定将各类金融活动纳入监管。依法确保同类企业适用相同的监管规则并实现公平。监督。

常态化监管也将与国际接轨。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中国金融管理部门愿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监管部门在反垄断、数据监管、运营管理、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制定金融科技监管规范,加强监管协调,共同营造开放、普惠、安全的金融科技生态环境,提升金融业创新能力,防范跨境监管套利和跨境传染。的金融风险。

蚂蚁集团的未来发展会怎么样?

进入常态化监管之后,短期内蚂蚁集团相关的资质进度会加快,如申请征信公司的牌照,申请金融控股公司的牌照等等。蚂蚁集团已实质具备金融控股公司设立情形,随着集中整顿结束,蚂蚁集团整体业务将进入正常发展轨道。

设立金融控股公司是主管部门对蚂蚁集团整改的要求之一。 整改前,通过持股、收购,蚂蚁集团囊括了多个金融牌照,如网商银行持有银行牌照、天弘基金和蚂蚁基金销售公司持有基金牌照;众安保险、国泰产险、信美人寿相互保险、上海蚂蚁韵保保险代理、蚂蚁保保险代理则持有保险方面的牌照;支付宝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借呗和花呗持有小额贷款、消费金融牌照。此外,2019年蚂蚁集团还获得了香港的虚拟银行牌照;通过设立合资公司,可参与个人投资者基金投顾业务服务试点。

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方面蚂蚁能做的业务都已经实现,并且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了提优,尤其通过大数据做全维度的风险评估不仅在风控能力上更强,在营销上也是有革命性的体验。大数据做风控更强这点不容否认,但是风控的仍然需要符合基本的合规逻辑是要合规。所以,互联网创新是应该鼓励的,但是不能绕过金融监管、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不能不重视。

至于蚂蚁集团是否重启上市,预计2—3年内上市可能性较小。 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骆仁童博士认为,整改完成后的蚂蚁集团,按照新的监管要求,重新确定业务方向,需要时间去验证业务模式。

实际上,蚂蚁集团为重新上市已经做了不少的准备,如今的蚂蚁已非早前的蚂蚁。

一方面,在业务层面,蚂蚁集团的业务已经进行了切割,隔离并处置风险,包括主动将花呗、借呗品牌隔离。

另一方面,在公司架构上,阿里巴巴和蚂蚁在集团层面开始切割,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也发生变化,马云不再是实际控制人。根据目前A股上市要求,主板上市公司实控人在IPO前三年内不得有变更,科创板要求为两年,港股对此要求期限为一年。因此短期内,蚂蚁集团重启上市的可能性比较小,不过也不排除海外的可能。

总体来看,对蚂蚁集团而言,本次处罚并不算坏事。未来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国内资本市场降杠杆、防风险的背景下,必须做好合规工作。“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并没有被抛弃,相反对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平台经济应有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欢迎点赞和分享哦!~~

免费电子书: | | | |

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 骆仁童主讲课程

智慧应用 |《.......

数字应用 | ..

人工智能 | .

数字化转型 |.

金融类课程 | . .

思维与技能 |》..

宏观与趋势 |...

创新与创业 |.